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关键因素

提高高中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关键因素

【摘要】:学习不论是认知的、情感的或是运动技能的,并非仅仅由自我过程来决定,它还受环境、集体、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目前研究者最为关注的是自我效能感、归因、目标设置、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意志水平和性别因素在自主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等。笔者认为,需要、兴趣和自我效能感等这些动机因素是影响外语自主学习的主要内部因素。学习的场所也影响自主学习的质量。

学习不论是认知的、情感的或是运动技能的,并非仅仅由自我过程来决定,它还受环境、集体、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影响自主学习的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一)影响自主学习的内部因素

根据庞维国的研究,自主学习受个体内部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研究者最为关注的是自我效能感、归因、目标设置、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意志水平和性别因素在自主学习中所起的作用等。

动机是自主学习中一个很有效能的因素,要有效进行长期的有意义学习,动机是绝对必要的。学习动机的激发是形成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因素。与自主学习有关的内在动机性成分主要包括学习需要、自我效能感、价值意识、学习兴趣等,学生在这些动机成分上表现出来的特点将直接影响其内在学习动机水平。

笔者认为,需要、兴趣和自我效能感等这些动机因素是影响外语自主学习的主要内部因素。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需要是最大的动力。学习兴趣作为一种动机成分对自主学习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对某一门功课的学习兴趣越浓厚,其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越强。如果学生在上述诸方面表现出消极的特点,也不可能做到自主学习。

自我效能感是著名物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根据班杜拉的界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种或某类任务,是个体的能力自信心在某些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学生在学习英语方面的自我效能感,也就是他们学好英语的自信心。学习英语方面的自我效能感最终会影响学生英语学习成绩的高低。

学习策略指有助于学习者建构语言系统的策略,学习策略又分为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关系到个体如何加工信息,元认知策略关系到个体如何选择、监控和应用个体所建构的认知策略。任何学习者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自己喜爱的学习策略。外语策略的训练对外语学习有一定的效果,学习策略是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研究还表明如果禁止学习者使用其偏爱的学习方法,就不会有高效率的外语学习。基于此,我们可以劝说学习者使用更有效的学习策略。这就要求我们采用更灵活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和选择,如材料、音像设施和时间安排等,这就意味着要提倡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还必须以意志控制为条件,也就是要能够“坚持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学习困难和干扰,如一时难以理解的问题、身心的疲劳、情绪的烦恼和外界因素的干扰等,这时候就需要学生用意志努力来控制自己,使学习坚持进行。自主学习的意志理论认为,再强的学习动机也无法取代意志控制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一般说来,学生在学习之初都具有一定的学习动机,但是随着学习的进行、学习困难的增加,学习动机的推动作用会逐渐减弱,而使学习得以坚持的力量是意志控制成分。换言之,学习动机对自主学习具有更强的启动作用,意志控制对自主学习具有更强的维持功能。

(二)影响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

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外部因素是指除个体自身以外的所有因素,大致可分为三类:学校教育、家庭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本文主要讨论学校教育中的影响因素对学生的外语自主学习的影响。

Zimmerman 等人把影响自主学习的外部环境分为两类,即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他们认为,在社会环境中,可供模仿的榜样以及同伴、教师、家庭成员的帮助对自主学习有重要影响;在物质环境中,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以及学习场所对自主学习具有一定影响。如果师生间的关系很融洽,那么学生就会由对教师的信赖转化为对学习的自主。教师的鼓励和期望使学生感受到,就会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反,若处于强硬专断型的教师领导下,学生就会厌恶学习,一旦离开教师,学习就明显松弛,因此自主学习者在必要的时候能否得到别人的帮助以及接受帮助的形式都对其学习有重要影响。自主学习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往往会主动地寻求课本以外的信息,因此参考书、图书馆的藏书以及其他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们的学习。学习的场所也影响自主学习的质量。自主性较差的学生更注重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排除来自外界因素的干扰。所以,家庭和学校能否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也对其自主学习有一些影响。

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有助于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这些方面或某个方面为突破口,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正面影响,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