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主谓句与紧缩句的关联词

主谓句与紧缩句的关联词

【摘要】:以上六个例句,前三句有主语,后三句略去主语。前后的动作一般有时间相承的关系,所以表示的意义大致相当于并列关系的联合复句。)的偏正复句[4]。由“就”关联的两个谓语,有时候还可以是同样词语的重复。两个谓语都是表示动作的。

这里所谓主语相同,是两个谓语所陈述的并不是不同的主语的意思;主语自然未必一定出现[2]。所谓关联词,是有关联作用的副词。以下依照所用关联词的不同分作几个小类[3]

1.用“就”关联的:

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副词“就”关联,构成紧缩句。如:

(1)我擦擦手就来。(老舍《方珍珠》)

(2)主任答不上来就发了脾气。(《赵树理选集》)

(3)她在院里叫着“金桂嫂”就跑进来。(同上)

(4)(李如珍是输过胆的,)听说有个什么动静就往地洞里钻。(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5)(你们怎么把我当作白老虎,)远远地望见我就别转了脸?(茅盾《春蚕》)

(6)想想我们以往的情感就不能多留几天?(《曹禺选集》)

以上六个例句,前三句有主语,后三句略去主语。“就”字前后的谓语都是表示动作的。前后的动作一般有时间相承的关系,所以表示的意义大致相当于并列关系的联合复句。

由“就”关联的这个类型的紧缩句,意义也有相当于偏正复句的。如:

(7)他要是没有计划就不先来修龙须沟。(老舍《龙须沟》)

(8)(雕刻家的意思,随随便便雕一个石像不如不雕,)要雕就得把这位英雄活活地雕出来。(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9)(你回去斟酌一下,)要来今天晚上就来。(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10)您老人家有钱就拿出来。(《曹禺选集》)

(11)(李成娘原是个很能做活的女人,不论春夏秋冬,)手里没做的就觉着不舒服。(《赵树理选集》)

(12)找不着李如珍就在他一个人身上算账!(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以上六个例句,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偏正复句[4]

又如:

(13)(告诉你们一个法子,)只要学学他就没事了。(田汉编剧《阿Q正传》)

(14)(一把抓也不要紧,)只要抓得妙就抓住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15)(只要您想一想,您就会有意见,)有意见就该说。(老舍《方珍珠》)

(16)坐着听听就长见识。(同上)

(17)(破风筝这小子,)见着财主就摇头!(同上)

(18)(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鲁迅《祝福》)

以上六个例句,意义相当于另一种假设关系(只要……就……)的偏正复句。

又如:

(19)有手就得工作,有肚子就得吃饭[5]。(叶圣陶《鸟言兽语》)

(20)错了就依错处来!(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21)有个事儿就好歹先混着吧!(老舍《龙须沟》)

(22)童养媳没处退就算成你的闺女!(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以上四个例句〔其中例(19)包括两个句子〕,意义相当于一种因果关系(既然……就……)的偏正复句。

由“就”关联的两个谓语,有时候还可以是同样词语的重复(或者只是主要的词重复)。如:

(23)不去就不去吧!(《赵树理选集》)

(24)得忍气就忍气,(胳臂反正扭不过大腿去!)(老舍《方珍珠》)

(25)这儿说就这儿说吧。(老舍《龙须沟》)

(26)要走就走,要不走就不走。(叶圣陶《火车头的经历》)

(27)它高兴飞就飞,高兴唱就唱。(叶圣陶《画眉》)

以上五个例句,两个谓语中间都用“就”关联。副词里有个“便”,是早期白话遗留下来的,用法跟“就”一样,所以这个类型的紧缩句中也有由“便”关联的。如:

(28)阿Q提起来便愤愤。(鲁迅《阿Q正传》)

(29)小喜撑不住气便跑出去。(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30)(委员一肚子闷气没处使,)吃过晚饭便到李如珍家里去。(同上)

(31)(他飘飘然的飞了大半天,飘进土谷祠,)照例应该躺下便打鼾。(鲁迅《阿Q正传》)

(32)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同上)

2.用“才”关联的:

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副词“才”关联,构成紧缩句。如:

(1)我摸了半夜才跑到村。(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2)(二妞预备去摸他,)一动手才想起手被人家反绑着。(同上)

(3)要组织起来才有力量。(同上)

(4)(我只想往前跑,往前跑,)一气跑上几千几万里才觉得畅快。(叶圣陶《火车头的经历》)

(5)为什么一定要旁人拉着才能走呢?(叶圣陶《画眉》)

(6)只有坐飞机才不至误了期限!(老舍《西望长安》)

(7)他本因调戏了我们敝本家赵老太爷的女佣人才给大家赶到城里去了的。(田汉编剧《阿Q正传》)

从以上七个例句可以知道,这类用“才”关联的紧缩句,意义大多相当于并列关系的联合复句,如例(1)至例(5)。意义也有相当于偏正复句的,如例(6)相当于一种条件关系(只有……才……)的偏正复句,例(7)相当于一种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的偏正复句。

3.用“也”关联的:

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关联词,这个类型的紧缩句,最常用的是由“就”关联的。其次是由“也”关联的。如:

(1)阿Q对了墙壁跪着也发楞。(鲁迅《阿Q正传》)

(2)(刮风下雨,)我跑到银行也来写!(《曹禺选集》)

(3)小毛只看见镢头也不敢看人。(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4)(这是牺盟会的特派员,)见了面也不知道行个礼?(同上)

(5)(要是不高兴出去,)成年住在这里也没什么忧愁。(叶圣陶《聪明的野牛》)

(6)(但是,离开这里去过流浪生活,不知道到底怎么样,)想想也有点儿害怕。(同上)

以上六个例句,有的有主语,如例(1)至例(3);有的略去主语,如例(4)至例(6)。两个谓语都是表示动作的。全句的意义,大致相当于并列关系的联合复句。

由“也”关联的这个类型的紧缩句,意义也有相当于偏正复句的。如:

(7)那根簪子若是真金的也多值一点。(田汉编剧《阿Q正传》)

(8)白先生若是有办法也不会来找我帮忙了。(同上)

(9)(这个人还没坏到干么的地步,)要回头也还成!(老舍《龙须沟》)

(10)我们没有事也不会到这儿来打搅。(《曹禺选集》)

(11)(阿Q便在平时,)看见伊也一定要唾骂。(鲁迅《阿Q正传》)

以上五个例句,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偏正复句。

又如:

(12)(他的心地极好,)即使受了坏人的欺骗也不着急、闹气。(老舍《西望长安》)

(13)你是虫豸也得磕几个响头。(田汉编剧《阿Q正传》)

(14)我死了也不走的。(《曹禺选集》)

(15)就是光吃树叶也心轻一点。(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16)(这是我娘家的陪送,)我死了也得带到棺材里去。(老舍《方珍珠》)

(17)(嗓子再放大一点,)没理也要强占几分。(同上)

(18)(可是他的身子跟树木一样,定在泥土里,)想往前移动半步也做不到。(叶圣陶《稻草人》)

以上七个例句,意义相当于另一种假设关系(即使……也……)的偏正复句。在由“也”关联的这个类型的紧缩句里,表示这种假设关系的极为常见。

由“也”关联的这个类型的紧缩句,也有少数是表示其他关系的。如:

(19)我一辈子吃糠咽菜也活了这么大!(《赵树理选集》)

(20)你待他怎么好也是白搭。(《曹禺选集》)

(21)(咱就到县里再跟他滚一场!)任凭把家当花完也不能叫便宜了他们爷们!(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以上三个例句,例(19),意义相当于转折关系(虽然……但是……)的偏正复句。例(20),意义相当于一种条件关系(无论……都……)的偏正复句。例(21),意义相当于一种选择关系(宁可……也不……)的偏正复句。

由“也”关联的两个谓语,跟由“就”关联的一样,也可以是同样词语(常常是主要的词)的重复。如:

(22)王安福问了一会也问不清楚。(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23)你念书也不会念出好处来。(老舍《方珍珠》)

(24)二诸葛一个人拉也拉不开。(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25)(白狗的腿叫日兵打的伤还没有好,)动也不能动。(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26)(李成娘觉着不止比箱子里的东西样数多,)并且包也没法包,卷也没法卷。(《赵树理选集》)

这样由“也”关联的两个谓语,后一个里面总是有“不”或“没”,表示否定。在很少的地方,由“也”关联的两个谓语也可以都是肯定的。如:

(27)(这屯子还是数老孙头能干,又会赶车又会骑马,)摔交也摔得漂亮。(周立波《分马》)

(28)(好比我,年纪这样大,受尽了一生的苦,)死也死得了。(《欧阳予倩剧作选》)

4.用“又”关联的:

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副词“又”关联,构成紧缩句。如:

(1)她擦过泪又接着说……(《赵树理选集》)

(2)说着低下头去又把箱子从床底拖出来。(同上)

(3)回去做饭的人听了这消息又都跑出来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4)就在屋里坐着又站起来,站起来又坐下。(《曹禺选集》)

(5)(大爷,您别说了,)说了又勾起我的牢骚来了。(老舍《龙须沟》)

(6)(他心碎了,)怕看又不能不看。(叶圣陶《稻草人》)

(7)上边知道了又觉着我是很负责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8)不坏又何至于被枪毙呢?(鲁迅《阿Q正传》)

以上八个例句,例(1)至例(5),意义相当于并列关系的联合复句;例(6),意义相当于转折关系(虽然……但是……)的偏正复句;例(7)和例(8),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偏正复句。

5.用“再”关联的:

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副词“再“关联,构成紧缩句。如:

(1)(她娘呢,因为只顾满意女儿的功劳,)倒也没有打断女儿的话再提金桂的事。(《赵树理选集》)

(2)(他一见小喜出来,)自然又不得不起来再让小喜躺下。(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3)(他们)把票子塞进去再把枣木底板钉上。(同上)

(4)你等一会儿再出去,(省得碰上他。)(老舍《西望长安》)

(5)(小丫头片子!)有本事再自动的献给我一双新鞋!(老舍《方珍珠》)

(6)(挡不住就退,)半路得了手再返回来攻。(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以上六个例句,例(1)至例(4),意义相当于并列关系的联合复句;例(5)和例(6),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偏正复句。

6.用“还”关联的:

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副词“还”关联,构成紧缩句。如:

(1)(她自己两只手提起个空水桶来,)走一步路还得叉开腿。(《赵树理选集》)

(2)(他妈)说着还落了几点老泪。(同上)

(3)咱们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老舍《龙须沟》)

(4)不走还死在这儿!(老舍《方珍珠》)

(5)当了副县长还不是要走?

(6)不过能不退出还是不退出好。(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7)不找门路还不是照样出不去吗?(同上)

(8)(许就许了吧!)不论嫁给谁还不是一样挨打?(《赵树理选集》)

以上八个例句,例(1)至例(5),意义相当于并列关系的联合复句;例(6)和例(7),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偏正复句;例(8),意义相当于一种条件关系(无论……都……)的偏正复句。

7.用“都”关联的:

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副词“都”关联,构成紧缩句。如:

(1)尤老二自己听着自己的话都生气。(《老舍选集》)

(2)(可是田支队死不放,)交涉了几次都空回来了。(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3)他忙都忙不过来。(茅盾《春蚕》)

(4)有话哪儿都能说。(老舍《龙须沟》)

(5)(自己这个,)不论好坏都算过去了。(《赵树理选集》)

(6)(大家)做什么事情都像比以前特别有力气。(叶圣陶《古代英雄的石像》)

(7)(一来到钱上,)叫谁去买东西都得有个分寸。(《老舍选集》)

以上七个例句,例(1)至例(3),意义相当于并列关系的联合复句;例(4),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偏正复句;例(5)至例(7),意义相当于一种条件关系(无论……都……)的偏正复句。

8.用“总”关联的:

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副词“总”关联,构成紧缩句。如:

(1)(好在最后还能熬败日本,)虽吃点苦总还值得。(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2)呕不死我总不能算拉倒!(《赵树理选集》)

(3)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4)他有什么毛病总瞒不过你去。(老舍《西望长安》)

以上四个例句,意义都相当于偏正关系的复句。例(1)是转折关系(虽然……但是……);例(2)是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例(3)和例(4)是一种条件关系(无论……都……)。

9.用“却”关联的:

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副词“却”关联,构成紧缩句。如:

(1)(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鲁迅《阿Q正传》)

(2)小喜接住钱却费了点思索。(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以上两个例句,意义都相当于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却”的作用跟“但是”相似)。

10.用“可”关联的:

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副词“可”关联,构成紧缩句。如:

(1)冤家宜解可不宜结呀。(老舍《龙须沟》)

(2)(可到好,)说不闹脾气可又比谁都顺溜儿!(同上)

以上两个例句,意义也相当于转折关系的偏正复句(“可”的作用跟“却”相似)。

*   *   *

以上介绍的紧缩句都属于同一个类型——主语相同,两个谓语中间有关联词。这个类型的紧缩句,也有一些,能够表达类似的意义,中间却不用有关联作用的副词关联。如:

(1)这孩子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曹禺选集》)

(2)爱不敢爱,恨不敢恨,哭不敢哭,喊不敢喊。(同上)

(3)要管管到底,(不要叫都弄成我这样!)(《赵树理选集》)

(4)(他)不高明能做官么?(《老舍选集》)

(5)不是呕气怎么不起来啊?(同上)

(6)我跟我的亲生女儿说瞎话是王八蛋!(《曹禺选集》)

(7)钱大少爷以前因为剪了辫子做不得大官。(田汉编剧《阿Q正传》)

以上七个例句,例(1)和例(2),意义近于转折关系(虽然……但是……)的偏正复句;例(3)至例(6),意义相当于一种假设关系(如果……就……)的偏正复句;例(7),意义相当于一种因果关系(因为……所以……)的偏正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