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七年九月二日 雨夜四点钟醒,天大雷雨。赤足到山上漫游,大龙小龙两山白云冉冉上升,如烟自腰际飞腾,四野黯黑,仍有雨。须未尽焦,嫩,取回煮食。沿山后下,及中部,有“小儿庙”。仍回到山峰,从侧面下。饭后,烦恼万状,弃书出游,先沿山寻前番来此泊舟处。右折,上山为棉田。稍歇路旁牛棚内,遍体尽汗,日光强烈。沿山寻道,披草觅堤,时有错误。沿山之后脊下,到蜈蚣山。然形势曲折,山峰平坦......
2023-08-07
◇丁卫军
《日记文作法》系贺玉波先生专门探讨日记文体写作的辅导读物。该书完稿于1933年2月19日,出版于中华民国二十二年五月。由当时知名出版社上海广益书局发行全国,成为新文化运动中较早面世的日记文指导书籍之一,具有很高的学术和实践价值。
贺玉波,民国间最早将《堂吉诃德》译为中文的学者,20世纪30年代上海左翼文坛著名的文艺批评家、翻译家、作家。1939年回到湖南后,他携家眷在时局相对平稳的益阳办学,直至1982年辞世。
1928年,贺玉波始进章锡琛先生的“上海开明书店”当校编,整个编译所人员除了夏丏尊和章雪村先生之外,还有丰子恺、顾均正、胡愈之、周建人、孙伏园、夏衍、贾祖璋、朱光潜等著名学者。贺玉波和夏丏尊曾在长沙一师共同执教,与夏丏尊有很多共同话题。
1929年10月,贺玉波的小说集《她的消息》正式出版,开明书店的主编赵景深先生为之作序,收录了《同命鸟》《她的消息》《离婚后》《营长太太》《离京》《破产》《自沉》《选举》等作品。吴世灯先生曾说:“值得称赞的是,开明书店能不遗余力提携无名作家和年轻作者。30年代尚无名气的黎锦明、罗黑芷、贺玉波等人的作品,首先是开明为他们出版的。丁玲的《在黑暗中》、胡也频的《鬼与人心》、戴望舒的《少女之窗》、孙福熙的《北京乎》、秦牧的《秦牧杂文》、高士其的《细菌与人》等等,都是先在开明出版的。”
为了谋生,也是兴致所驱,年轻的贺玉波写作题材广泛,所出作品颇多,也涉猎儿童文学,譬如《小朋友折纸工》等。1931年1月,鉴于其作品风格老辣、涉猎广泛,《读书月刊》约请贺玉波担任“现代作家评判”栏目的撰稿人。而贺玉波则以此为平台,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述文学创作规律,介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流派,发表了《现代作家论》《巴金论》《郁达夫论》《文学常识》等著作,集中表现了他在世界观与创作、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大众、创作与生活、内容与形式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成为了20世纪30年代左翼文坛颇有名气的文学评论家,仅发表的评论文就近三十万言。与此同时,他与彭家煌、瞿然等在上海组织中国文艺研究社,并亲自撰写了研究社的章程,以“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宗旨,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均倾向于现实主义,全力宣传文艺理论,大声疾呼作家“到广大的社会里去,最好到那受尽压迫和剥削的下层社会里面去”。他的理念和创见在中国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作品和观点至今仍为我国文学研究工作者所肯定和引用。
难能可贵的是,已经很有文学成就的贺玉波仍心系学子,不忘教育,编写了《小品作文法》《书信文作法》等中小学及大众读本,《日记文作法》便是其中之一。
民国初年,中小学教材颇具特色,而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国文读本文质兼美,装帧精良。为了辅助学生掌握教材,指导学生阅读,不少名师大家不仅参与教材编撰,而且亲自编写辅导读物,如民国十二年上海南强书局出版的钱谦吾的《语体日记文作法》,民国二十五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周建人等人的《日记作法》套书,连名震一时的梁启超也编著《日记文作法讲话》推介郭沫若、田汉、郁达夫等名家日记,还有政界、军界人物日记选等。这些日记指导用书均出于高手,可谓“春兰秋菊,各一时之秀也”。
作为兼具文学名家和教育名师的贺玉波对日记指导独具慧眼,在他的《序》里直陈当下有关书籍的不足,同时亮出自己编写此书的要义。
有些同类的书籍,仅仅注重作法和日记文范,不注重甚至于不提及理论及其他重要的问题。有的只稍稍说一点普通的作法,而参以大量的例证,……总之,都不是日记文学习者所需要的完善的书籍。
那么,什么才是他认为应该有的书籍呢?
一本完善的日记文作法,对于理论和例证都要并重的,尤其是以多阐明理论少引用例证为最好。
从全书观之,“理论和例证并重”成为他编书的基本原则。全书共分上下两大部分,上部分是理论,下部分是例证,可以说是并重的(篇幅虽不对等,但分量并重)。
理论部分分为三章:绪论,本质论,作法论。
“本质论”下设“什么是日记文”“日记文的功效”“日记文与非日记文的关系”“日记文的分类”等四节。
“作法论”下设四节:“写作前的准备”“日记文的形式与内容”“日记文的一般作法”“尾声”。
就理论篇看,环环相扣,自成一体。先看本质论:概念——功效——关系——分类,层层相因,首尾相连。开宗明义,先向读者说清楚什么是日记,让读者主要是学生了解本书所要阐明的对象;接着,从社会学的角度阐明日记的社会功能,这是本书的创新之处,后文将专门论述;再从逻辑学的角度切分日记文体的特点,让初学者从本质上把握日记与非日记的区分;最后顺理成章指明日记的分类。
再看作法论:四个小节首尾呼应,一气呵成。
写作前的准备说了五点:充实的生活,深刻的观察,多读的习惯,熟练的文字,写作的恒心。
“充实的生活”这一部分再次提到“日记文是个人和社会生活的记录”,所以,“日记文的作者应该有充实的生活”,“我们的生活,要有记载的意义和价值”。其他四点再具体讲准备事项,让读者有据可依。
在具体写作时必然碰到形式和内容,作者又从四个方面罗列出来:日记文的总引、日记文的起节、日记文的主体、日记文的总结。为了帮助读者掌握日记的内容,作者用例举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
接着,又在具体作法上指出:用第一人称、用向另一个人写信的方式、用随笔的形式、用片段的杂感式的记录。
每一点作者都是采用例证法讲解,使读者一目了然,很轻松地掌握写作的方式方法。最后作者总结说,“好在一切作文的方法,不是固定的”“想想总够读者参考了吧”。言下之意是,文无定法,只要多读多想多写,就可以把日记文学好写好。
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捧读这本《日记文作法》,仍觉得受益匪浅,当年新文化运动的春风扑面而来。书中明显可以看到百年之前盛传的社会主义思想痕迹,当时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及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这些思想也促使新文化运动提倡和推广白话文,能够使语言和文字更紧密地统一起来,为广大民众所接受,从而有利于文化的普及与繁荣,进而有利于社会的前进与发展。
贺玉波先生在《序》中也这样说:
我把社会生活与日记文、日记文的沿革、日记文的作者、日记文与非日记文的关系……尤其是以日记文与非日记文的关系、日记文的分类这两章为难得的。因为在这两章里面所讨论的问题,是同类书籍所没有的,所陈述的意见,也是超过他们之上的。
中国日记源远流长(史书亦称日志)。经学家俞樾认为,日记起源于东汉,两宋时进入繁兴期,至清代已成为达官贵人及文人学士的惯例,并且登堂入室显示其巨大的社会功能,如薛福成的《出使四国日记》(1890年)、梁启超访美后的《新大陆游记》(1903年),对近代中国及社会进步产生过巨大影响。贺玉波正是看到了日记的社会价值,“立论新颖,完全以专门学者之言论为根据,参以作者之创见”。由今观之,该书之创见至少有下列三点:一是厘清了日记与社会的关系,二是厘清了日记与人格的关系,三是厘清了日记与非日记的关系。
前文已提及,对于20世纪30年代社会生活和中国文学来说,五四时期的新思潮尤其是人文精神观念得以延续,小说、散文、戏剧等作家、作者层出不穷,其中左翼作家多表现人的革命性、社会性及阶级性。郁达夫首倡“日记文学”包含了三层意义:一是把文学性引入日记,拓宽了日记的文化功能,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拓展了一个新的审美领域,发掘了正统文学以外的一个宝藏;二是在写作教育思想方面,指出创造生活比记载生活更重要,而创造生活必须以社会为背景;三是写作训练方便,他肯定了日记以其便利性而成为练习写作的重要途径。而作为文学家、教育家的贺玉波首次把社会、人格和日记写作紧密结合起来,视人文精神为日记的风骨,为当时、也为现代研究日记和日记学者提供了范例,因为在他的著述中业已初显日记学这门综合性边缘科学的端倪,最起码他已经把日记列为社会学、哲学、思想史学、人学、文章学、心理学、笔迹学、档案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环节,为众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提供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和大胆尝试。正如他在《例言》中的宣称:立论新颖——参以作者之创见——能使读者获得另外的益处。
有关文心经典·日记文作法的文章
一九二七年九月二日 雨夜四点钟醒,天大雷雨。赤足到山上漫游,大龙小龙两山白云冉冉上升,如烟自腰际飞腾,四野黯黑,仍有雨。须未尽焦,嫩,取回煮食。沿山后下,及中部,有“小儿庙”。仍回到山峰,从侧面下。饭后,烦恼万状,弃书出游,先沿山寻前番来此泊舟处。右折,上山为棉田。稍歇路旁牛棚内,遍体尽汗,日光强烈。沿山寻道,披草觅堤,时有错误。沿山之后脊下,到蜈蚣山。然形势曲折,山峰平坦......
2023-08-07
现在,就来讨论日记文的分类这个问题。日记文的分类法很多,各人有各的不同。因为能够把各式各样的日记文包括尽净的缘故。不论日记文的题材是怎样地宽广,日常的生活还是最主要的题材。这种日记文的功效就在这里。实际上,记载心理状况的日记文很多,很有些作者甚至于专门注重于心理的分析。但这样的日记文,在分类上说,属于生活记录的日记,或属于心理分析的日记均可。纪游的日记也是日记文中的一种。......
2023-08-07
晚上周氏夫妇和徐家三姊妹来此地洗澡,一直洗到深夜的十二点钟。午前十一时记于沧洲饭店之二楼客舍十二时前出Banlington Hotel,到创造社出版部午膳。旁晚五时前后,出至周家,和女太太们打牌,打到天明。在周家睡觉,至第二日午前十一点才起床。并在杂志摊上见了二月号的《新潮》,上面有一段记事,名“南方文学者之一群”系奉我为南方文学之正主者,盖日本新闻记者某之所撰,亦一笑付之。出菜馆,和他们一道上周家去宿。......
2023-08-07
只因买断山中景,破费神龙百斛珠。寺中颓废令人感叹,然寺外风景则绝佳,为山南诸处的最好风景。天气清明,与昨日阴雨中所见稍不同。金井与玉渊皆是山南的奇景,气象不下于青玉峡。《庄百俞游记》说这些是民国七年柯凤巢、关鹤舫等集款修筑的,共长八千四百七十英尺。过含鄱口下山,经俄租界,到黄龙寺。从此回牯岭,仍住胡金芳旅社。......
2023-08-07
什么是日记文呢?足以救这一种危险,并且可以使真实性确立,使读者于不知不觉中间受催眠暗示的,是日记的体裁。郁达夫的意见是比周作人的进步一点,除了极力尊重日记文之外,还说到了日记文体裁广大的用处。因为日记是实生活的记录,日记的文字,可以打破一切文字上的陈套。......
2023-08-07
但是,在研究比较艰深的作法之前,日记文的形式与内容的认识和方法,我们也有注意之必要。因为这一项在日记文的作法中,可算是初步的,也是基本的。其实,我们要讨论日记文的作法,须首先从日记文的形式与内容讨论起。(二)日记文的起节。此外,我们还可以多举出一两个人的日记文的起节来,作为参考,也不是无益的吧。日记文的起节,种类繁多,我们也只好不再举例子了。所谓日记文的主体,就是说在起节以后的文字。......
2023-08-07
在上面我们已经把日记文的形式与内容详细讨论过了,现在,我们更进一步来讨论几个普通的日记文的作法。像这种作法,是日记文的最普通的作法,日记文的作者是应该要采用的。末了,我们来讨论第四种日记文的作法。如沈从文的日记文《中年》的一段,就是用这种作法写成的:八月十二我生了一整天的气。......
2023-08-07
杭州实在不是避暑的地方,更其是湖滨,晚上老是热得睡不着。二十四日本日,杭州《民国日报》载着一则人力车夫代表呈请市政府的新闻,要市政府勒令汇通公司停驶公共汽车,为着“生计堪虞”“以维生计”。结果只是给了死亡者底家属点钱,每一个死者不过一百多块。最受崇拜的是南山殿上底张巡,算是那里底最高冥官。......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