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不仅要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更要引导学生提出“好的数学问题”。......
2023-08-08
“面向全体,发展个性”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个性,由于遗传因素、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和生活经历的不同,而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气质、性格、智能和特长等各方面都是不相同的。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并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这应是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数学创新教育十分重视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与个性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个性的发展往往蕴含着创新能力的基础。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发展。
一、创新往往是认知个体发自内心的强烈冲动
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必然是一个具有很强的独立人格的人,这样的人不迷信权威,随时都可以萌发创新的欲望。所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就是要重视对每个学生独立人格的培养,充分肯定和尊重学生个体的主体价值。创新教育要求老师放弃权威式的教育与管理,推行民主的教育与管理,注重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自由表达的机会。在兼顾各类学生不同需要和接受能力、达到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同时,尽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二、强调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的意识
我们知道,许多发现、发明和创造都是通过一个团队共同协作,开展创新活动才完成的。每一个从事创新的个体,都应该主动地将自己的智慧和发现向社会开放,同时又能用他人、社会和人类的智慧和信息,求得个体的生存和发展,促使自己创新的顺利进行。因此,树立合作、交流意识,培养良好的合作、交流技巧,是发展个性所必需的。在数学教学中,老师可利用成立合作学习小组形式,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边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讨论、交流的机会。这种多边讨论、互动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激发集体的创新意识,发展集体的创新能力,将个体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群体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群体的创新意识,提高学习和创新的效率。
有关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研究的文章
思维导图是学习者对特定主题的一种系统构建过程,创立思维导图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并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笔记方式呈现。思维导图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思维体操,无论是它的构建过程还是解读过程,对制作者和学习者来说都是一种头脑风暴,这个过程对培养思维有很大益处。......
2023-08-08
而这些被忽视的联结过程,正是学生数学创新意识得以提高的契机。在创设情境的前提下,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结点、思维结点和观念结点的相互联结,在此联结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
2023-08-08
事实上,数学创新能力存在于数学学习和数学研究的各个环节,创造性的认知结果正是创造性的认知过程的产物。所以,我们在研究数学创新能力时,必须对数学创新思维进行必要的探讨。有研究表明,智商与创新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身体的健全程度来看,它对创新能力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说,数学知识为数学创新能力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数学的创新活动是人的智力因素和人格因素交互作用于数学知识的进程。......
2023-08-08
但需要注意的是,创新并不等于标新。笔者认为,创新的基础是继承,继承的活力在于创新,创新教育的过程就是对传统教育的改革和扬弃的过程,它具有明显的改革特征。......
2023-08-08
三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意义是让学生创新从自发状态上升为一种自觉的意识,和教学三维目标融合在一起,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教师只有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第一,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我发展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2023-08-08
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造就创新人才的基础。创新意识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以人的心理状态存在的创新意识,也可以称为人的创新精神品质;第二是以理论形态存在的创新意识;第三是以扩展形态存在的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建立有赖于一系列良好的心理品质,这些心理品质主要有求知欲、兴趣、怀疑感、自信心、思维的独立性等。......
2023-08-08
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建构主义理论、元认知理论、系统论。(一)建构主义理论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造认知。如果说以往一直比较关注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那么开放式课堂教学更加注重能力目标的实现。......
2023-08-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