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书法问题:规格、标点、字形要求,写得像汉字

书法问题:规格、标点、字形要求,写得像汉字

【摘要】:本节所谈规格、标点、书法三者,书法是最麻烦的问题,因为:乱七八糟的印象绝大部分由此而来;即使明白了,注意了,也不是短期内所能改正。这里所谓书法的要求当然指低的,甚至低之又低,只要求写得像汉字,而不是中西文的混合体。几种条件加起来,其和是写汉字而不像汉字,既难认,又难看。汉字笔画都有一定的形状,就是常说的横平竖直。这类帖,字都是照汉字形体的规矩写的,直是直,横是横,笔画的相对位置也合法。

本节所谈规格、标点、书法三者,书法是最麻烦的问题,因为:(1)乱七八糟的印象绝大部分由此而来;(2)即使明白了,注意了,也不是短期内所能改正。比如说,作文应该用格纸抄,你没用,错了,明白以后,下次改用格纸,解决了;书法就不成,这次写得不好,知道不对,可是积习难改,甚至不知道应该怎样改,下次写,不走老路就很难。书法是一种要求,有高低二义:高的,写得美,成家;低的,写得清楚整齐,容易辨认,也不难看。这里所谓书法的要求当然指低的,甚至低之又低,只要求写得像汉字,而不是中西文的混合体。现在年轻人练习写字的情况,与科举时代的读书人完全不同了。那时候,读四书五经,作八股,写字,同等重要,字写得不像样就不能考中秀才、举人和进士,考中进士,字如果差些就不能进翰林院。因此,他们必须从小就抱着几本帖(主要是唐人楷书)练。现在,情况完全不同了,(1)字好坏不再是升降的条件;(2)多用钢笔和铅笔(书写工具自然会影响字体);(3)常常既写中文,又写西文(中文笔画基本是走直线,西方相反);(4)书法的练习,机会不多,要求不严。几种条件加起来,其和是写汉字而不像汉字,既难认,又难看。这表现在作文方面是以下各种现象:

(1)字太小,没有舒展清爽的形态,因而给人的印象是密密麻麻,含混不清。人使用文字,是通过不同的形体表达和领会意义的,形体的区别越明显,意义的显示就越清楚。字太小,同时笔画又不清晰,于是不同的字,常常看不出有明显的区别,领会意义就比较难了。

(2)笔画形状不对。汉字笔画都有一定的形状,就是常说的横平竖直。现在许多年轻人不管这些,而是从心所欲,如“横”写成“点”或小“撇”(亠、),重叠的“横”写成“竖”(),“撇”写成“竖”(),等等。

(3)笔画位置不对。如“及”写成“”,“式”写成“”,“荆”写成“荊”,等等。

(4)形体混淆。如“没”“设”都写成“”;“土”写成“”,像“工”;“觉”写成“”,像“党”;等等。

(5)行笔乱曲折,乱省简,以致如果没有上下文,就辨不清是什么字。这方面的情况影响最严重,内容却包罗万象,难于举例。

书法方面所以出现这种情况,除了上面说到的几项之外,可能还有心理的原因,就是:(1)字写得清楚不清楚无所谓,我既然认识,别人自然也认识;(2)更甚者是以为只有这样不顾常规、委曲宛转才“率”。总之是不知道是不对。改正之道,首先是认识这样很不好,既误人,又误己。其次是决心除旧布新。办法很简单,是“取法乎正”加“勤勉”。这“正”指各种可资效法的“帖”,旧的如唐人有名楷帖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玄秘塔》等;或者历代有名小楷王羲之《黄庭经》、王献之《十三行》、传钟绍京《灵飞经》等;或者只是临临现代人写的钢笔字帖也好。这类帖,字都是照汉字形体的规矩写的,直是直,横是横,笔画的相对位置也合法。你照着写,有如京剧女演员练步法,起初也许不习惯,日子长了,成为习惯,一举步就会踩在一条直线上。这就写字说,是无论如何快,笔形、位置总不会走了样,且不说美不美吧,清楚整齐、清朗悦目是一定能够做到的。自然,能做到不能做到,还要看能不能勤,就是能不能坚持,比如每天半小时甚至少到一刻钟也成,最怕的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理由任何人都知道,也就不必费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