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问:皇帝的女婿为何叫做“驸马”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公主选驸马的故事。由于冯素贞为女儿身,所以后世称其为“女驸马”。因“副马”名称不雅,人们便唤成“驸马都尉”。后来,人们就将皇帝的女婿称为“副嘛”,再后来就演化成了“驸马”。以后,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对满意的女婿,称为“东床快婿”。......
2023-08-08
第25问:为什么内部发生祸乱被叫做“祸起萧墙”,“萧墙”是哪一面墙
“祸起萧墙”这个成语指的是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成语中的“萧墙”指的是古代国君宫殿大门内(或者大门外)面对大门起屏障作用的小墙,又称“塞门”。在一般家庭的院落中,萧墙则指的是院落中的屏风。萧墙的作用,在于遮挡视线,防止外人向大门内窥视。
至于将萧墙引申为内部的意思,则源自于《论语·季氏》中的一段典故:
春秋末年,鲁国的政权掌握在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大夫之手,颛臾是鲁国的附属国,靠近季孙氏的封邑。季孙氏是公族中最有权势的,他害怕鲁哀公借助颛臾人的力量夺回权力,于是决定派兵攻打颛臾。
孔子的学生冉有和子路正在季康子手下做事,于是就此事来征求孔子的意见。孔子听了后严厉地对冉有说:“冉有!这难道不该责备你吗?先世鲁君早就将颛臾的国土封在了鲁国境内,现在为何要攻打它呢?”冉有和子路一听老师责备,急忙辩解说那不是他们的主张,而是由季康子一手策划的。
孔子说:“一个国家,不害怕贫穷,而害怕不平均;不害怕人口稀少,而害怕不安定,做到平均,就不会贫穷;做到和平,人口会前来归附,然后再施以仁义、礼乐的教化。现在你们二人辅佐季孙氏,不能招致远方的人来归附,反而要在本国内部使用武力,我看季孙氏的用心不在颛臾,而在国君宫室的萧墙内啊!”
后来,人们便用萧墙之祸这一典故来表示由于内因而非外因引起的祸乱。在《后汉书》中就引用了这一典故:“此皆衅发萧墙,而祸延四海也。”
知识链接:
还有哪些词可以表示内部的矛盾
“祸起萧墙”表示的是源自内部的矛盾而引起的祸乱,除此之外,还有诸如“尺布斗粟”、“同室操戈”等词语都可以表示内部的矛盾。
“尺布斗粟”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多见。实际上这个词来源于西汉的司马迁在《史记·淮南衡山列传》中引用的一段民歌:“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后人便用“尺布斗粟”来形容兄弟间因利害冲突而不和。
还有一个词“同室操戈”也可表示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这个成语的典故来源于《左传·昭公元年》,讲的是春秋郑徐吾犯之妹有美色,公孙楚与其从兄公孙黑争娶之。而公孙楚已经纳聘,其兄公孙黑欲强夺,公孙楚“执戈逐之,及冲,击之以戈”。后世便以“同室操戈”来比喻兄弟间的相残或泛指内部的斗争。
有关随便问吧:关于中国文化的108个趣味问题的文章
第7问:皇帝的女婿为何叫做“驸马”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公主选驸马的故事。由于冯素贞为女儿身,所以后世称其为“女驸马”。因“副马”名称不雅,人们便唤成“驸马都尉”。后来,人们就将皇帝的女婿称为“副嘛”,再后来就演化成了“驸马”。以后,人们就称女婿为“东床”,对满意的女婿,称为“东床快婿”。......
2023-08-08
尼尼微为何被称为“血腥的狮穴”观点之一:亚述人生性残暴,战争中破城后会全体屠城,妇孺也不放过,故得此名称。由于亚述战士的残暴和嗜血,在犹太人的经典中,亚述都城尼尼微被称为“血腥的狮穴”。大量泥版文书、浮雕等文物,使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到亚述帝国和尼尼微的兴衰历史,而“血腥的狮穴”之谜也随之解开了。......
2024-09-16
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坚持内战,“剿共”已达10年之久,对人民欠下了数不清的血债。如今抓住了蒋介石,可谓大快人心。此时,蒋介石虽然不是“少数民族首领”,但他是统一战线内部一个主要党派的首领。......
2023-11-27
第17问:双方第一次见面时给对方出难题的行为为什么叫做“下马威”我们经常用“下马威”来比喻一开始便向对方示威,以挫其锐气的行为。为什么不是“下狗威”?因为古人有用下马、下车表示官员到任的习惯,所以后来“下车作威”便被“下马威”代替。因而,“下马威”的原意是指官吏初到任时,借故严厉处分下属,以显示自己的威风。......
2023-08-08
“‘小弟弟’啊,上次说的‘小弟弟’的事儿。”“我发现,我的小弟弟有点儿歪……好像总是偏向一旁,像被风吹歪了的小树苗……这,有没有病啊?是不是发育不正常?我有点儿怕怕的……”以谨慎著称的吕航同学第一次主动交待了这么多他家‘小弟弟’的事儿。为了安慰吕航,我说:“我回家帮你查查吧,应该不会有事的。”而勃起的阴茎稍微弯曲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023-11-17
第98问:请求别人帮助时,一般常用“借光”一词,为什么不是借其他东西今天,我们一般常用“借光”来表示拜托别人一些小事,或是请求别人关照时说的类似于“不好意思……”但是“借光”这个词是怎么产生的呢?因此,后人便根据这个故事,在请求别人的帮助,或是蒙受别人的关照时,一般就叫做“借光”了。......
2023-08-08
袁枚为文自成一家,与纪晓岚齐名,时称“南袁北纪”。袁枚年轻时即为一名饱学之士。帅兰皋大喜,把袁枚大大夸奖了一番。因为袁枚讨厌填词。但是,袁枚33岁的时候,有一件事却使他有了写词的冲动,写下了一生唯一的一首词。袁枚当然也免不了这一恶习。袁枚一看,不觉惶然,原来上面写了一百二十个比较冷僻的典故。这件事对袁枚的教训十分深刻,他从此真正认识到知识无止境,于是发愤读书,终于成为有清一代屈指可数的大文豪之一。......
2024-05-18
杨小凯一生追问“中国向何处去”人物档案杨小凯,湖南湘潭人,原名杨曦光,1948年10月出生于一个干部家庭。恢复高考之后,杨小凯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因政审不合格未能录取。2004年7月7日,杨小凯因患肺癌,在澳大利亚墨尔本自己的家中去世,年仅55岁。往事回放杨小凯的一生,一直都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1968年,杨曦光写了一篇大字报《中国向何处去?》。杨小凯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属于典型的边缘人员。......
2024-04-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