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有效的写作结构-张中行全集(6)·作文杂谈

有效的写作结构-张中行全集(6)·作文杂谈

【摘要】:此较妥善的办法是让二者分工:不管是合成词,是词组,或者是单句,讲构成方式的时候一律称为结构,看作语言材料的时候分别称为词、词组和句子。不称词组,称为结构,也不是毫无道理的。如“的字结构”,不便称为词组,可取变通处理,指组成后的结果的时候还是称为“结构”。

前面说过,同是词组,不同的书里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如兼词、扩词、仂语、短语等。“词组”这个名称是比较后起的,在吕叔湘先生的《中国文法要略》里只指偏正关系的(主谓关系的名“词结”),近几年来渐渐通用,才指一切词和词之组合。近几年来通用的还有一个名称——“结构”,跟词组的关系相当微妙,性质似相等又似不完全相等,需要提出来讨论一下。这包括两个问题:(1)结构和词组的异同是什么;(2)各种语法著作里的所谓某某结构可否都改名为词组。

结构和词组,表现在名称方面的不同是着眼点的不同。结构,重点在于指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通过什么方式而组成;词组,重点在于指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通过某种方式,而组成的结果。这样,同一个语言形式,如“生活水平”,可以称为“偏正结构”,也可以称为“偏正词组”,可是不同的称呼代表(或者说,最好代表)不同的着眼点:称为偏正结构,重在表示它的构成方式是偏正,不是联合、动宾、主谓等等;称为偏正词组,重在表示它是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言材料。

其次,所指对象的范围也不同——结构包容的要比词组包容的多得多,凡是由部分组成的都是结构,却未必是词组。举例说,以音素为部分,“阿”(a)不是结构,“吧”(ba)是结构,因为包含两个音素。同样,以意义为部分,“国家、火车、动员、跃进、年轻”等等合成词都是结构[43],却不能称为词组。因为合起来只是一个词。此外,至少从理论方面看,结构还可以比词组大,单句是个结构,复句也是个结构,甚至由句组成的段,由段组成的篇,都可以算作一种结构,即使事实上我们没有称它们为结构的必要。

这样,结构和词组有时候重合(凡是词组都可以称为结构),却又有分别(着眼点和范围都不同)。在重合的这个范围内,用哪个名称就要费斟酌。此较妥善的办法是让二者分工:不管是合成词,是词组,或者是单句,讲构成方式的时候一律称为结构,看作语言材料的时候分别称为词、词组和句子。

也许因为避免头绪多,或者没有必要,一些语法著作并没有采取分工的办法,而是用“结构”代替“词组”。如《语法讲话》里有“主谓、动宾、动补、向心、并列”等结构,这些结构都是词之组合,用作造句材料,性质等于词组。《汉语语法常识》也是这样,它于举出“系词、助词、连词、介词副词”几种“虚词结构”之后说:“虚词结构在语法作用上讲,跟仂语一样,既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在适当的环境里也可以单独成为句子。因此,平常称仂语,也包括虚词结构在内。”(36页)这是明白承认结构就是词组。初级中学课本《汉语》第三册5.10节讲“各种结构”,举“书籍文具、木头桌子、记清楚、讲故事、老师点名”之类为例,说它们是“联合、偏正、动宾、主谓”几种结构,接着在5.11节里介绍“词组”,说:“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表示一定的关系的一组词叫作词组。词组有的是联合结构,有的是偏正结构,有的是动宾结构,有的是主谓结构。词组是比词大的一种语言单位。”四册里讲单句的成分,有“联合结构做句子成分”和“主谓结构做句子成分”,词组的名称没有出现,可见也是称“词组”为“结构”的。

不称词组,称为结构,也不是毫无道理的。称为词组,讲构成方式的时候“结构”还要出现,同物异名,一般人会觉得是个负担。这是一方面,关系还不很大。关系大的是一些结构如何命名的问题。这个问题包括两个小问题。(1)“介词结构”的命名问题。词组,如联合、偏正、动宾、主谓,都是有关部分并举,以其间的关系立名;介词后面的词或词组如果不愿称为宾语,这种结构改称为词组,按照词组立名惯例,命名有困难。(2)“的字结构”能不能算作词组的问题。助词里的时态助词,如“着、了”,附在动词后面,算动词的变化,不是组合成词组。语气助词如“呀、吗”,附在句子后面,也没有组合成词组。“的”是结构助词,举例说,附在“吃”的后面,成为“吃的”,能不能算作词组呢?这在理论上是有困难的。但是它总是个结构,称为结构就没有问题。

这样说,我们似乎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1)在可能的情况下,结构和词组最好分工;(2)词组类型多,命名的惯例也可以不必维持,如可以出现“介词词组”之类;(3)一些特殊的语言材料。如“的字结构”,不便称为词组,可取变通处理,指组成后的结果的时候还是称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