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意义

【摘要】:换句话说,就是核心素养的理论对教学而言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核心素养的建构必然引发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思考和对教学方式的进一步优化,为解决目前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和途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着每一位教师重新审视学科内涵,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所承载的内涵既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做之事,也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要保留的、对人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

核心素养描绘了我们对新的时代人才培养的美好愿景,而对一线教师而言,更加关心的是核心素养的理论如何落地的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核心素养的理论对教学而言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2]

(一)核心素养的理论是素质教育再出发的起点

目前,我国已经采纳国家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灵魂。著名学者傅国亮说:“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

(二)优化日常教学方式

从三维目标走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和日常英语教学密切相关,提升日常英语课堂教学质量是解决英语课堂教学弊端的必经之路。核心素养的建构必然引发我们对课程内容的重新思考和对教学方式的进一步优化,为解决目前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提供思路和途径。

(三)由“学科中心”向“育人”转变

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英语教研员陈新忠以“开车”为例,生动地说明了“人的培养”这个问题。

无论是否会开车,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知道关于开车的知识。比如,开车时要手握方向盘,要在必要的时候为汽车补给燃料。拥有了一定的驾驶知识,而后经过考试并取得驾驶证的人则掌握了驾驶技能。但是,有些现象值得我们思考:即使拥有了驾驶知识并掌握了驾驶技术,部分“驾驶者”仍不敢在实际道路上驾驶。同样是驾驶,不同驾驶者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有些驾驶者展现了“不讲原则、没有礼貌、野蛮驾驶”等不文明的现象。这个例子不禁引起我们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到底要培养学生成为一个有知识、有技能的人,还是成为一个合格的、有礼貌的“驾驶者”?答案不言而喻。知识与技能一定要有,但教育的最终目标要落在“素养”二字上。又好比我们在“择友”或是“择偶”时,一定会从人本身出发,首要考虑的一定是对方的“人格”与“品质”,而非他(她)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正如成尚荣先生所说的,以人为核心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将有可能催生“课堂上长出苹果树”。

(四)追求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的使命是奠定每一名学生学力发展的基础和人格发展的基础,而人格发展的研究是首要的。我们期待的学校教育是从学生人格成长的角度,不是局限于一门学科的知识,而是有长远的展望,寻求课程与教学的改进,思考学习方式的变革。

英语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既要使学生掌握基本词汇、语法等知识,还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看”各项能力的全面提升,同时通过英语学科的教学活动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引导着每一位教师重新审视学科内涵,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所承载的内涵既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做之事,也是学生在学习结束后要保留的、对人生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的内容。以阅读教学为例,英语教学最大的意义并非简单带领学生理解文章,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课堂中理解了文本的意义后是否能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式与学习策略,同时对文本保持批判、开放的学习态度,是否能够在不断反思自己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成为积极的学习者。核心素养正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转变,从以碎片化学习向整合化、情境化和结构化学习转变,从以学科知识为本向以学科育人为本转变。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提高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塑造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实现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等学科素养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