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感想:教育即生活,激发学习欲望

教师感想:教育即生活,激发学习欲望

【摘要】:体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引起学生对自然、社会、科技足够的关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当学生在活动时,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迅速把研究学习进展情况作适当的评价,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持续高涨。

1.活动的开展,拓展了我们的教学空间,促进了我们教学行为的转变

过去总觉得学校地处偏僻,教学硬件设施落后,什么都比不上城里的学校,并且学校、社会给我们的压力也不大,又缺乏竞争,故而我们很少学习教育理论,导致教学理念滞后。同时学校条件较差,我们在思考:“怎么能搞好科学教育呢?”“怎么能适应新课程教学呢?”“可否把学生带出去,进入大自然去探索、拓宽学习的场所”。于是我们摸索着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结果不仅发现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兴趣倍增,同学们提问题明显增多,好像自然界有那么多的“为什么”向他们招手,待他们去研究解决,他们提出的许多研究性学习课题,成为我们生成性课题。体现“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开放的学习空间,同时引起学生对自然、社会、科技足够的关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虽然综合实践活动面很广,实践中也碰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我们一直在努力,时刻不断地阅读各类书籍,上网收集材料,与学生共同去解决、去探究这些“为什么”,充分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丰富资源,努力探索把楠溪江流域资源成为课程资源的载体,成为学生成长、磨砺意志的场所,带领学生走入科学的殿堂。

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又拓宽了我们的教学空间,还增加了我们的教学素材,许多生活自然现象如水资源、动植物、大若岩景区的地貌特征等等都成为我们课堂教学中活生生的问题情景,比如讲解《盐的性质》用波尔多液防治香柚等果树害虫引入课题,促进学生形成化学就在身边,学有所用的理念,即无形中推进了教学改革,使综合实践活动成为我们课堂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2.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贵在激励发展兴趣,适时进行评价

活动的重点不在于成果的形式和水平,而在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在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创新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当学生在活动时,教师密切关注学生的动态,迅速把研究学习进展情况作适当的评价,使学生的求知欲望持续高涨。有时教师也尽可能把评价的机会让给学生。这样一来,一方面让学生及地时发现、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肯定成绩,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让评价的学生也在评价别人的同时反省自己,展示自身。即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过程化,不仅对活动的结果进行评价,而且对学生在各项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创新能力等方面都要进行适度的评价。也可以这样说,除了评价活动质量以外,着重还要对参与活动的兴趣程度、自我调控能力、克服困难精神等进行评价。

3.楠溪江流域资源与课程开发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发展,敢于创新,不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课程,我们就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各项内容和楠溪江流域资源有机整合,把“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倡导探究的学习方式,把这一方式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开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课程,为广大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提供灵活的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实施课程的做法,从整体上整合一切有利于提高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有系统地进行新的综合与构建。内容的选择是以学生生活的需求,社会生活的需要以及跨学科性、综合性、实践性、知识性为基础,强调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现代农村生活,利用当今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结合实际开发出融教育性、科学性、知识性和时代性为一体,集观察、实践、学习于一炉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材或活动资料,使知识教育与技能教育并举,探究与创新并重。例如徐晓前老师教七年级科学《常见的植物》时,带学生走进楠溪江流域——邵园滩林,去真正了解自然界的植物,将学生对自然事物的好奇心,转化为强烈的探究自然奥秘的求知欲,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