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教育心态下,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都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期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大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做人上人。说到底,左右家长们思维的就是“做人上人”的社会精英思维。......
2023-10-31
六、孩子为何爱吃手指
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吃手指的经历,他们有事没事就把手指甚至整个拳头放到嘴里吮吸。吸吮手指对于宝宝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许多妈妈因担心而给以纠正,但经常是收效甚微。到底要不要让宝宝戒掉呢?一般认为没有必要,也不容易做到。3个月前的宝宝为了满足吸吮要求,尤其是饥饿要吃奶时,常会把手指当作乳头放到嘴里吸吮。特别是人工喂养的宝宝,吸吮手指的现象较母乳喂养的多。3个月内的宝宝吸吮手指不必在意,也不要去终止它。一般在6~7个月时,吸吮手指的现象会自然消失。
为何宝宝有爱吃手指的习惯呢?原因是多方面的。
1.口唇期的生理需要。弗洛伊德将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其中0~1岁是口唇期,这个时期婴儿通过口唇部吮吸活动来获得快感,可以由此来解释婴儿期宝宝吮吸手指是一种生理现象,是对口唇期不满足的补偿。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6个月之后,宝宝经常会把东西放到嘴里尝一尝,这种情况是十分正常的。
2.对陌生环境或陌生人的恐惧。除了生理原因外,有些宝宝会对周围环境的不确定感产生恐惧。婴幼儿时期,情绪的发展尚在确立中,有些宝宝对环境的改变十分敏感,如果对环境或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陌生,还不能用语言表达得很完整,就会常出现吃手指的现象。这时宝宝吸吮手指不再是吸吮需要,而是自我安慰的表现,这个月龄的宝宝与妈妈、爸爸以及周围较为亲近的人已建立起了比较密切的亲子依恋关系,对这些人特别依恋,尤其是在宝宝疲劳、要睡觉、不舒服的时候或者感觉到这些亲人不在自己的身边时,就会出现吸吮自己的手指,以得到安慰,因此,通常把宝贝吸吮的手指称为安慰物。安慰物对宝贝的心理发展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在宝贝长到4~5岁时,由于活动增多,兴趣广泛,接触的人也多了。这时,对自己的安慰物会逐渐忘掉,直至不完全依赖安慰物。因此,妈妈不必急着将安慰物拿掉,更不能采取强硬的手段来解决这个问题,否则会适得其反。
3.无聊时的消遣。有些宝宝吃手指是因为无事可干,不自觉将手指放到嘴里就吃起来。这样的宝宝,可以说已经养成了“吃”手指的坏毛病。
4.缺锌。缺锌会引起异食现象,也会造成孩子吃手的现象。如果孩子过了口唇期吃手现象还是很严重,甚至出现把手咬伤的现象,父母就要注意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是否缺锌引起的异食癖了。
如果你的孩子根本就没有吃手指的习惯,当然是最理想的状态,可也确实有一些孩子快上小学了还没戒掉。不管你曾经是否努力想帮他改掉这个习惯,到5岁的时候,无论如何该引起重视了。
一个原因是四五岁的孩子基本已经明白有些需要应该放弃,而且他们的自制能力比较强了,能够明白事情的重要性,并愿意执行。还有,5岁以后,乳牙开始脱落,恒牙开始萌出,新长出的恒牙非常容易受到外力的影响,一旦因为受到手指的压力而发生方向改变,牙齿的排列就不整齐了。以下九个对策教你戒掉宝宝吃手的习惯:
对策1:让宝宝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如果宝宝吃手指是因为满足其生理需要,父母不需要多虑,只需要注意玩具的清洁和手指的卫生,也就是要经常清洁玩具和宝宝的小手。所以,父母要从小让宝宝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一旦发现不良习惯要随时提醒,父母本身也要以身作则,让宝宝有好的模仿对象。
对策2:给宝宝提供多元的感官刺激。
父母应在婴幼儿时期就要注意宝宝的发展,如尽可能在宝宝出生时母乳哺育,使宝宝得到很好的口腔经验。或提供一些替代品(如奶嘴或其他无毒大玩具)让宝宝去“吃”,以丰富宝宝的口腔经验。此外,父母还要给孩子提供多种不同的玩具或教具,让宝宝用手玩,用感官的接触视、听、嗅味觉的经验来丰富宝宝的生活视野。
对策3:给予宝宝安定健康的环境。
理想的成长环境应该是使环境单纯安定的,使宝宝情绪安定、容易专心的环境。经常搬家会给宝宝带来不安定感,所以父母最好不要经常搬家,变动环境,这样才能使孩子得到安定健康的环境。
对策4:父母应抽取时间多陪宝宝。
宝宝恐惧是因为缺乏安全感,而宝宝的安全感主要来自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应多和宝贝在一起玩耍,给宝贝准备一些喜欢的玩具,抽空常拥抱一下宝贝,讲讲故事或一起听听音乐、念儿歌、看画书等,让宝贝的注意力分散到其他事情上来,情绪趋于稳定,得到更多的爱,生活在一个温馨环境中,逐渐减少吸吮手指的次数。决不能用生硬口气训斥宝贝,使其产生恐惧感,这样反强化了吸吮手指的需求,导致吸吮手指的次数增加。应在宝贝4岁前矫正这个习惯,否则会可影响牙齿发育,使上颌向前突出,下颌向后退缩,造成上下颌不能正确咬合,对吃东西、讲话发音和面部形态有一定影响。
对策5:教会宝宝说完整的话语。
宝宝吃手指是因为恐惧而无法说出来,如果我们教他将心中的恐惧说出来,也许他就不会“吃”手指了。所以,父母要教会宝宝说完整的话语,让他学会把心中的恐惧用语言表达出来。
对策6:让宝宝双手不空,有事可做。
要想让宝宝改掉“吃”手指的坏毛病,最好的办法是让他双手不空,充分发挥他的创造性,让他有事可做。这样就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他淡忘这个习惯,改掉这个毛病。
对策7:给宝宝找个伙伴一起努力。
告诉你的孩子,很多小朋友小的时候都喜欢嘬手指,甚至爸爸妈妈小时也会这样做,但这只是一段时间,很少有人像他这么大还喜欢吃手。同时爸爸妈妈也知道不让吃手有时比较难受,而且改掉一种习惯对许多人来说都不容易,所以你们要一起努力,让嘴和小手指说 B.E-BYE。
对策8:正面引导。
不停唠叨、笑话或者威胁孩子再吃手指就要怎样等等,都不是正确的做法,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孩子更想嘬手。不如这样对他说:“你嘬手指的样子就像一个小婴儿,可是你已经这么大了,我可不愿意别人笑你还是个小宝宝。”
对策9:恰当鼓励。
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个特殊日历,如果他减少了吃手的次数,就用贴纸或划星星的方法来鼓励他,然后在他彻底告别手指后,举行一个小小的“告别宴会”作为奖励。
特别提醒:抛掉老方法
还有一种方法可能在你小时候你的父母尝试过,那就是在你的手指上抹上各种可能引起你反感的物质,但最好不在你的孩子身上实验,因为不确定里面的成分会对孩子有什么影响。你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他最喜欢的布带把手指包起来,开玩笑说小手害羞了,这样一来,就给他设置了自然的障碍。
有关如何宠爱自己的心生活中的心理妙招的文章
在这样的教育心态下,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未来都充满了无限美好的期望,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成大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头地、做人上人。说到底,左右家长们思维的就是“做人上人”的社会精英思维。......
2023-10-31
7.孩子的学习成绩为什么会起伏“上次考前三名,这次才考第十一名,你怎么搞的!”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能进,不能退。孩子的学习成绩可起不可伏,许多家长都持这种心理,要求孩子拼命一路领先,进步一分都会高兴,但退步一分就不能容忍。第二天早晨起床后,虹虹觉得非常疲倦,大脑迟缓,思维阻抑,考试成绩自然不会好。由以上分析我们看到,孩子考试成绩的起伏,有其合理性。......
2024-10-27
一般认为,缝隙宽度大于0.3mm时,不再发生缝隙腐蚀。因此,缝隙腐蚀要比孔蚀容易发生而且不容易停止生长。实验证明,缝隙内外之间的电位差高达600mV,此电位差是缝隙腐蚀的推动力。孔蚀型缝隙腐蚀此类缝隙腐蚀起源于孔蚀。2)采用电化学保护来防止缝隙腐蚀。沉积物腐蚀是缝隙腐蚀的一种形式,会对许多金属构件造成严重危害。......
2023-06-23
◎根据长期研究发现,孩子专注力是有规律的:3~4 岁孩子的连续注意时间约在10 分钟,4~5 岁孩子的连续注意时间约为15 分钟,5~6 岁孩子的连续注意时间约为20 分钟。家长应根据孩子的专注力规律合理安排时间。培养孩子能够集中注意力并坚持完成任务。◎培养孩子动手操作能力。和幼儿下下棋◎孩子年龄越小,注意力越是需要依靠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来吸引,家长可以陪孩子玩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游戏来培养孩子的专注品质。......
2023-07-19
有些宝妈特别反感孩子喜欢黏人,她们抱怨说,因为孩子总黏人导致自己没有私人空间;因为孩子总黏人导致没法认真工作,等等。孩子黏人的时光其实并不长,也就短短的几年。当孩子走向独立以后,你再想拉孩子回来黏你,也是枉然。孩子黏你,说明孩子爱你,这是孩子心智发育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的事。当我们理解了这一点,我们才能全然地接受孩子的黏人行为。小雨一脸不悦地说:“我只是装作很爱他。”......
2023-07-24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的这种不懂得尊重他人的行为和父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孩子能够尊重他人,就会得到来自他人的尊重。因此,孩子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父母首先要找出孩子不尊重别人的原因,然后予以教育。限于孩子人生经验等的不足,需要父母进行适当地引导孩子去尊重别人。在教育孩子尊重他人的时候,父母也应帮助孩子养成尊重他人的习惯。......
2023-10-21
手指借掌指关节与手掌相连,运动灵活。当指端感染、肿胀时,局部压力升高,压迫神经末梢和血管,引起剧烈疼痛;也可使远节指骨滋养动脉受压,导致远节指骨远侧部坏死。手指的浅静脉主要位于指背。腱滑膜鞘的两端封闭,从骨面移行到肌腱的双层滑膜部分称为腱系膜,内有出入肌腱的血管和神经。......
2024-01-08
观指甲诊病法是以观察十指指甲的气血形态、色泽变化和形态构造来诊断机体脏腑器官疾病或病变程度的方法。并据此观察诊断疾病。根据指甲色泽变化,可为临床诊断疾病提供依据。再者,利用手指纹对诊断疾病是很有价值的。另外指甲形态、构造及甲下皮肤结合处等望触按动,对诊断疾病亦很重要。......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