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自主学习特征

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自主学习特征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在综合上述几派观点的基础上,试图对自主学习做出更为确切的界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学者Zimmerman的定义。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6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做出了解释。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因而,自主学习有程度之分,而一位学习者要达到完全自主则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

外语教学界引入自主性概念20 年来,教育学家和外语教学工作者对什么是学习者自主性仍有不同的观点。目前,国外使用的与自主学习有关的术语很多,如自我调节学习、主动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教学、自我计划的学习、自律的学习、自我定向的学习、自我管理的学习等等。

最早开始外语自主学习研究的学者Henry Holec 认为自主指“对自己学习负责的一种能力”。这是一种潜在的、在特定环境中可以实施的能力,而不是个体在此环境中的实际行为。许多研究者认同Holec关于自主是一种能力的观点。如学者Little把自主学习界定为:一种独立的、进行批评性思考、做出决定并能实施独立行为的能力,他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是学习者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联系。学者Nunan也认为这种能力至关重要,能够确定自己的目标并创造学习机会的学习者,可以说是自主学习者。学者Dickinson 认为,自主学习者应承担的学习责任包括:①决定学习什么(当然也应有权利选择不学某种语言)。②学习方法为个人自学。③学习者选择学习进度。④学习者决定何时何地进行学习。⑤学习者选择学习材料。⑥自我监控。⑦自我测试(在现实中而不是在某种语言测试中受到检测)。

20世纪90年代以后,西方学者在综合上述几派观点的基础上,试图对自主学习做出更为确切的界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学者Zimmerman的定义。Zimmerman 认为,当学生在元认知、动机和行为三个方面都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时,其学习就是自主的。他进而又从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的行为表现、学习的物质环境、学习的社会性等6个方面对自主学习的实质做出了解释。他认为,自主学习的动机应该是内在的或自我激发的,学习的方法应该是有计划的或已经熟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自主学习者对学习时间的安排是定时而有效的,他们能够意识到学习的结果,并对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和随机应变能力

在心理学界,庞维国主张从横向和纵向两个角度来定义自主学习。从横向角度看是指从学习的各个方面或维度来综合界定自主学习。如果学生本人对学习的各个方面都能自觉地做出选择和控制,其学习就是充分自主的。从纵向角度界定自主学习是指从学习的整个过程来阐释自主学习的实质。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之前自己能够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中能够对学习进展、学习方法做出自我监控、自我反馈和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后能够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那么他的学习就是自主的。如果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全依赖教师或他人的指导和调控,其学习就不是自主的。[3]

虽然对学习者自主的定义众说纷纭,但至少有一点应该是语言学者们的基本共识,即促进学习者自主是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所有的研究者都强调学习责任从教师到学生的转移。那么,什么是外语自主学习呢?笔者认为,高中生如果能够做到以下几点的话,他的外语学习就是自主的了。具体包括:①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对待英语学习有高度的自我负责精神。②能够克服身心障碍,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即控制学习的时间、地点和进度。③自己能够选择并能够有效地使用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④能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自己看作学习的主体。⑤能够主动地组织和利用有利于英语学习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总之,自主作为一种能力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完全自主的学习和完全不自主的学习都较少,多数学习介于这两极之间。因而,自主学习有程度之分,而一位学习者要达到完全自主则是一种理想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