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日记文的演变与社会生活的发展

日记文的演变与社会生活的发展

【摘要】:和小品文、书信文一样,日记文是“古已有之”的。在古文里面的许多游记和记事的文章,就可以当作日记文来看的。至于沈复的《浮生六记》,是非常好的日记文,那是因为书中的情感十分真挚、描写又十分细致的缘故。不过它不曾具有日记文的形式罢了。到现代,日记文的作者一天一天多了起来,而日记文的形式也渐渐达到了完整的境地。实际上,日记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一天一天大了起来,其用处也随着大了起来。

小品文、书信文一样,日记文是“古已有之”的。在古文里面的许多游记和记事的文章,就可以当作日记文来看的。不过那些文章不曾具有现代所谓日记文的完整的形式,而那些文章的作者也不像我们现代的日记文作者一样,每日来写作。这就是一点不同的地方。其实拿那些文章和现代的日记文比较起来,在主体上来说,是看不出什么差别来的。所以,我们说古文里的那些游记和记事的文章,是现代日记文的滥觞,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吧。

那些古文里面的游记和记事的文章,我们当然读得很多,用不到举出什么例子来。现在,我们从比较近的时代来说一说。譬如,宋朝朱熹的《家训》、苏轼的《赤壁赋》和其他的游记,都可说是属于日记文一类的。又如明朝王阳明的《日知录》、黄淳耀的日记;清朝沈复的《浮生六记》、曾国藩的日记等,都已经具有完整的日记文形式。其他名人学者的日记文还很多很多,我们也不必一一举出了。

现在,我们举出上列几个人的日记文来,以供参考,也不无益处吧。

如黄淳耀的日记:

三月十七日

早——登厕时,心气忽浮,因自念曰,急与放下。又自念曰,我原没有甚物可放。遂觉轻安。譬如当关而防盗贼,略容人情,举国糜烂矣,须是水泄不通。

粥后——事有不妥,而无可如何者,心为之一动。既而即悔曰:此又是名根也,遂依然如故。王烟家来访,即出答之。午前,略看《圆觉大意》一遍。

饭后——以徐康侯将北行。请求小饭,至未刻而去。归时可更许矣。是日酬酢颇多,而心中提撕。故不至失饮,已沈醉[4]而气亦不昏也。但自检语言虽少,而所发多是闲话,闲话最害事。正话不肯说,闲话便肯说,若云妙理不在正话,岂反在闲话耶?一句闲话,逗漏不少。

灯下——不复坐,即寝。梦头绪颇多。忆其一,乃见靖难时忠臣卓敬,心有敬之之意,此亦是平时矜高自许之根,所伏藏而偶现者。

至于沈复的《浮生六记》,是非常好的日记文,那是因为书中的情感十分真挚、描写又十分细致的缘故。我们且举出《闺房记乐》一卷中的一段来看看:

余性爽直,落拓不羁;芸若腐儒,迂拘多礼。偶为披衣整袖,必连声道“得罪”,或递巾授扇,必起身来接。余始厌之,曰:“卿欲以礼缚我耶?《语》曰:‘礼多必诈’。”芸两颊发赤,曰:“恭而有礼,何反言诈?”余曰:“恭敬在心,不在虚文。”芸曰:“至亲莫如父母,可内敬在心而外肆狂放耶?”余曰:“前言戏之耳。”芸曰:“世间反目多由戏起,后勿冤妾令人郁死!”余乃挽之入怀,抚慰之,始解颜为笑。自此“岂敢”“得罪”竟成语助词矣。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年愈久而情愈密。家庭之内,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问曰:“何处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见之者。实则同行并坐,初犹避人,久则不以为意。芸或与人坐谈,见余至,必起立,偏挪其身,余就而并焉。彼此皆不觉其所以然者,始以为惭,继成不期然而然。独怪老年夫妇,相视如仇者,不知何意?或曰:“非如是,焉得白头偕老哉!”斯言诚然欤?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于我取轩中。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芸执白文,以为往来书信之用。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如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者恐不在此云霞耳。”未几,烛尽月沉,撒果归卧。

像上面所抄不是很好的日记文么?不过它不曾具有日记文的形式罢了。此外,曾国藩的日记文,在上面已经抄录过,在这里可以省略举例了。

到现代,日记文的作者一天一天多了起来,而日记文的形式也渐渐达到了完整的境地。除了整本的日记文之外,还有许多文学作品,也是用日记文的体裁写出来的。实际上,日记文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也一天一天大了起来,其用处也随着大了起来。所以,我们说这个时代是日记文发达的时代,也没有什么不对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