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文化:为什么杏林成为中医代表?

中国文化:为什么杏林成为中医代表?

【摘要】:第51问:“杏林”什么时候成了中医的代名词了我国传统的中医学界有一个代称,叫做“杏林”,难道中医和杏树有关系吗?他把用杏子换来的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两万多人。后来据说有一只老虎镇守杏林,以防有人偷杏子而不交粮食,因此后世又有“虎守杏林”之说。如果老师培养出的优秀学生很多,便被称为“桃李满天下”了。

第51问:“杏林”什么时候成了中医的代名词了

我国传统的中医学界有一个代称,叫做“杏林”,难道中医和杏树有关系吗?

这还得要和三国时期的一位名医说起。在三国时期,吴国有一位医生,名叫董奉,字君异,福建侯官(今福州)人,与当时的张仲景、华佗齐名,号称“建安三神医”。在中国历史上,董奉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物。在诸多有关董奉传奇般的事迹中,以他在庐山行医济世的故事流传最广。

据说,董奉曾长期隐居在江西庐山南麓,热心为山民诊病疗疾,而且从不索取酬金。如果他治好了生重病的人,便让病人栽植五棵杏树;如果他治愈的人病情较轻,那么只需要栽种一棵杏树。就这样,十几年后,山上的杏树就有十多万棵了。等到杏子成熟的时候,他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不必告诉我,只要装一盆米倒入我的米仓,便可以装一盆杏子。他把用杏子换来的粮食用来贩济庐山贫苦百姓和南来北往的饥民,一年之中救助的百姓多达两万多人。后来据说有一只老虎镇守杏林,以防有人偷杏子而不交粮食,因此后世又有“虎守杏林”之说。

正是由于董奉行医济世的高尚品德,赢得了当地一方百姓的普遍尊重和敬仰,于是在董奉去世后,人们便在他曾经隐居过的地方修建了杏坛、真人坛、报仙坛,以纪念董奉。

董奉的这个事迹记载在了东晋时期葛洪撰写的古代志怪小说集《神仙传》第十卷中:“君异居山间,为人治病,不取钱物,使人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十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

所以,后世便根据这个传说,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暖”、“杏林春满”、“杏林满园”或“誉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知识链接:

学生为什么用“桃李”来表示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今天经常所说的“桃李满天下”,往往是说老师教育出来的优秀学生遍布全天下,以此赞美教师的辛勤育人。不少人都认为“桃李”是老师百年“树人”所得的硕果,因此用“桃李”来比喻学生是理所当然。可是,为何偏偏是“桃李”呢?为什么不可以是“杏子”?而之所以将学生比喻成“桃李”,其实还有一个故事。

汉朝韩婴所著的《韩诗外传》中记载,在春秋时期,魏国有一个大臣叫子质,在他掌权时曾保荐过不少人。后来官丢了之后跑到京城,见到一个叫简子的人,便向他埋怨自己过去培养的人在困难的时候不肯帮他。

简子听后对子质笑了笑说:“春天种了桃树李树,到夏天可在树下纳凉休息,秋天还可吃到可口的果实。可是,如果你春天种的是蒺藜,到夏天就不能利用它的叶子,而秋天它长出来的刺倒要扎伤人。你过去培养、提拔的人都是些不值得保荐的人,所以君子培养人才,应该像种树一般,先选好对象,然后再培植啊!”

于是后人便将培养人才叫做“树人”,将培养提拔优的优秀人才称为“桃李”。如果老师培养出的优秀学生很多,便被称为“桃李满天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