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介绍的各种类型的紧缩句,绝大多数有两个谓语。此外,紧缩结构还可以有其他用途。跟作其他成分比较,紧缩结构作主语、状语是少见的。紧缩句作了句子成分,它本身不再是句子,我们可以称它为紧缩句结构[2]。[1]以下没有举紧缩结构作一般谓语的例,因为这里面还有问题。[2]不称为主谓结构,因为它能不能算作单句那样的一主一谓的结构,还有问题。......
2023-08-07
紧缩句是由复句紧缩而成的。复句的两个分句,经过紧缩,后一个分句的主语没有了,两个分句间的停顿也没有了。这样,两个谓语接近,中间一般需要用个有关联作用的副词,一则帮助表明两个谓语间有什么意义关系,二则使两个谓语显得紧凑。中间用一个关联词,两个谓语就显得紧凑;紧缩句要求的正是紧凑,因而它也常常用两个有关联作用的词语,使之前后呼应,让两个谓语显得更加紧凑。两个关联词语前后呼应,一唱一和,互相依赖,我们念着就会觉得已经组成一个固定的格式。这种格式,因为是复句的更加紧缩,一般比较简短,因而形式上也就更像单句。以下依次把常见的几种格式介绍一下。
1.“一……就……”。如:
(1)我们大抵一起来就看报。(鲁迅《范爱农》)
(2)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鲁迅《彷徨》)
(3)身体一软就瘫在地上。(叶圣陶《皇帝的新衣》)
(4)李成娘一看见金桂这些举动就觉着不顺眼。(《赵树理选集》)
(5)(它)一飞就飞到一座楼房的绿漆栏杆上。(叶圣陶《画眉》)
(6)这只要一看他那台州式的硬气就知道。(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以上六个例句,两个谓语的主语相同,都用“一”和“就”关联。例(1)至例(5),意义相当于并列关系的联合复句。例(6),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只要……就……)的偏正复句。
这个用“一”和“就”关联的紧缩格式,两个谓语的主语也可以不同。如:
(7)(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一有困难就来帮忙。
(8)(那孩子很聪明,又用功,)老师一讲就明白。
2.“再……也……”。如:
(1)你再说得好听也不值一个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译文)
(2)再有一千道命令也不走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3)再怎么说也是亲戚。(《曹禺选集》)
(4)(霆儿,你记着,)再穷也别学你姑丈。(同上)
(5)(看住在我们家的表伯伯,到月头给房钱,吃饭给饭钱,)再古怪也有人看得起。(同上)
以上用“再”和“也”关联的紧缩句,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即使……也……)的偏正复句。
3.“不……也……”。如:
(1)(看看他的脸色,)我不问也明白八成。
(2)(敌人的宪兵队就是鬼门关,你要是进去,)不死也得脱一层皮。
(3)(要是在黎明时候,)不带望远镜也能看得清清楚楚。
(4)不能回去也要写封信说说这里的情形。
以上用“不”和“也”关联的紧缩句,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即使……也……)的偏正复句。
4.“非……不……”。如:
(1)尤老二非看报不可了。(《老舍选集》)
(2)我何必非她不行?(同上)
(3)小喜却非带现钱不可。(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4)非大家组织起来不能救国!(同上)
(5)非到了一切生产都使用机器的时候不能实行共产主义。(同上)
以上用“非”和“不”关联的紧缩句,意义大致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偏正复句。“非看报不可”,意思近于“如果不看报就不可以”。不过用“非……不……”表示“一定要”早已成为习惯[6],我们听到这种说法立刻能够领会是什么意思,“如果……就……”的意思已经不很明显。
5.“不……不……”。如:
(1)他们这些野草灰不见丧不掉泪。(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2)(她把嘴唇伸得长长地哼了一声说:)“不提媳妇不生气……”(《赵树理选集》)
(3)不得病不知道健康比什么都重要。
以上用“不”和“不”关联的紧缩句,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偏正复句。
6.“越……越……”。如:
(1)阿Q越想越气。(鲁迅《阿Q正传》)
(2)它越想越不明白。(叶圣陶《画眉》)
(3)车越走越近了。(《老舍选集》)
(4)在窗外听话的人越挤越多。(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5)(心想祸事真个来了,)越怕越躲不过。(叶圣陶《稻草人》)
(6)可是山西票子越来越不值钱。(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7)事情越来越紧了。(《老舍选集》)
(8)堤防越修越高,河道也越滚越高,决堤泛滥也越来越可怕。(华山《童话的时代》)
以上用“越……越……”关联的紧缩句,意义可以算作相当于一种连锁关系的偏正复句[7]。
7.由一对疑问代词关联的。如:
(1)(铁锁这些外来户,)不赊给谁怕得罪谁。(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2)什么病要吃什么药!(同上)
(3)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鲁迅《阿Q正传》)
(4)滚到那里算那里,(反正是不得好活!)(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5)(他们要是来一群呢,那只好闭眼,)走到哪儿说哪儿。(《老舍选集》)
(6)它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叶圣陶《画眉》)
(7)(我是见机而为,)该怎么作怎么作。(老舍《方珍珠》)
(8)(价钱方面,)你要多少是多少。(何求《新局长来到之前》)
以上八个例句都是由一对疑问代词关联的,所用的疑问代词有“谁、什么、哪里、哪儿、怎么样、多少”。这样由一对疑问代词关联的紧缩句,意义相当于连锁关系的偏正复句。
8.由一对数词关联的。如:
(1)(给司令部个电话,派一队来,)来一个拿一个。(《老舍选集》)
(2)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3)省一点是一点。(《曹禺选集》)
(4)(光棍一条,)做一天吃一天。(田汉编剧《阿Q正传》)
以上四个例句都是由一对数词关联的。这样的紧缩句,所用的关联词一般是“一”,意义也相当于连锁关系的偏正复句。
* * *
上面举的各种类型的紧缩句,都是由具有两个分句的复句紧缩而成;从形式上看,都包括两个谓语(只有第三个类型是例外)。紧缩句也有比以上各种类型复杂的,为区别于包括两个谓语的,可以称为多层紧缩。这包括两种情形。
1.结构和意思都比较复杂的。如:
(1)(她觉得浑身的筋往一处抽,)喘了半天才哭了一声就又压住了气。(《赵树理选集》)
(2)(只要说他该死不该,)该死没有枪还弄不死他?(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3)有本事饿死也别吃丈人家的饭。(《曹禺选集》)
以上三个例句,例(1),“喘了半天”和“哭了一声”之间有“才”关联,“哭了一声”和“压住了气”之间有“就”关联,这是三个谓语间有关联词。例(2),意思等于“如果他该死,即使我们没有枪还弄不死他?”“即使我们没有枪还弄不死他”已经是紧缩句,前面还有“如果他该死”,所以是多层紧缩。例(3),意思等于“如果你有本事,即使饿死也别吃丈人家的饭”,“即使饿死也别吃丈人家的饭”已经是紧缩句,前面还有“如果你有本事”,所以也是多层紧缩。
2.结构简单意思复杂的。如:
(1)你爱信不信。(《老舍选集》)
(2)(我爱怎么拿就怎么拿,)你爱要不要!
(1957年12月17日《北京日报》2版)
“你爱信不信”,意思是“如果你爱信,你就信;如果你不爱信,你就不信”。“你爱要不要”也是这样。这样的句子都不止由两个分句紧缩而成,所以是多层紧缩。
【注释】
[1]关联词前后的谓语,有的是一个词,有的不止一个词,如动词带宾语、带状语,或者其他形式的谓语,为解释的方便,都说是一个谓语。
[2]这是指句子头上的那一个。在紧缩句里,后一个谓语的主语当然不能出现。
[3]也有人把这种句子看作单句。看法不同,语法体系就要有些差别。不过,只要语法体系本身能够贯通,又能够说明语言现象,相互间有些出入是没有很大关系的。
[4]复句的两个分句,如果没有表示某种关系的关联词来关联,有时候两个分句间的关系就要靠上下文推定;不看上下文,也可能既可以这样解释,又可以那样解释。紧缩句也是这样,前一个谓语前面如果没有表示各种关系的关联词(如“要是、只要”等),意义关系就不像有关联词那样明显;有时候孤立地看,也可能既像这一种关系又像那一种关系。这里定例(10)、例(11)和例(12)三句的意义为假设关系,是根据上下文推定的。根据上下文推定意义关系,要靠体会,虽然能得其大略,不妥帖的情形恐怕是难免的。下文所举例句也有类似的情形。
[5]“有手就得工作,有肚子就得吃饭”,这里看作两个紧缩句,暂不问它们中间有什么关系。下文所举例句也有类似的情形。
[6]近年来单用“非”表示“一定要”的说法也很流行,如“我非去”。
[7]有的语法著作讲到偏正复句的几种关系,其中有连锁关系,指由一对疑问代词或数词关联的,没有提“越……越……”这种格式。这可能因为这种格式,中间有停顿的非常少,在复句部分没有谈的必要。“越……越……”表示的意义,吕叔湘先生在《中国文法要略》里解释为倚变的关系,因为所关联的“两件事情都在变化,而互相关联,共进共退”(373页)。他又在讲“连锁”的部分说,连锁句“一方面和倚变句相似,因为同是表示甲变则乙变”(1956年版,453页)。倚变和连锁有相似之点,可以算作一种连锁关系。
有关张中行全集(6)·作文杂谈 词组和句子 非主谓句 紧缩句的文章
前面介绍的各种类型的紧缩句,绝大多数有两个谓语。此外,紧缩结构还可以有其他用途。跟作其他成分比较,紧缩结构作主语、状语是少见的。紧缩句作了句子成分,它本身不再是句子,我们可以称它为紧缩句结构[2]。[1]以下没有举紧缩结构作一般谓语的例,因为这里面还有问题。[2]不称为主谓结构,因为它能不能算作单句那样的一主一谓的结构,还有问题。......
2023-08-07
是不是紧缩句,有时候只是皮相地看形式还不行;同样的语言格式,表示的意义不同,就可能属于不同的结构。后一句,“就”虽然也在两个谓语(动词)中间,可是没有起关联作用,只是加在“怕”前面,表示强调,这一句就不是紧缩句,而是具有连动式谓语的单句。因此,前一句是紧缩句,后一句是具有连动式谓语的单句。分辨紧缩句和具有连动式谓语的单句就是这样,有时候我们不能单凭形式,还要体会它表达的是什么意义。......
2023-08-07
关于写这样一本书,开卷第一回“缘起”里已经说过,本来可以不再费话。所以要这样,不是担心掠人之美,甚至作文抄公,而是想,所写纯粹是个人的一点点经验和想法,应该不广取众长,成为什么什么“折中”。折中,有好处,如概括而不遗漏,中和而不偏颇,因而会有平静无波的实用价值。(二)“缘起”里说没有周密的计划,没有严密的系统。这点意思本不该在结束语里说,可是因为不另写前言,无处安放,也只好打破框框,写在这里了。......
2023-08-07
应该把工业品迅速地送到农村。“被”字句是用介词“被”字的句子;句子里用了“被”字,受动者的位置就有了变化。三架敌机被我们的空防战士击落了两架。只有很小一块洼地被水淹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彻底消灭了。在激流中架桥的困难终于被克服了。把“连动式”和“兼语式”并列地提出来讨论的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语法讲话》。“兼语式”是宾语兼主语的句子,如:风吹着雪花满天乱飞。下面这些句子也是兼语式。......
2023-08-07
题目用“言为心声”,这是随手抓来一个常用的成语,表示作文应该做到写心;如果按字眼抠,那就不如用扬雄《法言·问神》篇所说“言,心声也;书,心画也”的后半,“书为心画”。此外,小说、戏剧等是创作,或者可以名之为艺术的真实,性质不同,须另作处理,这里不谈。因为所写非自己确信的真实,轻言之是没有给人读的价值,重言之是反而出丑,所以不能不视为写作的大忌。......
2023-08-07
作文的水平相同或相似,批就不能不老调重弹;错误相同或相似,改法也就不能不老调重弹。不过,不管头疼不头疼,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想出不用作文课的学作文的方法,因而也就不能不批改。记住这个先决条件,以下可以言归正传,说说有关作文批改的我的一些想法。不必有作必批改。我觉得,这个办法的效果,比精批细改、面面俱到会好一些。关于作文批改,这个针对性原则最重要,所以要多说几句。......
2023-08-07
还有另一面是想说说。不辨路径是不知,收效不大是所知未必恰当,总之都需要“明辨”,然后“笃行”。我的所知中有什么可以称为“明”的吗?这是“眼”的一面。现在,谨把这个老想法再说一遍,希望高明的读者能够以苏东坡的雅量待之,不弃“姑妄言之”而已。......
2023-08-07
词组和句子的关系问题是个偏于理论性的问题,可是理论上的差异一定要表现为实际处理上的分歧,所以需要在具体介绍各种词组之前先讨论一下。在词组和句子的关系方面,语法学者对词组的认识是不一致的。这集中表现在词组做不做句子成分上。关于词组的充当句子成分的功能,以上介绍的是一种看法,可以名为否定的态度。......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