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多样化分层合作学习:基于选组的新学习系统

多样化分层合作学习:基于选组的新学习系统

【摘要】:班内选组是在同一班级内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的小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班内选组实际上是一种分层的合作学习。同时,又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所参加的学习小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班内选组是在同一班级内将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通过相互合作的小组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班内选组实际上是一种分层的合作学习。同时,又通过学生自主选择所参加的学习小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一)实施动态分组,因材施教,实现小组合作学习

调查发现,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不同,他们对掌握学习内容所需的时间和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组,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为了避免学生对分组产生误解,小组成员是弹性的、动态的。

✿案例3-1

《物质的比热》——分层合作型探究实验

(计时员、观察员、记录员、组长、汇报员)

任务一: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

实验器材:温度计2支,大烧杯250m L,小烧杯40m L,秒表

小烧杯中装40g热水,大烧杯里装100g冷水,分别测出温度。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过1min分别测出两者的温度,并记录。再过1min,重复实验。

任务二:调配出80℃的热水

实验器材:刚烧好的沸水100m L(全部用上),冷水若干(自行添加),量筒,温度计,烧杯。

实验要求:在100mL的热水(接近100℃)中加入冷水进行调配,使最终温度刚好调配到泡泡面最合适的80℃,记录下加入冷水的用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这是《科学》七年级上册“物质的比热”的实验探究环节。在本堂课中,教师根据学生不同的知识水平、兴趣表现等进行分工,在同一个小组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分别选择担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任务,又相互进行合作,完成小组的任务。同时,小组成员的角色不是固定的,组员之间可以相互帮助补台。对实验规律的探讨,学生就不局限于角色限定,大家共同出力,各抒己见,最后将意见整理汇总得出结论。

✿案例3-2

《灵犬莱西》阅读课,设计阅读卡引导学生阅读故事

我们读《灵犬莱西》

小组成员_______任务分工_________________

(一)书中有“……”

我们用喜欢的方式把莱西的回家之旅梳理成了思维导图。

(二)书中有“!”

我们最喜欢的章节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三)书中有“?”

我们还有一些疑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课,要说容易也非常容易上,给孩子们一人一本书,让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下阅读就可以了。但是往往学生读过后,不知所云,可能只是简单地记住了故事的大概情节,对于一些深刻的内涵还是需要教师引导和指导。一人读一本书可能让学生少了一些兴趣,有目的性地小组任务式阅读则能增强孩子们的兴趣。在小学五年级的语文阅读课上,语文教师设计阅读卡引导孩子们进行深层次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同的学生承担不同的任务:通过分章节分块阅读,构思设计思维导图,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实现分层合作学习。

在弹性小组学习过程中,提倡同质异组和异质合作相结合,教师要重视弹性小组管理和小组长的培训,吸收他们的建议,给学生多提供发挥特长的平台,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开发学生潜能,真正成为学生成功学习的合作者。

(二)因人而异,设计相应方案,及时反馈,适时调整

众所周知,学生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学生的学业水平上,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风格、个性倾向等各个方面。因此,在分层学习中,教师还必须充分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案例3-3

处方式体育教学

根据初中“体育与健康”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杭州市体育中考项目,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体育老师吴娅芳设计出了不同的运动处方,以帮助不同的学生提高体育训练水平与运动成绩。学生在学习与改进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处方的内容和运动量。

(1)体能类运动处方,如跳跃类(立定跳远、三级蛙跳等项目)。

注意:每人根据自己的选项领取处方表,上体育课时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练习内容,每次至少3~4项。练习完成后及时向小组长或老师反馈。

(2)技能类运动处方,如排球发球、篮球行进间投篮项目。

在上面这个案例中,体育老师针对每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制定了一定运动量的训练内容,而且在每节课上有选择性地进行练习,还有小组长的督促,这样在上课过程中就保证了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目的性,真正做到了分层教学,关注差异,合作学习;小组长不固定,能者都有成为组长的机会,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