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本人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高中英语课上双向文化导入的前提。要达到在高中英语课上进行双向文化导入的目的,要对中国文化以及英语国家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要明确在高中英语课上教授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目的。......
2023-08-08
英语国家文化是指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文化,英语仅仅是其文化的一方面或者是一个组成部分,并不是英语国家文化的全部,因为有些文化以实物来体现。人们通常把英语看作是英语国家文化的载体,是反映英语国家文化的一面镜子。
中国文化包括政治、经济、哲学、历史、文学、艺术、教育、语言等多个方面。它反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思维生活方式,它不是孤立存在的,更不是封闭的,而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并且是在同世界各国文化的横向联系中不断发展的。中国文化既从世界各国文化中汲取一切有益的养料,同时也对世界各国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中华民族也承载着传播中国文化,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文化的使命。
母语语言文化(LC1)与二语语言文化(LC2)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很多语言教师和研究人员共同关注的论题。在以往的理论研究及外语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两种立场:一种观点认为LC1 与LC2 相互关联,但相对独立,在外语教学中应该区别对待,通常表现为以LC2 为主导,以LC2 支配或同化学生LC1 的教学理念与实践;另一种观点则认为LC1 与LC2 互不相关,典型表现就是在教学实践中排斥甚至摒弃学习者业已习得的LC1。在中国语境下开展英语教学,LC1 即中国文化,LC2 即英语国家文化。我国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对于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关系的处理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在我国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不仅有利于我国高中生更好的学习和掌握英语这门语言,而且也有利于加深我国高中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有利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且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础。本章从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关系、外语文化教学的时代背景以及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目标三个视角阐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双向文化导入的必要性。即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将英语语言教学与英语国家和中国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总之,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兼容并举的文化导入方法,有利于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
对语言文化的大量研究表明,母语文化在外国语言和文化的学习中会发生正迁移作用,即母语文化对于目的语以及目的语文化的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语言学家束定芳先生认为,本族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至少有两个重要的作用:一是作为与外族文化进行对比的工具,更深刻地揭示外族文化的一些主要特征,从而也加深对民族文化本质特征的更深入的了解。二是对学生本民族文化心理的调节,培养了学生对外族文化和外语学习的积极的态度,从而调动学生学习外语和外族文化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机会。
美国语言学家克拉姆契在《语言与文化》中认为,在谙知母语文化、习得目的语和了解目的语文化的基础上能有效地在几种语言与文化之间斡旋是综合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体现。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高一虹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弗洛姆的“生产性人格”理论,通过对52 名中国外语教师和研究人员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生产性外语学习”的概念,即“在目的语学习的过程中,目的语与母语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学习者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在生产性外语学习中,母语和母语文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母语文化对于目的语文化学习的重要性已引起了国内外部分学者的关注。因此,在中国语境下进行英语教学,必须充分考虑中国文化对于英语国家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基础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教学在对待和处理文化内容时更具有包容性,不仅以英语为母语的文化应该成为英语语言教学的环境和对象,学习者的本族文化和世界各地的其他文化都可以,而且应该成为英语教学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的需要。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要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对于文化的处理要中西文化兼容并举,通过英语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文化能力得到同步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习得了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同时也加深了对本族文化的理解,提高了对中外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际的能力,并且也培养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二)英语文化教学的社会背景
全球化加速了经济的繁荣,缩短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距离,使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使整个世界缩小为一个“村庄”,因此近些年就有了“地球村”这一说法。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全球化的显著特征。从文化的视角看,全球化会带来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趋同和离散。趋同即朝着现代性的目标发展,这是学习借鉴先进的东西而“被全球化”的结果;离散即背离现代性,朝反方向的民族性的目标发展,这是在被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意识的觉醒而“使全球化”意识不断增强的结果。
进入21 世纪以来,英语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传播和发展。任何一个国家要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就必须掌握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虽然在国际化和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出现了语言与发展和使用该语言的文化群体相对脱离的现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语言的使用可以离开文化语境,语言和文化之间可以相互独立。实际上,作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通用语的英语即使被重新语境化,依然起着承载和反映文化的作用。目前,世界各地的英语学习者都可以使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传播自己国家的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体现自己的文化身份。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我国已深深地融入全球化进程中,在应对全球化问题的过程中,文化身份的确立已成为核心问题之一。及时确立并正确建构中国的文化身份是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持中国的文化特色、提高综合国力的当务之急。
这种全球化的发展和使用状况势必会影响到我国的语言教学,尤其是我国的英语教学。过去仅在语文课上学习中国文化的做法显然有其局限性,在语文课上学生仅仅学会了中国文化,却不能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让国外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人有机会一睹中国文化的风采。而英语教学的特殊性使其有幸承担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英语课上既要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即英语国家的文化,又要介绍与之相关的中国文化。例如,教师在讲到英国的教育体制的时候,可以适当导入中国的教育体制。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更好地掌握英语这种语言,而且能够加深我国高中生对本族文化的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学生将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目标
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导入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了,可以说自外语教学开始,文化一直都是其教学的内容之一,只是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代文化导入的理念和方式各不相同而已。我国对于外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广泛关注始于20 世纪80 年代交际法外语教学的兴起。在外语教学中应该进行文化导入以及文化导入对于语言教学的重要性已被当今广大中国外语教育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也已成为当今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目前,外语文化教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接触和了解外语国家的文化,加深学生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从而为他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可见,目前外语文化教学的目标并不是让学习者盲目地遵从目的语文化,而是要让学习者成为双语文化人。[1]
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
目前,我国的高中英语教学是以跨文化为导向的英语教学,因此中西文化兼容并举是实现高中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目标的有效手段,即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都应该成为高中英语文化导入的内容。这同时对我国高中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目标,目前高中英语教学除了要实现文化输入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那就是培养学习者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能力,使英语学习者有能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展示给世界,并且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文化身份。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比较中国文化和英语国家文化的异同、培养学生的文化尊重意识以及学生的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学生在高中毕业时达到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目标,才能够使我国高中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学习和体验至少一种英语国家的文化,了解文化的各个层面以及本族文化与所学英语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增强跨文化意识,善于根据交际场合调整自己的言行,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得体的交际。
有关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的文章
教师本人具备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实现高中英语课上双向文化导入的前提。要达到在高中英语课上进行双向文化导入的目的,要对中国文化以及英语国家文化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地位有着清醒的认识,要明确在高中英语课上教授英语国家文化和中国文化的目的。......
2023-08-08
本研究对文化的定义主要是借鉴新课程标准中对文化的定义。本研究涉及的双向文化导入,是指在外语教学中,中西文化兼容并举,既导入目的语文化,又导入与之相关的母语文化,即把语言学习看成是一个对母语文化和目的语文化不断加深理解的过程。......
2023-08-08
根据新课程标准,基于实践探索,笔者认为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措施如下:(一)深入研读语篇,充分挖掘教材背后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现行使用的高中英语教材所涉猎的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但是还缺乏一定的系统性与深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丰富的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在接触、体验、实践中促进文化意识的提升。......
2023-08-08
(六)将思维导图应用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把思维导图法引进到英语阅读教学中,能够避免教师逐句讲解句子结构和词汇的用法,把本来生动有趣的文章变为枯燥无味的阅读材料。思维导图法的主要应用价值有以下三点:①思维导图能够提高英语阅读的整体水平。......
2023-08-08
在复习时,需要注意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多样性,引导学生能够自己完成知识点梳理与归纳,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教学有利于提升英语复习的有效性。通过对资料的搜集整理,学生能够了解英美国家如何度过新年以及新年的重要性、对其文化的影响等等。思维导图有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转变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其中的主体地位,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2023-08-08
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英语语音、拼写和语法规则之外,学生学到更多的是汉语文化而非英语文化。上海市于2004年推出了《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五大教学原则,其中就包括了“语言文化性原则”。语言不可分割地与文化相关联,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实施英语文化教育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2023-07-19
图4-3 维恩图第二,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的思维方法。总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思维导图可应用于阅读理解、听说测试、写作教学中,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听说效率、整理行文思路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合理使用思维导图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使用方法,从而提高其语言学习效率,达到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的最终目的。......
2023-08-08
翻译技巧运用于高中英语教学的可行性实证研究张怡作者简介:张怡,江苏无锡人,无锡市青山高级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主要从事高中英语教学与研究。文章探讨翻译技巧应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实践证明,翻译技巧灵活地运用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显著地提高翻译能力。......
2023-11-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