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学教师感受:应对课程改革的挑战

中学教师感受:应对课程改革的挑战

【摘要】: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教师应该感受到这种挑战的紧迫性,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争取熟练驾驭现代教育技术,尽量涉猎各个学科以拓展知识面,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1.提供学生施展才能的舞台

学习创造不是非常容易就能生成的,它需要得到交流和撞击,才能生成新的东西。所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展示个性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智慧火花得以闪现和发扬的空间,创设一个知识和情感得以整合和完善的过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教师充分发扬教学民主,自己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而把课堂学习、探究、表演的舞台让给学生,学生在课本剧的表演、欣赏中归纳自己的观点、理由,学生在资料的查阅、整理、讨论中进一步印证或修正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课前调查、现场调查中增长知识和才干,锻炼自己的勇气,培养自己的能力,增强对自我的认识和信心。当然,在活动的过程中如何发挥每一个同学尤其学习程度相对较差的学生的作用,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个个都负责,合作小组内合理分工,有效协调,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的效应,还是一个值得沉思的课题。

2.相信学生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一个人都有表现自己的欲望,尤其是初中学生。因此教师必须转变一个观念,必须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自身就是最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只不过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在本课的活动探究过程中,学生绘声绘色的表演给课堂添彩,学生娴熟的网络搜索技能令老师惊讶,学生现场调查的勇气让老师佩服,学生的伶牙利齿、唇枪舌战使课堂生辉。学生在展示、表现自己的过程中,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挖掘了自身的潜能,情感得到了升华和内化,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出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好景象。

3.重视教后反思,优化教学行为

教学是一个不断深入、时时反省、师生共进的双边活动,教师经常及时地进行教学反思并记录下来,同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修正教学行为、更新问题设计,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美、内容美、情感美,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形体动作展示能力、驾驭课堂的调控能力等,从整体上讲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氛围。教师是课程改革实施的主体,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但是,从现有教师的整体素质来看,教师直接参与课程开发有一定的困难,同时缺乏思考与反思的空间,容易在课程改革实践中产生偏差。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感受到这种挑战的紧迫性,努力提高专业技能,争取熟练驾驭现代教育技术,尽量涉猎各个学科以拓展知识面,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切实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将更有实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人文素质必将提高更快,我们的课堂必将充满美丽的想象,每一堂课,都将是师生人生中美好的记忆,是不可重复的生命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