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张燮集:大中丞赠少司马仲先周公传摘要

张燮集:大中丞赠少司马仲先周公传摘要

【摘要】:祖赠公一阳[3],儋州博士,举世宗为大儒。父赠公学射,早卒。公不以科名自喜,而卓然以命世为期。南昌繁剧,甲于区中。值有犯纲,持刺白主人翁,俾自弹治,故不烦而戢,人服其处分焉。公既赴阙,中朝倚公为司南,席未暖而在处抚臣缺,人人愿得公开府其地。豫章人必欲争得公,以惠并儿。李实于上供岁额外,多取浮数万计,公悉裁之。[1]本文录自《张燮集》第三册860—864页,中华书局,2015年。

周仲先讳起元,人称绵贞先生。唐高州刺史匡物之裔也。世居海上之金沙[2]。祖赠公一阳[3],儋州博士,举世宗为大儒。父赠公学射,早卒。公甫六岁,大父携之旴江任。亡何,父没,哀痛如成人。罗公汝芳识公于童牙,大奇之。丙申补邑诸生,明年遭母太淑人忧,抱疴几殆,梦神人曰:“井水可愈。”饮之霍然,盖百灵护呵之矣。乡先正柯学御挺[4],有知人鉴,尝许公当为第一流,庚子果省试第一,明年辛丑成进士。

公之莅官如铁石肠,如霹雳手,然温和之气,蔼然可掬,原非高树之靡阴。沐浴清流,兰金自浃,然目无私事,耳无私言,其本来也。及夫义肆宗风,笔丛老宿,饶托衿契。在豫章,折节章布衣璜[12],申宪乞之礼。其抚吴也,宇下坛坫,公悉走贽定交,未甘以朱旗自隔斑管[13]。处士钱允治之殁也,遣官临吊,经纪其丧,此谊尤今人所难矣。奖善既笃,嫉非仍严。浮梁时,子衿[14]上言范文正莅鄱建双溪书院,为巨姓侯孝廉所据。公谓侯曰:“文正以己宅为苏州学宫,君可没其书院以治私宅乎?”捐赀赎之,更建以还子衿。侯既得第为廷尉平,上疏诋公,欲阻其腾蒨[15]。一朝贵从中主之,然公之望益重,未尝损也。其在高牙昆山,相舍中暴横,捕治如法。杨姜为顾相[16]所不喜,公始终保持之。昆山令奴事顾相,顾贻书以令为嘱,而公论劾无少贷,顾每恨恨,而思甘心者数矣。诸阉衅作,顾为首揆,阁中实与表里,然公之操益坚,未尝悔也。居恒命世自期,到头竟不负耳。

公在家食,讲德谈艺,断绝俗因,然蒿目忧世,乡国有不了之局,当路商榷,多所裁定。尝力请于圭屿建塔,以壮形胜。筑城其外,设兵守之,为漳固外藩。漳人苦饥,粤商鬻米至者,恐逢云扰,停舟观望,公急白郡,遣材官招之。又虑嗷嗷,朝不谋夕,令比闾稍殷实,各沿门卖米升斗有差,售其邻近之贫窭者,以俟外籴之至。远近帖然,皆公之成画也。公绝未尝与桑梓崖柴,而蹶者待振,羸者待调,桑梓翻仗公而济。平昔归依,患难逾挚,岂偶然哉。

公赍志时,遗命大布裹身,市船木为棺。停丧野舍,后一所亲扶榇南下,而诸孤方避匿,未能招魂,权次建安,至奉旨录诸直臣,甫迎榇归里。时漳苦旱,丧车初入,宾朋成礼甫毕,大雨倾盆,似为贞魂浣泪者,盖天醉至是乃定也。彦陞诣阙陈谢,并列诸冤状倍详,年少慷慨有父风。

张燮曰:仲先赤心昭晰,胸有成局,猝至辄应手,故艰巨而不辞。方今戎骖纠结,继以旱荒,惜不得公才而使之,何忧缓急哉。若夫渴不就贪泉饮,热不息恶木阴,惟公有焉。公尝谓余“明哲保身”四字,圣贤垂训,顾后世反为小人护身之符,殉国之操,形于善谑,百炼自刚,岂有绕指之日乎?为德于乡,乡人望公如望慈母,其有抵突公者,则所谓穷奇梼杌者耳,盖出不负九庙,而处不愧三老[17],呜呼伟哉!

【校注】

[1]本文录自《张燮集》第三册860—864页,中华书局,2015年。张燮,字绍和,自号海滨逸史,福建龙溪人。万历举人,“性聪敏,博极群书”,周起元生前之挚友,所著有《东西洋考》《霏云居集》《群玉楼集》等。

[2]金沙:今福建厦门市海沧区后井村委会衙里自然村。

[3]一阳:周起元的祖父周一阳,本书有传及墓志铭

[4]柯学御挺:即柯挺,字以拔,号立台,福建海澄县三都长屿(今福建厦门市海沧区东屿村)人,万历进士,历官陕西道御史、旋督南畿学政。

[5]轩轾:高下、差别之意。语出《诗经·小雅·六月》:“戎车既安,如轾如轩。”

[7]骫法:枉法。

[8]刘将军铤:即刘铤,字省吾,江西南昌人,万历武状元,有“晚明第一猛将”之称。在抗缅甸、入朝抗日等战役中,战功赫赫。后在抗击后金军队时,于萨尔浒之战中殉国。

[9]京庾:大粮仓。

[10]丁巳:万历四十五年(1617)。

[11]成均:古之大学,或国子监。典出《周礼·春官·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12]章布衣璜:即章璜,字本清,江西南昌人,明代经学家,曾主讲白鹿书院,门徒甚多,数荐不起,后授顺天训导。

[13]未甘以朱旗自隔斑管:即不肯因当官而疏远读书人。

[14]子衿:指读书人。语出《诗经·郑风·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5]腾蒨:茂盛之意。语出南朝宋鲍照《三日游南苑诗》:“腾蒨溢林疏。”

[16]顾相:即顾秉谦,号益庵,南直隶昆山人,万历进士,累官礼部右侍郎、礼部尚书魏忠贤掌权时,他率先趋附,继晋少傅、太子太师、吏部尚书,改建极殿大学士天启五年(1625)继任为首辅。

[17]三老:古代掌教化的乡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