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而不读的另一端是读而不思,也是没有的,那就退一步说:多读而少思,这就学作文说也不妥当,除了黑白不分、莫衷一是以外,还要加上茫无头绪、难于运用。以上是说思的作用的一些主要表现。思路有条理,一方面是由读来。这里需要注意的只是,为了学作文,多读之后还要用思来消化,使外来之物变为自己的。......
2023-08-07
这个题目似乎用不着谈,因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已经熟悉。作文是一门课,上课,教师出题,学生围绕题目思索,组织,分段编写,至时交卷,教师批改,评分,发还,如是而已。我当年也曾这样理解。因为这样理解,所以一提起作文,心里或眼前就有两个影子晃动。影子之一,这是严肃艰难而关系不小的事,比如说,课堂之上,如果写不好,等第就要下移,不体面;考场之上,如果写不好,分数就会下降,有名落孙山的危险。影子之二,作文要成“文”,文有法,如就题构思、开头结尾、组织穿插等等,必须勤摸索,牢牢记住,执笔时还要小心翼翼,以期能够不出漏洞,取得内行人的赞叹。两个影子合起来,说是等于枷锁也许过分,至少总是大礼服吧,穿上之后,就不能不正襟危坐,举手投足都要求合乎法度。回想小学时期,作文课就是这样兢兢业业度过来的。那时候还视文言为雅语,作文争取用文言,在两个影子笼罩之下,一提笔就想到声势,于是开头常常是“人生于世”,结尾常常是“呜呼”或“岂不懿欤”。老师当然也欣赏这类近于“套数”的写法,因而多半是高分数,有时还留成绩,受表扬。自己呢,有不少年头也以为这条路是走对了。
后来,渐渐,知道这条路走得并不对,即使不全错,也总是胶柱鼓瑟。认识变化的历程,河头驿站,游丝乱卓,相当繁杂,不能多说。打个比方,起初旧看法占据天平的一端,因为另一端是零,所以老一套显得很重。以后日往月来,读,思,写,新的成分逐渐增多,终于压倒了旧的一端。为了明确些,这新的成分,也无妨举一点点例。例之一,某作家的文章谈到,民初某有怪异风格的散文大家谈他的作文老师,乃是一本书的第一句,文曰:“放屁放屁,真正岂有此理!”好事者几经周折,才找到这位老师,是清末上海张南庄作的怪讽刺小说《何典》。我幸而很容易地找到此书的刘复校点本,读了,也悟出一些为文之道,是“扔掉一切法”。例之二是读《庄子》,如《知北游》篇答人问“道恶乎在”,说是“无所不在”,然后举例,说“在蝼蚁”,“在稊稗”,直到“在屎溺(尿)”。这是“扔掉一切法”的反面一路,“怎么样都可以”。一面是法都错,一面是怎么作都合法,这矛盾之中蕴涵着一种作文的妙理,用现在的习语说是“必须打破框框”,或者说积极一些是“必须解放思想”。
本篇的标题是“什么是作文”,这里就谈在这方面的解放思想。作文是一门课程,提到作文,我们就想到这是指教师命题学生交卷的那种活动,自然也不错。不过,至少是为了更有利于学习,我们还是尽量把范围放大才好。事实上,这类编写成文的活动,范围确是比课堂作文大得多。情况很明显,课堂作文,一般是10天半个月才有一次;而在日常生活中,拿笔写点什么的机会是时时都有。这写点什么,内容很繁,小至便条,大至长篇著作,中间如书信、日记等,既然是执笔为文,就都是作文。总之,所谓作文,可以在课堂之内,而多半在课堂之外。
课堂之外的作文,可以不用标题的形式,或经常不用标题的形式。自然,如果你愿意标题,譬如写一封信完了,可以标个“与某某书”或“复某某的信”一类题目。考察写作的情况,大都是心中先有某性质的内容,然后编组成文,然后标题;作文课是练习,“备”应用,所以反其道而行之。学作文,知道一般是文在题先,甚至无题也可以成文,会少拘束,敢放笔,多有机会驰骋,是有好处的。
课堂之外,凡有所写都可以成文,因而文不文就与篇幅的长短无关。司马光等写《资治通鉴》,全书近300卷,是作文。《红楼梦》第五十回“即景联句”,不识字的凤姐编第一句,“一夜北风紧”,李纨续第二句,“开门雪尚飘”,都只是五个字,也是作文。
文,目的不同,体裁不同,篇幅不同,写法不同,自然有难易的分别。却不当因此而分高下。一张便条,写得简练、明白、得体,在便条的范围内说,同样是优秀的。
前些年,提倡言文切合,有所谓“写话”的说法。上面几段主张作文的范围应该扩大,是否可以说,作文不过是话的书写形式,说的时候是话,写出来就是作文呢?可以这样说,因为种种性质的意思,都是既可以说出来又可以写出来的。但那样笼统而言之,并不完全对,或并不时时对。有时候,口里说的,写下来却不能算作文。例如你念杜牧诗《山行》,很喜欢,吟诵几遍,怕忘了,拿起笔来写,“远上寒山石径斜……”,这是写话,可不能算作文,因为不出于自己的构思。同理,像填固定格式的报表之类也不能算。还有一种情况,思路不清,说话不检点,结果话“很不像话”,应该这样说的那样说了,应该说一遍的重复了几遍,应该甲先乙后却说成乙先甲后,意思含胡不清,等等,这样的话,除非小说中有意这样写以表现某人的颠三倒四,写下来也不能算作文,因为没有经过组织。这样,似乎可以说,所谓作文,不过是把经过自己构思、自己组织的话写为书面形式的一种活动。
显然,这种活动无时而不有,无地而不有,就是说,远远超过课堂之内。这样认识有什么好处呢?好处至少有两方面:一是有较大的可能把课堂学变为随时随地学,因而会收效快,收效大;二是有较大的可能把与命题作文有关的种种胶柱鼓瑟的信条忘掉,这就会比较容易地做到思路灵活,文笔奔放。总之,为了化敬畏为亲近,易教易学,把作文由“象牙之塔”拉到“十字街头”是有利无害的。
有关张中行全集(6)·作文杂谈 词组和句子 非主谓句 紧缩句的文章
思而不读的另一端是读而不思,也是没有的,那就退一步说:多读而少思,这就学作文说也不妥当,除了黑白不分、莫衷一是以外,还要加上茫无头绪、难于运用。以上是说思的作用的一些主要表现。思路有条理,一方面是由读来。这里需要注意的只是,为了学作文,多读之后还要用思来消化,使外来之物变为自己的。......
2023-08-07
所谓发散思维,即以文题(或话题)为中心,让思维像辐射一样向四周发散。这种思维方式就像自行车的轮子,许多辐条(思路)以车轴(文题)为中心向四周辐射。这实际上是要我们根据事物间存在的相关、相似、相类、相反、相对等关系,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相应的联想和想象;从而使思路洞开,文思泉涌,让相关的生活积累在心中复活。如以“流水”为文题(或话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发散思维:A由题目到教材的联想。......
2023-08-08
这里谈思路与字面的关系,是为了说明作文,不是辨析知识的性质,当然不必钻这个牛角尖,所以可以满足于常识的意义,说所思的“树”和所写的“树”意义一致。这是不容易一致的一面。办法是在锻炼思路方面多下功夫,即多思,多练,使它的流动踪迹接近于文。思路不能尽同,所以字面不能与前一个思路一致。思路与字面相比,总是思路粗得多,字面细得多。......
2023-08-07
客观事物的条理,要通过主观,成为“思路”的条理,才能写到纸上,成为文章。有不少事物,或说想写的内容,并不像时间、空间那样有明显的条理,可是写到纸上,也有条理,这条理自然是从思路来。显然,照样写在纸上,前一种不成文理,因为思路没有条理;后一种成文理,因为思路有条理。因此,作文,下笔之前思路的条理,我们要求的不必是完美无缺的,而是大体可用的。提纲可以有助于思路的条理,使之明晰,使之渐臻于完善。......
2023-08-07
题目要求选一篇自己这学期写的作文,从“言”和“意”两个方面进行修改。写作提示1.重读以前的作文,你可能在布局谋篇上又有了更好的想法,不妨作一些修改。可以说,情景交融是本文修改润色之后的一大亮点。他们的外长在安理会发言,痛斥干涉的国家。......
2023-07-05
9.循规蹈矩只有死路一条沧桑变幻,人情冷暖,世事无常。因而无论古今中外,只有识时务的人才能成为时代的俊杰。他把自己的新产品命名为“猫房铺”,打算以每份65美分的价格卖出去。也许可以说,正是洛厄的发明所带来的生存条件的改善,最终使猫取代狗成为在美国最受欢迎的宠物。19世纪中叶,美国加州出现一股寻金热,许多人都怀着发财梦争相前往。循规蹈矩只有死路一条。......
2023-12-04
在这里讲述创业思路步骤。高军更注重企业行为的规范:送菜上门超过客户指定的时间,赔偿菜金的20%;实行包退包换,退换的品种1小时内补齐……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经验,可以专门代理与车辆有关的跑腿业务,包括提供车辆落户、挂牌、年审、缴费等服务。便利店的店面只需20-80平方米,房屋租金全年为8000元左右;购买各种货物大致在2-2.5万元左右;此外,配备2-3名店员送货。......
2024-01-27
4.语中要害,事半功倍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成功,约有10%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所以话并不是说得越多才越有说服力,要掌握好角度,抓住谈论的要害,才能事半功倍。这件事本是义纵的疏忽,但情急之中竟难以置辩,不久,汉武帝就找借口杀了义纵。言语之间,使汉武帝觉得他极为忠诚。......
2023-12-0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