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河道沉淤问题解决方案:疏筑防洪工程效果显著

河道沉淤问题解决方案:疏筑防洪工程效果显著

【摘要】:四十年,三山决口是已。窃求所为善后之策,为皇上陈之。今三山徒堵塞决口,而正道淤土未浚,上流宣泄不利,势必侵啮两旁。此实为吃紧第一务,则浚淤淀以通下流,宜亟也。宜将各役董督处所,按段勒名,登之册案。卒有告急,管河头目传聚众夫,用裹头填筑。约而言之,治河之策,要不越疏与筑。以往事券之,疏之情形未易言矣。无异以垣居水,稍稍冲破,伤残无数。逾历数月,尚未干涸。

臣观黄河徐、邳一带,狼矢沟[1]亘其北,三山[2]口绕其南。决于北,则水灌磨脐沟[3]及周柳等湖,溢冲泇、直[4]。而运道阻。三十九年,狼矢决坝是已。决于南,则水射符篱[5],浸灌徐、宿、灵、睢[6]之间,川陆连涛,原隰通望,甚则涨漫归仁[7],即不甚而决口斜分正道,水落泇流径泻,难以积蓄。猫儿窝[8]、直口[9]等处,必致浅涩而运道亦滞。四十年,三山决口是已。

臣盱衡极虑。窃求所为善后之策,为皇上陈之。闻之,善为川者决之使[10]导,凡黄水旁溢于冲崩之地,必荡刷转深,而于故道必突生淀淤,从有河患以来,未之有改也。今三山徒堵塞决口,而正道淤土未浚,上流宣泄不利,势必侵啮两旁。新堤土脆,既力不能抵,而徐、灵地形卑洼,又为水性所趋,奈何不重溃也!据淮徐道右参议袁应泰[11]勘报,韩坝应挑开故道淤土,不过三里,兼筑埽台。戗水冲刷,功力不繁,刻日可就。此实为吃紧第一务,则浚淤淀以通下流,宜亟也。

遥、缕、格三堤[12],捍障归仁。今三堤渐就硗薄。盖因先河臣曹时聘[13]苏庄、太行之役,糜用百万,尽移徐、邳、睢、宿、桃、清之河银,为曹、单、萧、砀之用,致迤南土堤累岁缺修,凌夷坍塌,盖积渐以至于今矣。倘值伏秋怒流,长河激浪,为患匪细。岂可泄泄此时,以贻万一于异日?则修遥缕以保归仁,宜亟也。

捧沙塞溜,谚之所讥。黄河多浮沙而少老土。今夫役惮于拣取胶泥,辄就便以沙土杂筑,一时虽渐累高,遇流便复刷去。宜择认油泥,河官先立标记,然后挑用。不得希图省便,杂用松沙。查先年总河臣曾制铁锥,其锐造为团圈,于告完时巡行插取底土出验,分别功罚。此法甚善,则辨土以固堤根,宜饬也。

调集丁夫,万室奔命;置买物料,行市倾资。非有廉干河官以综理调剂其间,不特虚冒欺蒙,公私困匮,而追呼凌厉,科贴繁兴,众口怨咨,流离载道,有甚洪水为灾者。后有缺员,宜于滨河州县,择其仁廉明干者,总河会抚按咨揭,送部以充其选。三年内有能先事预防,临事克济,又能绥辑穷民,不致怨咨者,优以殊擢。若怠玩失事、克削侵渔者,轻则斥逐,重则拿问,庶激劝行而人知鼓舞,则拣贤能以充河员,宜亟也。

苏轼有言曰:水官之利兴河工,犹边臣之喜闻[14]边事。臣访沿河胥典、徭作,河少决则小利,大决则大利。盖工额广繁,可恣包冒。每遇封筑,外形非不缮完,中实松脆,未尝竭力奋夯以求牢固,几幸旦夕有患,以觊营为何者?彼其自活之计,必出于此也。夫千仞之堤,溃于蚁穴。方易为力时,不加料理,及至水势漨涌,世界陆沉,淖桑田而漂庐舍,乃始议动大役,搜竭帑银以充浩费,而竟莫奏负薪之效,每留匏子[15]之歌,良可痛也。此无他故,失事之罚不严,而先事之备不预也。宜将各役董督处所,按段勒名,登之册案。三年内若上流不涨,而无故自决者,罪无赦。

往者值伏秋时,饬各夫常住铺舍,昼则鸣锣巡视,夜则击柝传筹。一处破绽,立刻传集众夫协力葺治。又险要之区,原各置有厂场,贮椿木、柳枝、柴草、绳苘等料以待急需。宜申严旧制,责令徭[16]夫时时以各处单薄、罅隙之状上闻,预加封培,仍量动岁修银买料贮厂。卒有告急,管河头目传聚众夫,用裹头填筑。若有将决而失于预报,及报决而物料不毕集、铺夫不齐到者,罪无赦。则严失事以绝奸玩,预积备以防仓卒,宜讲也。

约而言之,治河之策,要不越疏与筑。古者疆理区甸不与水争地,度其所必趋而利导之,故其疏也易。今田庐、城廓星罗棋布,略无剩壤。如徐、邳间,北控泇、直,南瞰归仁,惟中存一线,通此急溜,宁复别有可注之壑,施疏决之功哉!往者黄堌议留水口,贻患全河。继之黄家坝议开分黄,肆拾馀万竟填巨壑。以往事券之,疏之情形未易言矣。臣所请复故道,不过就本河稍决堆积、挑淀淤耳。策无奇而实,切于利害所恃,又全在牢其地脚,厚其堤防,以约束之使不旁泛。臣又观徐、邳堤形,高并民舍,湍与堤平。无异以垣居水,稍稍冲破,伤残无数。逾历数月,尚未干涸。昔欧阳修言:汴堤与居民檐庑相等,力请开淘与增筑并行。今之徐、邳何以异此?乃若连兴工作,募役输料,岁无宁日。嗟此孑遗苦于水,复苦于治水,则于劳民时,寓安集、抚绥至意,诚不可不亟图也。伏乞皇上省览臣奏,下采葑言,于河事或小补,而生灵亦永赖矣。

【校注】

[1]狼矢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一》:“狼矢沟,(徐)州东二十里。”

[2]三山:在徐州。清《一统志·徐州府一》载三山“又名南洞山,其下为三山堤,明万历四十年,大河尝决于此”。

[3]磨脐沟: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十一》:“又(徐州)东十五里有磨脐沟,旧时黄水暴涨,从此溢入。”

[4]泇、直:即泇河、直河。

[5]符篱:即今安徽省宿州市,地处安徽宿州、淮北和江苏徐州三市之间。

[6]徐、宿、灵、睢:指江苏、安徽交界的徐州、宿州、灵璧和睢州这几个州县。

[7]归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江南三》所载的归仁集堤,在泗州“西北五十里”。今为江苏泗洪县归仁镇。

[8]猫儿窝:古镇名,在大运河流经苏北徐州地区的邳州。今在水下。

[9]直口:即直河镇,明置直河驿。今属江苏省宿迁市。清咸丰年间已废(《邳州志》卷三)。

[10]使:原刻本作“便”,今依《四库全书》本改正。

[11]袁应泰:字大来,陕西凤翔人。万历进士,累官至右佥都御史。当其任淮徐兵备参议时,山东遭灾,他设粥厂救济灾民,又动员他们修城墙,浚城河,活民无数。

[12]遥、缕、格三堤:明代在宿迁以南筑有遥堤、缕堤和格堤,见明潘季驯《总理河漕奏疏·条议河防未尽事宜书》。

[13]曹时聘:字希尹,河北获鹿人,隆庆进士,历任总理河道、提督军务、都察院御史、工部右侍郎。

[14]闻:原刻本作“开”,今依《四库全书》本改正。

[15]匏子:即无口匏,比喻无言。宋代文莹《续湘山野录》载,马亮责备李沆说:“外议以兄为无口匏。”

[16]徭:原刻本作“遥”,今依《四库全书》本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