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并不等于标新。笔者认为,创新的基础是继承,继承的活力在于创新,创新教育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和扬弃的过程,它具有明显的改革特征。......
2023-08-08
创新型教师就是具备了各种创新性素质并能够胜任创新教育任务的教师。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还必须具备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广博的数学知识素养和精湛的教学技艺。同时也要具备“以人为本、创新为重”的教育价值观和科学的学生观以及与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的幻想抱以热情肯定、鼓励和积极引导的态度,而绝不应用僵化的思想来束缚学生。因为创新往往是意外之作,不少是出于机遇。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艾伯特·唐奥吉说:“发明就是和别人看同样的东西却能想出不同的事情。”所以创造型教师要能够发现常人不注意的问题,善于从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现学生的创造性,承认每个学生皆有创造性。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学生。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只有这样,教师才能从自己的创新实践中发现创新能力形成发展的规律,为创新教育提供最直接、最深刻的体验,从而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发现学生的创新潜能,捕捉学生创新思维的闪光点,多层次、多角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同时,教师应具有勇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才能和灵活机智的应变才能。教师的创造才能指的是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教师能够针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教育情景的特点,有的放矢地提出新见解、创造新方法的才能。应变才能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善于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当时的情境,随机应变地对意想不到的偶发事件进行迅速、巧妙而正确处理的心理能力和决策才能。一个观察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比较强的教师,才能够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影响,使之具备较强的创新能力。
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超前性和新颖性。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创新教育,必须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知识内容,了解世界最新发展动态。
有关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研究的文章
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并不等于标新。笔者认为,创新的基础是继承,继承的活力在于创新,创新教育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和扬弃的过程,它具有明显的改革特征。......
2023-08-08
“一个社会的丰富性是靠人的丰富性来实现的”,用这句话可以描述国外丰富多彩的创新教育。培养具有个性的人,培养人的自我创造性,是国外创造教育的目标和实质。奥斯本关于创造工程的理论,使美国和众多西方国家的创新教育研究专家受到极大启发,并因此派生出了诸多创造教育模式。......
2023-08-08
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是让学生创新从自发状态上升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教学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023-08-08
思维导图是学习者对特定主题的一种系统构建过程,创立思维导图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笔记方式呈现。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思维体操,无论是它的构建过程还是解读过程,对制作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头脑风暴,这个过程对培养思维有很大益处。......
2023-08-08
事实上,数学创新能力存在于数学学习和数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创造性的认知结果正是创造性的认知过程的产物。所以,我们在研究数学创新能力时,必须对数学创新思维进行必要的探讨。有研究表明,智商与创新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身体的健全程度来看,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说,数学知识为数学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数学的创新活动是人的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交互作用于数学知识的进程。......
2023-08-08
而这些被忽视的联结过程,正是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得以提高的契机。在创设情境的前提下,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结点、思维结点和观念结点的相互联结,在此联结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2023-08-08
我国创新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创新教育是以创造教育的概念出现的。我们认为,创造教育也是以开发“人”的创新能力为首要目标的创新教育,所以,创造教育属于创新教育。目前,上述情况得到了根本性的改观,创新教育已经发展成了一股强有力的时代潮流。由此可见,我国现阶段的创新教育是全面关注全体中小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
2023-08-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