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职场80后应如何成长

职场80后应如何成长

【摘要】:当手头有了闲钱职场“80后”大部分是大学以上学历,中等收入,暂时没有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等家庭开支。正值事业发展期的“80后”可以考虑这方面的投资。

三、职场中的“80后”

不知不觉,最大的“80后”已经年过而立,最小的“80后”也20出头了,曾被称为“垮掉的一代”现在是各个企业的基层和管理层的主力军,已经成了社会的中流砥柱。而由于“80后”特殊的成长环境,他们也形成于“60后”、“70后”完全不同的工作态度:工作要努力,玩也不能耽误。

小孙毕业于英国一所知名大学,她有四个朋友在中国一家著名电信大企业工作。问她会不会步朋友后尘,她说不会。为什么呢?“听朋友说,加班太多”,她答说:“都没时间玩了。”像小孙这样注重生活与工作协调的毕业生,好像越来越多。

喜欢新鲜,追求梦想,应该是“80后”职场人最炫的特点。尽管如此,“80后”在职场中也面对着很多与众不同的问题。

学历不代表能力

“80后”学历水准普遍较高,以本科最多。较高的学历已经是“80后”群体极为普遍的资本,在就业竞争中,学历的优势几乎已经体现不出来,竞争成败更多地靠综合素质的体现。

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容易形成凡事以个人为中心的思想,凡事都很希望别人安排好,如果没安排,他们可能不会主动做。他们在从全局、长远的角度考虑问题上可能有些欠缺。因此,初入职场的“80后”要注意凡事多从别人或从公司整体的角度来考虑,如果时时处处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

当工作“学非所用”

“80后”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显著。众多的“80后”职业人表示要抛弃以前的专业,从头再学,以适应职业的发展,这是出于竞争的需要,也是一件富有挑战性和无奈的事情。“80后”已经普遍认识到“知识就是力量”,自身需要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体现出了“80后”群体强烈的竞争意识和上进心。

由于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总是存在距离,加上竞争压力,寻找专业对口的职业难度更大。事实上,专业是否对口问题不大,关键是大多数“80后”在职业发展中茫然不知所措,多半是因为心中没有一盏明灯,不知道每天的工作如何为目标去积累,对于积累什么才是自己的优势更是无从着手。所以,“80后”在择业时不是要考虑专业是否对口,而要考虑什么职业适合自己。“职业规划重在才干挖掘”,“80后”职场人不必拘泥于专业,要放开手脚,寻找职场中最适合自己的位置。

当薪资不达期望

“职场80后”是勤劳肯干、积极务实、锐意进取的一代。由于“80后”进入职场时间普遍较晚,大多数仍然只是普通员工,薪水不高,与其期望值相差甚远,因此频繁跳槽成了“80后”的显著特点。

专家认为,虽然跳槽有可能带来薪资的小幅上扬,但是,职场生涯禁不起频繁的跳跃性成长。当企业忠诚度遭到质疑时,职场生涯也许会提前断送。“80后”应该稳定在一个岗位上,踏踏实实发挥自己的作用,强化自己在企业中的重要性,一方面积累职场经验,等待迎接更严峻的挑战;一方面努力成为企业发展无可替代的功臣,为自己的将来预留平稳发展空间。“80后”从初出茅庐的小白领到被打造成职场精英,是一个历练的过程。

当手头有了闲钱

职场“80后”大部分是大学以上学历,中等收入,暂时没有赡养父母、抚养子女等家庭开支。按照他们的收入和开支水平,其实每个月都可以有一些结余。这笔钱用来投资固定资产还为时过早,但作为一种人力资本的增值——教育投资,倒是非常适当和必要的。工作之余应该培养和发掘自己多方面的特长、情趣,比如考车牌、读英语课程、考一些职业资格证等。正值事业发展期的“80后”可以考虑这方面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