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天祝土族《格萨尔》:凉州文化精髓

天祝土族《格萨尔》:凉州文化精髓

【摘要】:天祝土族《格萨尔》源于藏族《格萨尔》,又不同于藏族《格萨尔》,具有鲜明的土族特色,蕴含着大量的土族传统文化。天祝土族《格萨尔》仅次于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之后居第三位。2007年,天祝土族《格萨尔》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翻开了传承这一巨著历史性的崭新一页。其子王国明,为天祝土族《格萨尔》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格萨尔》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中的一块瑰宝,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长的英雄史诗。它起源于藏族,后来传播到蒙古、裕固等民族,并在传唱的过程中不断进行修改、补充和再创造,逐步形成具有本民族特色、渗透本族文化的英雄史诗。天祝土族《格萨尔》源于藏族《格萨尔》,又不同于藏族《格萨尔》,具有鲜明的土族特色,蕴含着大量的土族传统文化。天祝土族《格萨尔》仅次于藏族《格萨尔》和蒙古族《格斯尔》之后居第三位。天祝土族《格萨尔》主要讲述格萨尔从神子到人子,从天界到人间,从一个普通的人到部落首领,尔后,降妖除魔,反对侵略,保卫家园;扩大财富,改善生活,带领百姓从畜牧到农耕,从贫困走向富裕的过程……艺术地再现了古代土族人民的创业史。

天祝土族《格萨尔》是以诗歌散文、吟唱和道白相结合的方式将现实生活中的故事、神话、谚语、格言等融为一体进行传唱,用藏语演唱,用土语道白或解释(有时也用汉语解释)。演唱前后均要煨桑点灯,祷告神佛。演唱者与听众要穿戴整齐,场地要卫生干净。演唱时,一般是1至3位艺人同场演唱,有合唱、对唱及问答,堪称生动鲜活的口头表演艺术。

1987年,西北民族大学教授王兴先邂逅了天祝土族《格萨尔》传承人更登什加,从此与其结下不解之缘。经过多年的抢救和整理工作,他们先后录制了200多盘磁带和大量的影像资料,编辑出版了《土族〈格萨尔〉》,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2007年,天祝土族《格萨尔》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翻开了传承这一巨著历史性的崭新一页。年近90岁的更登什加,是天祝境内唯一能够演唱完整的土族《格萨尔》的民间艺人,他从父亲杨增那儿接过接力棒,并通过自身不断的探索、创新与补充,使演唱的内容更丰富,故事情节更生动。其子王国明,为天祝土族《格萨尔》的搜集、整理、翻译和研究工作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