首页 理论教育水患抚属连月无地无食无居,万人急求圣慈急勘急赈急蠲急祈

水患抚属连月无地无食无居,万人急求圣慈急勘急赈急蠲急祈

【摘要】:不谓自臣拜疏以后,又经一月。虽倡乱者不必饥,而以无居无食之民,诱为斩木揭竿之举,其号召甚易,是以臣又不得不言。臣惟计全局,是以益重一隅。今日所望皇上亦不过大施一年之惠,蠲折、赈济以救此袯襫耰锄小民,俾岁岁为国家急公好义之百姓。今岁抚属漕白正耗米二百五十馀万石,俱挽输以达太仓。其目前拯救,紧要事宜不及奏的,便宜行。[4]苕霅: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

臣于五月间以稽天巨[1]浸,漫连数郡,菽麦蔬菜,连茎叶以俱沉;棉花禾秧,浥洪涛而尽腐。桑田化为沧海,号泣遍于郊原。业具疏报闻,谅圣心恻隐,览疏必愀然动念。臣犹谓:三吴虽地不堪于两种,而六月尚可播乌苗。通行灾重地方,有司官亲往各乡劳来,督令堰溃者捧土畚筑,沟塞者决淤浚通。富户令其捐[2]资借贷,贫佃令其竭力戽车。私计稍高之区,或可补插薄获。不谓自臣拜疏以后,又经一月。今且三秋入序,而暗霁之后,水且益涨,兼以吴淞、白泖[3]二江,五十馀年不开入海,故道湮塞。而浙省苕霅[4]诸派,与江海翻波逆涌。苏、松、常等数郡,地形如坐釜底,不能宣泄。今舟楫往来,不循河道,每见飞帆鼓枻于田亩之间,以取捷径。臣令人往验,地浅者可没顶,深者则没数竿。其地势最高者,亦当褰裳而涉。补插晚稻,嗟已绝望。且村落屋庐,尽如水中亭榭,久为鱼虾之宅,叩之则阒其无人,而散之四方者,亦不知其所之,甚至有枕籍死亡于水崖,而不知其姓氏者矣。大都无郡不灾,无邑不灾,或川腾谷沸,人畜蔽溪而下;或城圮屋漂,男妇巢树而居[5]。或厅署泛汪洋之浸,或圩堰泻澎湃之波。或舟筏捞人于城郭,或杖钵呻饥于道傍,此等景象,见者垂涕,闻者酸鼻。父老皆言:此灾比万历三十六年甚数倍。盖三十六年高乡未甚浸,而今则高低并淹;三十六年一涨便消,而今则兼旬不退;三十六年菜麦已收,而今则饥馑荐至;三十六年积贮尚饶,而今则十室九空;三十六年地方宁戢,而今则人心思乱。

臣而言及于人心思乱,则固有不敢言,又有不得不言者。我皇上方以江南为治安,顾决祸患于旦夕,似欲以危词徼[6]浩荡,臣是以不敢言。然而蛇豕之徒,无日不包藏祸心。虽倡乱者不必饥,而以无居无食之民,诱为斩木揭竿之举,其号召甚易,是以臣又不得不言。嗟夫!罄土之毛,不足供食指之众矣,而邻境又无可乞粜,锄犁既赊,牛犊亦卖。始于抢[7]夺,究而弄兵,夫岂尽不必然之虑哉!周礼荒政十二究之以除盗贼[8],明荒之必乱也。荒则必乱,故弭乱莫如救荒,而救荒莫先足食,足食莫先于赈济与蠲折[9]。今东西跋扈,师老数年,饷耗无算。皇上与阁部诸臣举军国最急、最乏之需,以待济于江南。而臣欲以江南最危最苦望泽于皇上,似乎见一隅而遗全局。臣惟计全局,是以益重一隅。今日所望皇上亦不过大施一年之惠,蠲折、赈济以救此袯襫耰锄小民,俾岁岁为国家急公好义之百姓。万一荒而致乱,变出叵测,如前所逆料者,即大费军需,未[10]必便可收拾。一年之不割,而数年蠲之乎?臣所谓顾全局而益重此一隅者也。又有言者曰:折米利在有田之家,不在贫民。不知粟出于[11]富人之藏,而入于贫者之腹。江南丰岁,且资客米,俭岁益不可支。若不先下折令,则富室有所积,必曰“此自留以糊口者也”。富商有所囤,必曰“此徐鬻以上供者也”。如是而米日乏,价日贵,民即持钱无可买处。近见松江十二钱买米一升,视京师等贵,而奸徒汹汹,所属至有强开粟舍之廒,强抢贩夫之米。非不悬重典以创之,政恐徒法不足以止乱。七八月后,景象当不止此。诚于灾重县分速允蠲耗折米,则民间稍有盖藏,及商贾之囤聚者,皆出鬻以啖贫民。虽价高不能禁抑,而有贵米可鬻,就中所全活,亦不知其几千百万生灵。此所宽在殷实,而所活实在贫穷者也。盖列祖皆深知江南赋税,其输将独多;江南安危,其关系极重。是以凡遇灾沴之岁,特沛浩荡之恩。诚以所豁者小,而所保者大也。今岁抚属漕白正耗米二百五十馀万石,俱挽输以达太仓。如查储积,通算可济若干时,即于全灾县分,允漕白蠲耗议折。至于赈济,乞照往例,特遣官员赍赈。更望留浒墅关[12]税一年,及税契、事例、赃赎、鱼课行赈[13],诚灾重民饥,事势急迫,不得不为不达时务之请。今皇上仁慈天纵,眷念定鼎之区;在事诸臣轸恤时艰,特先本根之计,必有大沛德音,以慰云霓矣。天启四年六月二十七日具题。

奉圣旨:江南水灾已有旨了。着作速勘奏蠲赈。其目前拯救,紧要事宜不及奏的,便宜行。

【校注】

[1]巨:原刻本作“臣”。今依《四库全书》本改正。

[2]捐:原刻本作“梋”。今依《四库全书》本改正。

[3]白泖:即今泖河。

[4]苕霅:苕溪、霅溪二水的并称,在今浙江省湖州市境内。

[5]居:原刻本作“君”,今依文意改之。

[6]徼:原刻本作“微”,今依《四库全书》本改正。

[7]抢:原刻本作“捨”,今依《四库全书》本改正。

[8]此语出自《周礼·地官·大司徒》:“(大司徒)以荒政十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五曰舍禁,……十有二曰除盗贼。”

[9]蠲折:减免赋税。

[10]未:原刻本作“禾”。今依《四库全书》本改正。

[11]于:原刻本作“千”。今依《四库全书》本改正。

[12]浒墅关:为明清时期大运河上的重要税关。

[13]税契:契税的收入。  赃赎:指退赃赎罪所上缴的财物。  鱼课,指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