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地区重要文化遗存

良渚文化:长江下游地区重要文化遗存

【摘要】: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文化遗存,约在公元前3300—前2200年,主要分布于太湖地区,因1936年首见于浙江余杭良渚而得名。史学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时期是父系氏族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时期。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于是黄帝征调诸侯的军队,在涿鹿郊野与蚩尤作战,终于擒获并杀死了他。

良渚文化为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文化的重要文化遗存,约在公元前3300—前2200年,主要分布于太湖地区,因1936年首见于浙江余杭良渚而得名。考古表明,此时该区域农业工具相对进步,已出现犁形器、耘田器等先进工具,中国最早的苎麻织品实物、干栏式建筑、私有财产已经出现,玉琮、玉钺和大规模巨型建筑表明了阶级分化和强大权力机构的存在。史学界普遍认为良渚文化时期是父系氏族社会向文明社会过渡的时期。

【史料】

——《史记·五帝本纪》

【史料解析】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了原始社会晚期被后人尊为帝王的五个部落联盟首领——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尧、舜的事迹,同时也记录了当时部落之间的战争政治管理、经济治理、天文历法及音乐舞蹈的发展概况。该部分史料截取了黄帝的部分生平,体现出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社会状况。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