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个经常为怀疑论者所援引的理由是司法判决的终局性。“终局性”作为一种制度赋予的权威性,是指在某个事项上,某个主体具有最终的决定权。这一规定赋予了陪审团在事实问题审查上的终局性。上面的讨论旨在说明,制度性的终局性除了赋予相关主体的决定以权威性之外,并不能使得它成为真理的代言人。如果最高裁判者的理解是错误的,但同时因为其终局性又免于批判的话,那么我们认为,最高裁判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规则。......
2023-08-07
正确判决问题一直是法理学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争议可能发生在不同层面上。首先,什么是正确的司法判决?即用什么来判断一个司法判决是否正确?人们提出的标准五花八门。但大体而言,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部标准,比如,一个司法判决只有符合社会效益最大化,才是正确的[5];或者一个司法判决只有符合某些实质性的政治道德理想才是正确的[6]。而另一类标准则是内在的,比如,司法判决只有符合法律规则才是正确的[7];或者,只有司法判决所据以作出的依据构成了对当下法律实践的最佳解释的一部分或者可以从这种最佳解释中推导出来,司法判决才是正确的[8]。
其次,是否存在正确的司法判决?人们的意见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在所有的案件中,都不存在正确的司法判决,而这通常又是由于并不存在一个标准来衡量司法判决是否正确。[9]二是,在所有的案件中,都存在一个正确的司法判决,在这样一种观点看来,一个被妥当地理解了的法律体系包含了所有法律问题的答案。[10]三是,在一些案件中,存在正确判决;而另外一些案件中,则并非如此;或者说,在简单案件中存在正确判决,但在疑难案件中却并非如此。[11]
最后,如何获得正确的司法判决?这个问题与前面两个问题紧密相关。一方面,它以是否存在正确判决这个问题为逻辑前提,如果并不存在正确判决,那么无论使用何种方法都无法获得它。另一方面,如何获得正确判决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将什么作为正确判决的标准。比如,如果我们将效益最大化作为判决正确的标准,那么获取正确判决就主要要求我们对不同的判决将造成何种结果进行准确预测。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对于正确判决来说,存在三类问题,分别为:标准问题、存在问题与获得问题。这三类问题并不是孤立的,获得问题与其他两类问题之间的关系已经说过。除此之外,标准问题与存在问题同样紧密相关。在特定的案件中,是否存在正确答案,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将什么作为正确判决的标准。比如,正是由于将符合法律规则作为正确判决的标准,法律实证主义者才会得出在简单案件中存在正确答案,而在疑难案件中则并非如此的观点。
有关法律命题与法律真理的文章
另外一个经常为怀疑论者所援引的理由是司法判决的终局性。“终局性”作为一种制度赋予的权威性,是指在某个事项上,某个主体具有最终的决定权。这一规定赋予了陪审团在事实问题审查上的终局性。上面的讨论旨在说明,制度性的终局性除了赋予相关主体的决定以权威性之外,并不能使得它成为真理的代言人。如果最高裁判者的理解是错误的,但同时因为其终局性又免于批判的话,那么我们认为,最高裁判者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规则。......
2023-08-07
“张三今天上课迟到了”这个命题是不是真的,我们看一看就能知道,但我们看不出“张三不应当上课迟到”这个命题是不是真的。哪怕张三以外的其他学生都没有迟到,也不能据此认为这个命题是真的;另一方面,即便上课迟到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现象,也不能据此认为这个命题是假的。这不仅是因为人们在一般的真理问题上与道德真理问题上都存在广泛的分歧,更重要的是因为法律命题的特殊性。......
2023-08-07
自20世纪末“创业型大学”这个概念被引入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曾对创业型大学的未来寄予厚望。可以说,教师转型既是创业型大学理论研究的薄弱学术点,也是推进创业型大学理论研究与实践改革的理想切入点。本文从教师转型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创业型大学建设,至少可以让我们较好地获得以下三个命题:......
2023-10-05
现在让我们来考察,法律命题理论是否至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平息这些争论,并为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些问题提供建设性的方案。这个前提即是,无论人们持有什么样的标准,都会同意,“判决满足这一标准”这样的命题是具有真值的。此外,正是由于法律命题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具有真值,从而那些忽略法律命题的正确判决标准也就不再具有合理性。......
2023-08-07
首先,在法律命题体系中,初显法律命题与法律规则之间存在一一对应关系,但其他法律命题并非如此。最后,在法律命题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当遵循从初显法律命题的全集中获得具有一致性的最大子集的原则;而在对法律命题体系的修正过程中,则要遵循对原有的法律命题体系造成最小损害的原则。......
2023-08-07
订立合同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这当中涉及各种复杂的情况和问题,下面简单介绍订立合同时应当注意的法律实务问题。在起草合同之前,应明确拟签合同的真正目的。明确合同目的,有利于确定合同的名称和性质,有利于准确适用法律规则,有利于明确合同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订立合同的当事人,一定要熟悉法律知识。例如,合同中若约定“一般保证”,其与“连带责任保证”的法律效力则完全不同。......
2023-07-25
法律解释并不解决所有的法律疑难。解决语用含混,需要另外一种法律方法,即法律续造。上文已述,法律续造所应对的是语用含混。对于语用含混来说,法律命题本身是清晰的,但它用它来证立相关的特定法律命题却会造成不妥当的结果。这也意味着,如果说在法律解释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说司法判决是从先在的法律命题体系中推导出来的;那么在法律续造的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对先在的法律命题体系进行修正,对其中的某些命题进行重新赋值。......
2023-08-07
如果支持原告的诉讼主张,则可能损害由参照一般性社会道德而设想的命题,即“将财产遗赠与‘二奶’违背了公序良俗的原则”。此时,最小损害原则要求法官支持原告的诉讼主张。因此,我们说,遵循最小损害原则的法律续造能够解决至少大部分的语用含混。......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