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周初分封制:王室子弟、异姓功臣与后代

周初分封制:王室子弟、异姓功臣与后代

【摘要】:周初分封的诸侯主要有三类,一是王室子弟,二是异姓功臣,三是古代帝王的后代。较之商代的内外服制,分封制使西周构建起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所选史料体现了周初的两次分封制,分别为武王即位之时和周公东征之后,上述史料呈现了这一历史原貌。武王封尚父于营丘,为齐。封其弟同公旦于曲阜,为鲁。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勾结武庚作乱,背叛周。

周灭商后,派遣王室子弟或其他贵族到各地去建立诸侯国,代表周天子行使对地方的统治权,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国”。周初分封的诸侯主要有三类,一是王室子弟,二是异姓功臣,三是古代帝王的后代。较之商代的内外服制,分封制使西周构建起四通八达的统治网络,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

【史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武王为殷初定未集,乃使其弟管叔鲜、蔡叔度相禄父治殷。已而命召公释箕子之囚。……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以微子开代殷后,国于宋。颇收殷余民,以封武王少弟封为卫康叔。

——《史记·周本纪》

【史料解析】

《周本纪》出自司马迁《史记》卷四,概括地记述了周王朝兴衰的历史,勾画出一个天下朝宗、幅员辽阔的强大奴隶制王国的概貌。所选史料体现了周初的两次分封制,分别为武王即位之时和周公东征之后,上述史料呈现了这一历史原貌。

【译文】

武王以殷的遗民封商纣之子禄父。武王因天下初定,尚未和睦,所以派他的弟弟管叔鲜、蔡叔度辅佐禄父治理殷国。然后命召公释放被囚禁的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因反对暴政被囚禁)。……武王追怀古代的圣王,因而嘉封神农的后代于焦,黄帝的后代于祝,帝尧的后代于蓟,帝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接着又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是被封的第一个。武王封尚父于营丘,为齐。封其弟同公旦于曲阜,为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其弟叔鲜于管,其弟叔度于蔡。其他人也都依次受封。

…………

成王年幼,周初刚刚平定天下,周公害怕诸侯背叛周,便摄政主持国家大事。管叔、蔡叔等兄弟怀疑周公,勾结武庚作乱,背叛周。周公奉成王之命,讨伐武庚、管叔,流放蔡叔。用微子启代替武庚为殷的后代,都于宋。收聚不少殷遗民,用来封武王最小的弟弟为卫康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