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新学习系统:培养高阶能力的教学变革

新学习系统:培养高阶能力的教学变革

【摘要】:它是综合运用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的能力,也是学习高阶知识、发展高阶思维和实现知识远迁移的能力。当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使学生由被动、惰性的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它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或是运用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心智活动,需要学生充分运用创新、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求解和决策等系列高阶能力,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高阶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构问题或完成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它是综合运用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的能力,也是学习高阶知识、发展高阶思维和实现知识远迁移的能力。高阶能力主要包括以高阶思维为核心的十大能力: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可持续发展。当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使学生由被动、惰性的学习转变为有意义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问题求解能力、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

(一)高阶学习的价值

1.学习方式变革的趋向是有意义的学习

学生学习方式的知识建构是有意义学习,是高阶学习,它有利于知识的转化、转移和共享,能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目标是促使学生进行有意义学习,培养高阶能力。学生当前的学习是一种封闭的、个体化的学习,但其可获得的学习资源、大学生学习文化环境以及自身的学习风格适合于开展知识建构,于是我们可以提出一种假设,即知识建构这种新的学习隐喻能有效地转变大学生当前被动、惰性的学习方式。

2.变革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高阶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下,由于缺乏科学实验、科学研究、社会实践、合作参与等环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发散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思维,更不利于认识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管理能力以及合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这种集体无意识——教师习惯的“教”和学生习惯的“学”使得传统学习方式影响甚深甚远。因此,要求学生改变传统被动、惰性的学习,指向有意义的学习——主动的、建构的、有意图的、真实的、合作的学习。而知识建构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它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或是运用较高层次认知能力的心智活动,需要学生充分运用创新、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求解和决策等系列高阶能力,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

3.九年一贯制有利于转变学习方式

我们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一直注重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特别是中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并且有能力自主获取学习资源,因此学生的学习有以下明显特点:(1)所学知识水平较高、既具有方向性,又具有灵活性,需要学生批判性地接受知识,选择、加工、管理知识,实现新知识的生成、创造。(2)学生更易于发挥自主性、主体性。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决策和合作兼容等能力,他们可根据自我认知水平和学习风格,选择适合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选择不同的学习途径。(3)学习资源的丰富性。学生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多,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能力,可获得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因此信息资源和人际资源更广泛。(4)学习是为了使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通过促进学生开展高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决策、问题求解、信息素养、团队协作、自我管理、兼容、可持续发展等高阶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全体、个性化的发展。

4.让学生的学习走向开放

当前的学习为封闭的个体化学习,而知识建构有利于知识的转化、转移、共享,改变前的学习方式是一种惰性、被动、封闭的个体学习,生生和师生间缺乏交流协作、资源的共享。而知识建构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是一种投入型学习,学生间需要进行交流、协商,需要加工、建构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交流、观察、模仿、练习获得教师或学习共同体中其他成员的隐性知识,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内化、扩宽、延伸,通过表达、陈述观点,将隐性知识显性化,实现知识的转化、转移。同时,使其他成员得以共享,改变当前封闭的个体化学习。

(二)高阶学习的实践思考

1.高阶学习需要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

教育改革过程中,要解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问题,归根结底要提高教师的素质,即便是系统设计的模式是以学习者为焦点。只有高素质的老师,才能带动学生学会学习。教师要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自身的创造性,他必须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变化,在建立创造未来的认识同时,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发自己的创造潜力。

在练习任何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时,教师都需要一段时间来摆脱对新方法的陌生感。当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时,几乎每个人都在摸索着前进。学生们能够感觉到教师的不确定,并以一种不很敏锐的方式告诉教师他们已觉察到了老师在教学中所发生的变化。恰恰在这个时期,教师容易灰心丧气和放弃。皮亚杰曾说过:“所提倡的教学方法越好,教师的任务就越艰难,好的方法要求教师既要对他的学科和学生有高度专门化的知识,同时又要对他所从事的职业有真正的爱好。”这个时期也正是教师专业水平和品质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适当掌握模式蕴含的学术理论,加强恰当应对不确定教学情境的能力,促使教学实践技能的熟练化。

2.高阶学习需要适应学生实际

对于学生来讲,要使他们接受一种从未接触过的新教学模式有一定的难度。他们需要学习一些新的技能,逐渐熟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完成教学任务需要的新方法,以及如何评估自己的进展情况。因此,实施模式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实际加以调节,有些环节需要更多的强化,有些环节需要教师支架式的指导等。

3.高阶学习需要注意有效引导学生展开思维

以思维展开为中心的探究学习模式的基本职责是帮助学生习得并保持相关的学习行为,以便识别问题、解决问题、理解新现象,建构那些现象的心智模型,并在遇到新情境时学会如何设定目标并管理自己的学习(学会如何学习)。这些持续的过程实质就是一个思维展开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教学中展开学生的思维,主要包括:(1)引导学生通过展开充分的思维来获得知识,了解成果的来龙去脉。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条件和设置各种问题情境,提供认知思维工具,让学生充分参与问题解决的推导过程中,并对过程的每一环节进行剖析,对发现过程中的思维进展层次进行“模拟”,做出“慢镜头”的剖析,从而使学生了解有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真正提高,思维能力有效发展。(2)暴露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障碍、错误和疑问。学习在独立探究的过程中碰到疑难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这些疑难既是学习的障碍,又是学习的动力。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获小进,大疑获大进。”但是,对于这些疑难的解答,教师不能越俎代庖,只能简单地把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自己分析、自己解决,引导学生养成坚持不懈、灵活思维等学习习惯。(3)寻找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学生在展开充分的独立的思考过程中,常常能利用一些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这些思维方式如能得到及时的肯定,学生就会感受到莫大的成功感和自豪感,这些积极情感反过来又会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信心,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从这个角度来说,展开思维实际上也就是提供给学生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和自我实现的机会,从而充分展现学生的学习潜力。(4)展开思维必然也包括展开教师自己的思维,教师思维是关键,缺乏智慧的教师根本就无法展开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是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思维、学生思维往往是相互交叉、相互包含的,当相互间融为一体时,课堂教学的思维场最强烈,思维活动和水平也达到了最高境界。

4.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完全控制在理想条件下

以思维展开为中心的高阶学习模式的评价指标是各种外在的表现行为特征,其实质是指向各种高阶思维能力,归根结底是以学生为认识对象。以人为认识对象的评价不能严格控制在理想的条件下,因为人具备主观能动性特点,数据资料无法全面反映人真实的状态。对学生的评价应注意在分析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在自然生活学习情境中观察学生,对有关学生的学习经历和意义建构做出“解释性理解”,并对学生能力进步发展的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考查,从而从整体把握学生的发展进度。

【注释】

[1]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约翰·D.布兰福特.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

[4]阎乃胜.深度学习下的课堂情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

[5]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6]吴刚.从课程到学习:重建素质教育之路[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7]胡丹.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D].沈阳:辽宁师范大学,2011.

[8]刘晟等.21世纪核心素养教育的课程、教学与评价[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3).

[9]石鸥.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价值[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16(1).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2014.

[1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2015.

[12]钟启泉.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挑战与课题[J].全球教育展望,2016(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