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把工业品迅速地送到农村。“被”字句是用介词“被”字的句子;句子里用了“被”字,受动者的位置就有了变化。三架敌机被我们的空防战士击落了两架。只有很小一块洼地被水淹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彻底消灭了。在激流中架桥的困难终于被克服了。把“连动式”和“兼语式”并列地提出来讨论的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语法讲话》。“兼语式”是宾语兼主语的句子,如:风吹着雪花满天乱飞。下面这些句子也是兼语式。......
2023-08-07
王力《中国现代语法》把句子分为“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三类。[35]这部书说:“这三类句子的界限是颇清楚的。大致说起来,叙述句是以动词为谓词的;描写句是以形容词为谓词的;判断句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系词‘是’字,为连系的工具的。” (上册,78页)下面是书上的一些例句——
叙述句:
(1)宝玉来了。
(2)我在这里坐着。
(3)花姐姐还等着我替她拿箱子。
(4)我肚子饿了。
描写句:
(1)石头冷。
(2)你太固执了。
(3)他很粗心。
(4)狗儿名利心重。
判断句:
(1)他是李德耀。
(2)明天是八月十五。
(3)咱们是好朋友。
(4)老虎是猛兽。
用作用兼结构这两个标准给句子分类,有时候会遇到两个标准不能调和的困难。王力先生看到这一点,所以承认有下面这样的情形:
(1)叙述语带描写性,如:“偷来的锣鼓打不得。”
(2)描写语带叙述性,如:“我这几日忙。”
(3)叙述句带判断性,如:“马有四蹄。”
(4)判断句的形式当叙述句用,如:“你别怕,我是不告诉人的。”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分类出结果微有不同,于“叙事句(等于叙述句)、表态句(等于描写句)、判断句”之外,还有“有无句”,是指谓语中用“有”或“没(有)”的句子,如:
(1)蜀之鄙有二僧。
(2)没你的事。
这样表明事物之有无的句子,王力先生是并入叙述句的。
【注释】
[1]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第一章第五节里比较多地讨论了句子的定义问题,可参看。
[2]《新著国语文法》这样重视主谓齐备,所以遇见不齐备的现象就要解释为省略或倒装,而“他不来是一件怪事”之类也只好算作包孕复句了。
[3]早年著的《中国文法通论》里并没有把具备主谓看得这样重要。那里说:“……句是意义的独立单位;这就可见无论句的形式是怎样,只须它能把一种独立的意义,明白表示出来,就是句的资格。”(67页)
[4]《中国语文》,1952年10月号,21页。
[5]《中国语法理论》,上册,60页。
[6]同上书,下册,221页。
[7]王力先生说:“……人类的思想是以句子为单位的;若不成句,就不成为思想。以一个思想代表一个句子,比较以一个意义代表一个句子,好得多了。”(《中国语法理论》,上册,57页)
[8]句子按照用途的不同分为四类,后面讨论句子的分类时还要谈到。
[9]这是因为,“花开了”能够明确地表示出这是叙述既成之事;“花开”里没有明确的时间观念,听的人会莫名其妙。
[10]我们也说“有语法错误的句子”,这是方便说。严格地说,既然有语法错误,就不能成为句子。否则就等于承认有不能达意的句子,这跟句子的定义是矛盾的。
[11]有些语法著作也讲到这一点,如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说:“句子是独立的词结。”(23页)中国科学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语法讲话》说:“主谓结构独立使用就是句子。”(《中国语文》,1952年9月号,22页。)
[12]句尾的语调升降,有时受句尾那个字的声调的影响而又有变化。如“雨”是降升调,就要先念字调的降升调,再念全句语调的降调。关于语调的这类变化,可参看一般讲语音的书。
[13]实际上,语气要比这里说的复杂得多,如“咱们吧?”是疑问句表示商量的语气,“他也许病了吧?”是疑问句表示猜测的语气。
[14]这里假定没有误用标点的情形。事实上当然有误用的,如“是你来呢?还是我去呢?”“什么时候开始?由谁领导?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前后两侧都只是一个句子,我们不能因为中间误用了问号,就说前一例是两个句子,后一例是三个句子。
[15]虚词也有不称为句子成分的,后面再谈。
[16]参看本书前部“词组和句子”一节。
[17]为简便,加点的部分也有词组,没有进一步分析。下同。
[18]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中还有一种“游离成分”(218页),那是指:“这件事,中国人民的经验是太多了”里的“这件事”之类。
[19]还有按照表意方达的不同把句子分为“普通句”和“特别句”的。集词成句,句意等于词义相加的是普通句,如“我告诉你”;句意不等于词义相加的(习惯说法)是特别句,如“不可同日而语”。这样主张的是刘复《中国文法通论》(67页)和金兆梓《国文法之研究》(89页)。
[20]初级中学课本《汉语》称为“完全句”(第四册,5·171节)或“双部句”(第三册,5·19节)。也有称为“完整句”的(李荣编译《北京口语语法》,15页)。
[21]关于简略句、无主句、独词句的各种类型,以及有关的一些问题,郭中平《简略句、无主句、独词句》(也是《汉语知识讲话》中的一种)中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和讨论,可以参看,这里从略。
[22]语法学者只是大致这样想,还不能算是严格的主张,因为实际分的时候也可能涉及无主句。
[23]《中国语文》,1952年10月号,21—24页。
[24]体词,照原文解释,是名词、代词、指示词(过、那、各、每、某等)数词、量词以及以它们为中心的体词结构的总称。
[25]按后来高先生又主张汉语没有词类分别了,见《关于汉语的词类分别》《中国语文》,1953年10月号。
[26]《汉语的语句》,《语文学习》,1952年8月号,37页。
[27]“把”字句和“被”字句,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称为“处置式”和“被动式”,曾在上册第二章中分别讨论。关于这两种句子的比较详尽的介绍,可参看王还《“把”字句和“被”字句》(也是《汉语知识讲话》中的一种),这里从略。
[28]《中国语》,1953年4月号,19页以下。“连动式”,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称为“动词连用”,曾加以讨论。“兼语式”,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和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称为“连系式”,吕叔湘《语法学习》称为“连谓式”,都曾加以讨论。这两种句式,《语法讲话》和《语法学习》都说是复杂谓语的句法,初级中学课本《汉语》没有分别立名,合称复杂的谓语。在汉语里,复杂谓语的现象非常复杂,可参看吕冀平《复杂谓语》(也是《汉语知识讲话》中的一种),这里不多讨论。只是有一点要提一下,《语法讲话》对于词类有自己的处理办法,如“是”算动词,“从、往、把、被、对于、关于”之类名为副动词,分析句子结构时比照动词处理,因而连动式也包括下面这样的句子:
(1)我在年青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
(2)他向着五连的阵地出发了。
(3)我们要为工农兵而创作。
兼语式也包括下面这样的句子:
(1)是谁造反?
(2)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
[29]也有称为“复合句”的,如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语法讲话》。
[30]王力《中国现代语法》称为“多合句”。(上册,122页)
[31]郭中平《单句复句的划界问题》(《中国语文》,1957年4月号)曾深入地讨论这个问题,可参看,这里不能详说。又,胡附、文练《现代汉语语法探索》第十二章《复合句问题》也全面地讨论了有关复句的问题,可参看。
[32]“联合”和“偏正”,也有称为“等立”和“主从”的;如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王力《中国现代语法》。
[33]有关紧缩句的比较详细的介绍,可参看向若《紧缩句》(也是《汉语知识讲话》中的一种)。
[34]这个标准有些小问题。如果严格用这个标准分类,结果会有些不同。例如下面这两个疑问句:
(1)车要开了,你还不快上去?
(2)这难道还不明白吗?
(1)的作用是祈使(等于说“快上去吧!”),(2)的作用是陈述(等于说“这是非常明白的”),就不应该入疑问句。也许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有的语法著作把标准定为“语气”(或“口气”)。不过“语气”是相当空灵的,而且陈述、疑问等分明是由作用方面说的,不提作用而专提语气也不全面。比较妥当的说法是“作用”参照“语气”。关于这四种句子的比较详细的介绍,可参看黄伯荣《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也是《汉语知识讲话》中的一种)。
[35]严格地说,这样分类的标准是“作用”兼“结构”,因为明白承认作用与谓语的性质有关。王力先生之后,这样分类的还有吕叔湘《语法学习》,张志公《汉语语法常识》。
有关张中行全集(6)·作文杂谈 词组和句子 非主谓句 紧缩句的文章
应该把工业品迅速地送到农村。“被”字句是用介词“被”字的句子;句子里用了“被”字,受动者的位置就有了变化。三架敌机被我们的空防战士击落了两架。只有很小一块洼地被水淹了。生产资料私有制被彻底消灭了。在激流中架桥的困难终于被克服了。把“连动式”和“兼语式”并列地提出来讨论的是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语法讲话》。“兼语式”是宾语兼主语的句子,如:风吹着雪花满天乱飞。下面这些句子也是兼语式。......
2023-08-07
思而不读的另一端是读而不思,也是没有的,那就退一步说:多读而少思,这就学作文说也不妥当,除了黑白不分、莫衷一是以外,还要加上茫无头绪、难于运用。以上是说思的作用的一些主要表现。思路有条理,一方面是由读来。这里需要注意的只是,为了学作文,多读之后还要用思来消化,使外来之物变为自己的。......
2023-08-07
简单而形象地说是“藕断丝连”。藕,切断,比喻是文章的句和段,要断得整齐、利落;丝,恰好谐音,是思,即思路,要连得紧密、自然。现在谈关于作文的一些问题,藕断丝连的想法躲不过了,所以只好硬着头皮把这既质实又难于抓住的事物尽力之所及梳理一下。以上解释举例,断和连分开说。若干小的意组可以组成较大的意组,表现为文章中的“段”。有同有异,所以要用粗丝连......
2023-08-07
在近些年来的语法著作里,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语法小组的《语法讲话》也提到紧缩句[2]。(赵树理)你不问我替你问!(老舍)放了你你还不快回去。(赵树理)一开春天就长了。也有当中不能停顿,而又不属于同一主语的,可以叫作紧缩句。还有“人多出韩信”,是说“人多了,里头就能出韩信”。这段话虽然很简单,意思却是明确的。这样,与王力先生的看法相比,《语法讲话》的紧缩范围就小多了。......
2023-08-07
复句,就两个分句间的意义关系说,又可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以上两句是因果关系的偏正复句。复句的两个分句,意义关系非常复杂,上面举的只是一些比较常见的。关于复句的分类,意见的分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上:有人分联合、偏正两类;有人不分,只是就意义关系的不同把复句分为多少类型。某一个类型的复句,如选择关系和转折关系的,有人看作联合,有人看作偏正。......
2023-08-07
写完了,补缺纠谬,或精益求精,要修改。先说一位,是大名鼎鼎的欧阳修,传说他应北宋名宰相韩琦之请,为韩作了《昼锦堂记》,开篇云:“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自然,手无缚鸡之力,求勉强扛鼎是不合适的;但关键不是“不能”,而是“不为”,就是说,写时不用心,又不想补救,修改。以下言归正传,谈为什么要修改。改,有可能把不好的换为好的,或较好的换为更好的。改,有各种情况。......
2023-08-07
关于文章的开头结尾等等,我本来不想写,因为没有什么话好说。这货真价实和好包装就表现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其间,或借用厨房烧鱼的习用语,中段。把开头和结尾比喻为包装也许不很恰当,那就换个办法,比喻为饭馆站门的好招待员。文章也是这样,开头好,有吸引力,把读不读两可的读者吸引来,使之必读;结尾好,有挽留力,使读者读后还回味,久久不能忘怀。......
2023-08-07
前面介绍的各种类型的紧缩句,绝大多数有两个谓语。此外,紧缩结构还可以有其他用途。跟作其他成分比较,紧缩结构作主语、状语是少见的。紧缩句作了句子成分,它本身不再是句子,我们可以称它为紧缩句结构[2]。[1]以下没有举紧缩结构作一般谓语的例,因为这里面还有问题。[2]不称为主谓结构,因为它能不能算作单句那样的一主一谓的结构,还有问题。......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