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文化奇趣问题:为何黄河而非长江意义至深?

中国文化奇趣问题:为何黄河而非长江意义至深?

【摘要】:第10问:为什么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而不是“不到长江心不死”呢现代人一般用“不到黄河心不死”来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不肯死心。古代常把黄河简称为河,古人便认为这里的河亦指黄河,于是便隐括这首古诗的意旨提炼出“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俗语。自此之后,“不到黄河心不死”便以其形象生动,广泛流传。另一说法认为,“不到黄河心不死”是从“不得横祸心不死”演变而来。

第10问:为什么是“不到黄河心不死”,而不是“不到长江心不死”呢

现代人一般用“不到黄河心不死”来比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也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不肯死心。

关于这一俗语的来历,同样有几种说法。一是据梁启超先生考证,应该与古诗《公无渡河》有关。传说古时有个白发狂夫执意渡河,不顾妻子的劝止,最终溺水而亡。于是有人感叹此事,作诗曰:“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将奈公何!”古代常把黄河简称为河,古人便认为这里的河亦指黄河,于是便隐括这首古诗的意旨提炼出“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俗语。后来还有人依此创作了相关的民间传说,借以解释这句话的来历。自此之后,“不到黄河心不死”便以其形象生动,广泛流传。

另一说法认为,“不到黄河心不死”是从“不得横祸心不死”演变而来。意思是说,不得飞来横祸,是绝不会停止目前工作的,对所做的事情是不会死心的。因为“横祸”与“黄河”古字音上有相似之处,久而久之,人们为了表达得更直接、形象,并避开“横祸”暗含的贬义,遂把“不得横祸心不死”变成了“不到黄河心不死”。但是在各辞书中,却早已不见“不得横祸心不死”之句,估计此句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了。

同时,由于“不到黄河”还含有古时人们逐水草而居,向往肥沃土地,改善生活的心志,所以,后世应用得较为广泛。比如清朝的李宝嘉在《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中写道:“这种人不到黄河心不死。现在我们横竖总不落好,索性给他一个一不做二不休。”

知识链接:

“不见棺材不落泪”是怎么回事

“不见棺材不落泪”与“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意思接近,同样用来比喻不到实在无路可走的境地不肯死心。作为诞生在中华文化语境中的俗语,“不见棺材不落泪”也有其本义和由它引申出的寓意。

一般人听说亲人离世的消息之后,即使不号啕大哭,也会极度伤心,这是人之常情。“不见棺材不落泪”是生者不肯相信死者已然离世,对死者仍抱有生的幻想,直到亲眼看到棺材里所躺的亲人,忆逝者生前之事,不禁泪如泉涌。这便是“不见棺材不落泪”的本义。

其衍伸意义是讽喻有些人在做事情时,由于主客观条件所限,明明是做不好、做不成,但又不听别人的劝阻,一意孤行,最后遭到挫折或失败,才有所警醒或改悔,但损失或危害已经无法挽回了。另外,它还比喻某些坏人,干了坏事却百般抵赖,直到证据确凿,无法逃脱时才不得不承认;某些人与人争辩,百般狡辩,直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时,方才认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