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忠惠公起元传-明代名臣言行录中的补充资料[附]

周忠惠公起元传-明代名臣言行录中的补充资料[附]

【摘要】:巡抚周忠惠公起元,字仲先,福建海澄人,万历庚子解元,辛丑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天启丙寅死于珰难。崇祯改元,赠兵部左侍郎。实诬陷苏州同知杨姜,公三疏申救。一夫冤死,万姓愤激。乞敕下吏部议处,而蒙已窜身珰局,遂有“排挤正人”之旨,褫公职,归。逆珰矫旨,与高忠宪等七人同逮。[1]《明名臣言行录》,清康熙二十年昆山徐开任编纂,共九十五卷。本文载于该书卷八十一。[2]戊申:万历三十六年。

巡抚周忠惠公起元,字仲先,福建海澄人,万历庚子解元,辛丑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天启丙寅死于珰难。崇祯改元,赠兵部左侍郎。南都谥忠惠。

初授浮梁县知县,以廉明威惠著,调繁南昌。戊申[2]内召,授湖广道御史。会攻东林道学之议起,公因驳之,大犯时忌,癸亥,转南仆寺少卿,擢佥都御史,巡抚应天,疏请减织造滥额,参织监李实酷取料银逾冒四万两。

实诬陷苏州同知杨姜,公三疏申救。言“本官最得民心。实仇有司,则拂百姓;拂百姓,则百姓必仇实。念及于此,可不寒心?而况于纠劾大权,将置抚、按何地?不独下逆舆情,抑且上关国体”。又言“本官有贤声而无劣状,不过以争炤各监旧规,不肯倡行属礼,遂致诬劾。姜一小吏,去之何惜?独惜贤奸从此混淆,纪纲从此倒置。凡有求不遂者,皆得挟私忿中人以不测之祸,甚非清世所宜见耳。臣回天无术,则负君;尸素经年官评,尚无确据,则负官;臣不能徇织监之欲而鳃鳃焉,讲明料价,致其诬参,则负属吏。然则不称任使而速当议罢者,无如臣矣。臣罢,则属吏贪廉,自有一段真公案,而不至以疑臣者,转疑台臣之曲庇。臣罢,则察吏安民自有贤抚,而不至以遗于耳目之近者,反得之深宫之中”。疏入,姜竟削籍去。

朱童蒙出为苏松道,恣睢以逞。一夫冤死,万姓愤激。公特疏参童蒙云:“童蒙未习簿书吏事,又乏斟酌虚衷,闾阎虽嗟暑雨,似胡越之罔闻,绳束有如秋荼。每刑罚之不中,疏于检押,而左右委辔不收;滥于搜括,而赎锾征输过急。”乞敕下吏部议处,而蒙已窜身珰局,遂有“排挤正人”之旨,褫公职,归。群凶意犹未厌,嗾实诬公阻抑上供,冒破鼓铸。逆珰矫旨,与高忠宪等七人同逮。公素廉介,宦囊如洗。槛车之费,计无所出。士民醵赀为助。比至京对簿,诬赃数万,拷死诏狱。

【校注】

[1]《明名臣言行录》,清康熙二十年(1681)昆山徐开任编纂,共九十五卷。本文载于该书卷八十一。

[2]戊申:万历三十六年(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