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基于主动学习的班内选组操作流程及座位安排

基于主动学习的班内选组操作流程及座位安排

【摘要】: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在操作时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应服从学生主体,都应该有利于分层教学,因此,我们制订了班内选组的一般操作流程,见图3-1:图3-1 班内选组操作流程(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安排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创设和谐的小组学习氛围,合理地组建小组及重新安排教室的座位也就非常重要。

分层教学的主体是在行政班组中进行的,在一个正常的行政班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能力倾向各异,这对教学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不同能力、不同知识经验的学生在同一课堂中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分层教学最为重要的教学模式,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它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进而促使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为突出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合作小组应以学生自愿组合为前提,再针对各小组之间存在学习能力差异较大的情况加以调整,使各小组的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学生水平达到基本平衡。在学习任务下达后,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交流,使小组中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这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乐于倾听他人的意见”的品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情,从而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最终达到使学生学会、会学、乐学的目标,进而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一)班内选组的原则

班内选组,是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一教学组织形式的部分改革,即在保持班级授课制不变的前提下,根据班内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分组,分组时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异质同组,适时调整

开展合作学习,应该合理地组织班内选组,可以在教师确定选组原则的基础上,由学生自愿组合,以利于学生和谐发展。每组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3~6人,通常为4人,尤其每个小组都有强、中、弱不同程度的学生,这样可以提高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力,也可使优等生的才能得到施展,中等生得到锻炼,后进生得到帮助,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同组学生之间应该在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特征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这样可以互为补充,根据特长进行明确分工。但长期固化的小组分工,又会导致学生能力的“偏科”,因此,应该采用轮换制,每隔一段时间互换小组成员的角色分工,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机会,这有利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全面发展。

2.确定灵魂,创设文化

建立一个优秀的合作小组,必须要选好小组长。小组长的组织能力及个人品质要优秀,这样才能积极组织和调动组员,促使小组中人人参与。因此,合理配置人员,达到最优化组合是首要条件。每个小组还应确定积极上进的组名及响亮的口号,创设良好的小组文化,提升小组的凝聚力及荣誉感。

3.评价导向,注重集体

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自主地发展,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中小学生特别在意教师及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对学生的评价上,教师要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这样可以使学生形成集体观念,提高小组的凝聚力,强化小组成员间的交流合作,促进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教师还要丰富评价手段,转变评价主体,更多地将评价主权还给学生,采用小组自评、组间互评的形式促进评价效益的最大化。教师可组织小组自评,在小组自评过程中,学生将小组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审视,这样可以让自己意识到每个人在小组集体中的作用,意识到集体的事需要大家的合作,意识到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要从集体的利益出发。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合作内涵与价值的认识,有利于他们形成积极的合作情感和坚定的合作意志。

(二)班内选组的操作流程

班内选组的主动者是学生,但组织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应该在教师的主导下,让学生进行选组。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师,在操作时可以有所不同,但都应服从学生主体,都应该有利于分层教学,因此,我们制订了班内选组的一般操作流程,见图3-1:

图3-1 班内选组操作流程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座位安排

要营造适合学生合作学习的环境,创设和谐的小组学习氛围,合理地组建小组及重新安排教室的座位也就非常重要。图3-2为“U型”小组合作座位分布图小班化),每个小组内都有A、B、C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有利于学生在组内进行互助学习;中间留出较大空间,有利于师生交往及学生活动的开展,方便教师与所有学生进行等距交流。课堂上组内学生异质成为教学的资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精选不同难度的作业等措施达到分层教学的效果。

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分层合作学习,我们还在“U型”小组合作座位的基础上,经过改造,摸索出了图3-3的“辐射型”分层学习座位安排,在这种座位安排中,教师巧妙地将每组中的一名A等学生(优生)拉出来单独组成了一个“A学习小组”。显然,这个小组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是同质的,但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思维碰撞将更为剧烈,学习的效率也会更高。当然,这一“A学习小组”的成员,任务也与其他小组不同,他们在自身合作任务完成后,要被派遣到其他小组完成检查、交流、指导等“小先生”的任务。“A学习小组”这种特殊的安排,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责任培养,有利于全班学习效率的提升。

图3-2 “U型”小组合作座位分布

图3-3 “辐射型”分层学习座位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