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生活中的对与错-人们对于道德标准的模糊认知

生活中的对与错-人们对于道德标准的模糊认知

【摘要】:不过生活中的对与错可不像作业本上的红“勾勾”或“叉叉”那么明显,清楚。妞妞不知从哪里知道这是偷的行为,便对奶奶说:“这是错误的,您这是偷……”可受委屈的妞妞仍不服输,“奶奶您不是说不能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么,可您在偷国家的水,这是错的呀!”可怜的小妞妞,你是不会明白什么是大人眼中的对与错的,因为他们的对与错通常跟着自己的立场在改变的。

生活中是否真有对与错呢?我想应该是有的吧!我们不是经常听见有人说这是“对的”,那是“错的”吗?不过生活中的对与错可不像作业本上的红“勾勾”或“叉叉”那么明显,清楚。它像是一条模糊的界线,时隐时现,使人看不清,搞不懂。

大人们总是希望自己的下一代好,所以经常教育我们做人的三字经:“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但真要他们身传言教时,便又会呈现另一种景象了。妞妞是隔壁邻居家小孩,隔壁老奶奶深受了国家的福——拿退休金,便经常教育妞妞要对得起国家,不可以让国家吃亏自己得利。妞妞听得半懂不懂的,因为老奶奶话虽这么说,但是在自家的水笼头上做足文章,开得小小的,小到不能让水表走字。这可不是节约用水,说难听点不就是偷吗?这就是所谓的不让国家吃亏吗?妞妞不知从哪里知道这是偷的行为,便对奶奶说:“这是错误的,您这是偷……”话还没说完呢,奶奶马上打了她一个嘴巴!“我又不是跟国家过不去,我是和自来水厂过不去。”你听听,多可笑。可受委屈的妞妞仍不服输,“奶奶您不是说不能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么,可您在偷国家的水,这是错的呀!”“什么错呀,我教你,你反到教训我,没大没小,小孩子懂什么。”可怜的小妞妞,你是不会明白什么是大人眼中的对与错的,因为他们的对与错通常跟着自己的立场在改变的。

大人们总要我们明辨是非,可当我们要“见义勇为”之时,他们便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拉我们走,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让我们实在搞不懂到底怎样做才是对的,什么才是错的。

生活中的对与错真得是这么模糊么?大人们为什么总是说一套又做一套呢?是不是对与错只是随自己意愿而决定的呢?我们恐怕都不知道,因为我们还不是大人。但从上一辈的眼中我看见了他们希望把错误隐藏起来,他们那淡化的是非关,他们随“阅力”增长的小市民模样,及那对与错间的真真假假。我们不能做什么,只希望不要长大。

【点评】生活中一道尴尬的风景,就这样出现在一个似稚嫩似成熟的孩子的眼中。大人们随意的说教,表里不一的言行,常常令孩子摸不着头脑,不明白大人们到底要教给他们什么,以至“只希望不要长大”。虽是小事,但亦不可小觑。作者的眼光犀利,用笔老道,他的疑问、思考,令人鼓舞,亦生一份沉重。我们作为大人、教师能不深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