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文心经典·日记文作法:一般的普通作法及第四种作法

文心经典·日记文作法:一般的普通作法及第四种作法

【摘要】:在上面我们已经把日记文的形式与内容详细讨论过了,现在,我们更进一步来讨论几个普通的日记文的作法。像这种作法,是日记文的最普通的作法,日记文的作者是应该要采用的。末了,我们来讨论第四种日记文的作法。如沈从文的日记文《中年》的一段,就是用这种作法写成的:八月十二我生了一整天的气。

这里所谓日记文的一般作法,是关于日记的主体的一般写法。在上面我们已经把日记文的形式与内容详细讨论过了,现在,我们更进一步来讨论几个普通的日记文的作法。

几个什么普通的作法呢?

简略地说来,就是下列四种:

(一)用第一人称,用客观的态度,叙述日记文作者所经过的生活情形;

(二)用向另一个人写信的方式;

(三)用随笔的形式;

(四)用片段的杂感式的记录。

现在,我们分开来把它们来谈论一下吧。

“用第一人称,用客观的态度,叙述日记文作者所经过的生活情形”,这是怎样的解释呢?这就是说,日记文作者以他自己的地位和口气,把他一天所经过的生活情形,如实地叙述出来的意思。我们一天的生活,不管是好是坏,都要毫无隐蔽地叙述出来,非这样不能把日记文的真实性显示出来。

郁达夫的《穷冬日记》里面的一段:

八日,星期二,晴。正月初七。

昨天晚上,一个人在家里读词喝酒喝到夜半,终究睡不着。就偷偷地出去,冒出了戒严的界线,在寒风星斗吹照着的长街上,坐车到陆家观音堂的周家去。

已经是十二点了,打门进去,周太太早已和静豪睡在一张床上,之音一个人睡在里间房里。我看了她的头发,看了她的灰白的面色,很想象,她时当和晓江同睡的情形。坐了三分钟的样子,便一个人踉跄出来,又喝了许多酒,找出了一个老妓,和她去燕子窠,吸鸦片烟吸到天明。

六点钟天亮之后,和她走到了白克路登贤里,约她于礼拜四再来,我就一个人从清冷的早晨街上,走回出版部来。

一直睡到十二点钟。有许多人来访我,陪他们说闲话,吃晚饭。到了晚上的七点以后才和蒋光赤出去,又到陆家观音堂的周家去。

坐坐谈谈,谈到了深夜的十二点。请之音及周氏夫妇去喝酒,喝到午前两点,才和他们回去。又在周家宿了一晚。

上面郁达夫的日记,不是毫无隐蔽地把一天的生活统统记载出来了吗?

像这种作法,是日记文的最普通的作法,日记文的作者是应该要采用的。

接着,我们来讨论第二种作法。

“用向另一个人写信的方式”,这是怎样讲呢?这在本质论日记文与非日记文的关系一章里面已经讨论过了,就是说用书信文的体裁来写日记文这个问题。

在上面我们已经说过,冰莹女士《从军日记》,差不多有一半是用书信文的体裁写成的。这种写法也有它的好处。不过,采用的人比较不多。

为了免去篇幅冗长起见,关于这种日记文的作法,我们不必多加讨论,也不必举什么例子。好在上面,我们已经有过相当的究研了。

这里,我们接着来讨论第三种作法。

“用随笔的形式”,这是怎样说法呢?这就是说,作者用随笔的形式,把一天所经过的生活,分成几个主要的题目写出来的意思。本来,我们可以采取一天生活的一段,来写成随笔。当然,也可以把一整天的生活,写成几篇随笔。把这几篇随笔联合起来,不是成了一篇很好的日记文吧?

关于用这种写法而成的日记文,很多很多,我们随处可以见到。但是要找出相当的例证来,却不容易。在没有办法之中,我们只好权且把他人引用过的例子举出来。

如罗文汉的《旅蜀日记》:

古庙独游

昨夜慎三曾告诉我们今日青神县长请他们吃酒,要求我们今日打住。今日他们一早便出去,凭白打住一天是一件很烦闷的事,然而无法。午饭后,健秋、厚甫不肯出店,只好独自一个人逛街去。转湾抹角[3],信步走到一个古庙前,碰着一起讨新媳妇的过去。走进古庙一看,原来是本地城隍庙,两旁廊下塑有青面獠牙的小鬼、持笔掌簿的判官、长帽招手含着纸烟杆的二老爹(无常)、独脚鹰爪雷公嘴的鸡脚神。大殿上则塑有庄严的城隍,旁边侍立几个侍女僚属。香火颇盛。

出城隍庙又踱过几条大街,随便观察些市景人物。偶然又看见道旁一个与城隍庙不同的古庙,即跨进去一看,正殿倒没有什么奇特的,只是殿下两排长廊下,分成若干司——什么“财帛司”喽、“短命司”喽、“婚姻司”喽、“转轮司”喽……各司内形形色色,塑着些光怪陆离的人物:坐在上面有老的、少的、男的、女的、青面獠牙红胡的、龙头人身的……两边排着判官啊、小鬼啊、牛头啊、马面啊……下面有下油锅的、被水淹的、着雷打的、抱火柱的、剖身解体的、破腹割舌的、又有过奈何桥的、吃“迷魂汤”的、坐“转轮车”的、上尖刀山的、着铁叉棘锤打的、挨铜蛇铁狗咬的、又有人面蛇身的女人、捧着龙头的尸身、互系红丝的男女、披枷戴锁的罪犯、头顶瓜果的书生、身披袈裟的和尚、金冠华服的皇帝、驾云腾雾的仙人……奇奇怪怪,那里写得完啊!因想,这便是所谓东岳庙吧!正殿上塑的王者自然是东岳大帝无疑。下面为三十六司(或七十二司),每司塑的尽是“地狱”中传闻所有的事。地狱传闻所有的事,小时曾听见过斋婆们说,每听一次都怕得打抖,夜间紧紧把头拿被窝藏着,独自一人不敢走黑路。如今人大了,教科书上没有鬼话,因此把从前听得的鬼话也渐渐忘记了!现在只恍惚想得起,“阴间”似乎有“十殿阎王”“十八层地狱”。印象比较深点的鬼话事迹如:“刘全进瓜”啦,“目莲救母”啦,“刘什么过滑油山”啦,“唐明皇游地府”啦,“魏征斩金角老龙”啦,“观音菩萨渡鬼洒甘露”啦!

将跨出庙门,劈头便见健秋匆忙走来,见了我便抱怨而且急促说:“快回去,那处没有把你找焦!慎三们怕走出十里路了!他们会了县官回来说还可以赶到眉山,你又不在,只好让他们先走,我们出来找你,原来你躲到地狱里来了。”

末了,我们来讨论第四种日记文的作法。

“用片段的杂感式的记录”,这又是怎样的意思呢?这种作法与第三种有什么分别呢?

分别是有的。第三种作法,用随笔的形式来写日记文,这仅仅就生活记录方面说的;至于第四种,用片段的杂感式的记录来写日记文,这是就心理分析方面说的。它们的分别就在这里。

我们可以把一时的感想写成杂感文,当然,可以把一天的许多感想写成许多杂感文。然后把这些杂感文联合起来,就成了一篇很好的日记文了。

沈从文的日记文《中年》的一段,就是用这种作法写成的:

八月十二

我生了一整天的气。在生自己无用的气中,日子是一天又过去了。

先一个时节,听到一个长辈说到我,说是第一段青年危险期已过,不再会有一些不应有的烦恼了。是的,我今年是二十六,人到了二十六岁当然不会再有二十岁左右的年纪男子悲愤的。我并不无端撒野。

但我这时是较之我五年以前更危险的。

无端想起的是我彷彿只有自己死了一个办法为好。且比较,称量,死是于我纵属无益也可以说无害的。至少我从此得到了一种轻松。我是抗着了什么东西太久,而这责任因了年龄的向前也彷彿益发沈重的。只有死是可以救我的。

假若是妈这时不要我,妹也不要我,就可以大大方方死了罢。

在这世上我是没有可恋的。即或有许多可恋,似乎正因其如此,为了把这青年的荒唐保持到一定线上,死倒完成我的生活了。

到夜,为夜的寂静所吓,我反照我的心,就哭了。

这样的哭是为甚么[4],我也不明白。

但我的生活,我的对生活处置的失当,从生活的失当上看出我的乏力,是可哭的。

我有甚么权利可以要一个家庭?要母、妹,也无权利。要妻,妻是为我这样的人预备的么?一个女人是为了跟随我这样人而生长下来,那恐怕神还不至于如此昏聩。

凡是一切顶小的顶平凡的生活事业,也全不是为我这样人而有的。我有的也许正是为人不屑要的。这算神的分配罢。

我的生活的继续,是只给我感觉是世界上另外一个社会的人的。在我的社会上,我还数不出一个同伴。也许这便不是可以有“同伴”字样的社会了。

像上面的日记文是与杂感文差不多的。还有,我们可以把几个杂感记载在一天的日记文以内。这种作法,就叫做“用片段的杂感式的记录”的日记文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