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张中行全集(6):句子停顿与主谓不同

张中行全集(6):句子停顿与主谓不同

【摘要】:两个主语不同的单句连着说,如果后一个单句的主语不说出来也可以意会的时候,就常常为了紧凑而略去,把剩下的谓语附在前一个单句的后面连贯地说出来,这样就构成紧缩句。可是由于想说得紧凑,就改变了结构——后一个单句的主语略去;剩下的谓语直接附在前一个单句的后边,不再停顿;有的并且加上相应的关联词。就是孟先生给我出好主意也甜不了!

两个主语不同的单句(也可以说是“复句的分句”)连着说,如果后一个单句的主语不说出来也可以意会的时候,就常常为了紧凑而略去,把剩下的谓语附在前一个单句的后面连贯地说出来,这样就构成紧缩句。如:

(1)(他蹲在席子上,)我发言大抵就反对。(鲁迅《范爱农》)

(2)燕燕她妈替她去还给写,我们亲自去了不给写!(《赵树理选集》)

(3)他们已经跑了还怎么处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4)我受了伤为什么不给治?(叶圣陶《含羞草》)

(5)(大约从去年春天以来,她就见得黄瘦,后来忽而常常下泪了,)问她缘故又不说。(鲁迅《彷徨》)

(6)(“钟坏了。”——)“坏了拿去修!”(《曹禺选集》)

以上六个例句,就所表达的意义说,都相当于并列关系的联合复句,如例(1)是“我发言,他大抵反对”,例(2)是“燕燕她妈替她去,他给写”,“我们亲自去了,他不给写”,例(5)是“我问她缘故,她不说”,例(6)是“钟坏了,你拿去修”。可是由于想说得紧凑,就改变了结构——后一个单句的主语略去;剩下的谓语直接附在前一个单句的后边,不再停顿;有的并且加上相应的关联词。这样,专从形式方面看,这类紧缩句就有些像一个主语〔前一个主语也常常由于承前而略去,如例(5)和例(6)〕带着两个谓语。

这个类型的紧缩句,意义相当于偏正复句的更为常见。如:

(1)(艾艾又和燕燕计划了一下,见了谁该怎样说,见了谁该怎样说,)东院里五奶奶要给民事主任的外甥说成了又该怎样顶。(《赵树理选集》)

(2)要是谁有病都给治,(我们真是吃饱了没事做吗?)(叶圣陶《含羞草》)

(3)(要搬得快,)搬得不快打嘴巴。(鲁迅《阿Q正传》)

(4)(走到那里去了呢?)说出来便放你了。(同上)

(5)来了可要看看是怎么样一个人啦。(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6)谁动炸死谁!(同上)

(7)(人家到期要曾家还钱,)没有钱要你们府上的房子,没有房子要曾老太爷的寿木。(《曹禺选集》)

(8)(这军政府也到底不长久,几个少年一嚷,王金发带兵从杭州进来了,)但即使不嚷或者也会来。(鲁迅《范爱农》

(9)就是要寻短见也不能让她在我家里。(田汉编剧《阿Q正传》)

(10)就是孟先生给我出好主意也甜不了!(老舍《方珍珠》)

(11)(谁来咱们跟他谁讲理,)天王爷来了也不怕他!(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12)打死我也不怨你,(只求你不要说出来!)(茅盾《春蚕》)

(13)(那时候的大姑娘们都是那么温存,)老年人说什么话总是规规矩矩地听着。(田汉编剧《阿Q正传》)

(14)她有本事叫她另过日子去!(《赵树理选集》)

(15)声名不好为什么还给我写介绍信?(同上)

以上十五个例句,例(1)至例(7),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偏正复句;例(8)至例(12),意义相当于另一种假设关系(即使……也……)的偏正复句;例(13),意义相当于一种条件关系(无论……都……)的偏正复句;例(14)和例(15),意义相当于一种因果关系(既然……就……)的偏正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