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华锐藏族民歌:凉州文化的瑰宝

华锐藏族民歌:凉州文化的瑰宝

【摘要】:华锐藏族民歌作为华锐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藏文字出现以前,就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以唱词洗练、富有文学性、旋律优美动听而著称。拉伊,即情歌,在华锐藏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数量之多、流传之广不亚于酒曲。大量的华锐藏族民歌由于无人组织搜集整理和挖掘,面临自生自灭状态。

华锐藏族,世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在地理文化意义上还包括甘肃省肃南县,青海省门源县的仙米乡、珠固乡以及互助县、大通县的部分地域。华锐藏族民歌作为华锐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藏文字出现以前,就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以唱词洗练、富有文学性、旋律优美动听而著称。最初发源于当地群众的口头创作,自公元7世纪藏文字应用推广后,经文人整理、提炼和再创造,更具艺术感染力,从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华锐藏族民歌分为勒和拉伊。勒,也称酒曲、家曲,一般句数不等,有三、五、六句,多至十余句,每句的音节相等,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相互对仗,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早在8世纪,这种民歌形式就有了文字记载。拉伊,即情歌,在华锐藏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数量之多、流传之广不亚于酒曲。其曲调悠长婉转,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唱法较多。

情歌有对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建立的深厚感情的表白,有对封建婚姻反抗的大声疾呼,有寻求幸福爱情的深深渴望,也有恋人失意的痛苦……凡此种种,表现了青年男女间的情感历程。

劳动歌是在平时的劳动生活中唱的,其内容反映了劳动项目、方法等,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劳动兴趣,解除疲劳,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勤劳吃苦的品质。

生活歌内容广泛,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略有见面歌、赞颂歌、临客歌、兴世歌、酒歌、逗趣歌、讽嘲歌、祝福吉祥歌、思恩歌等。

学问歌主要有《医药歌》《天文历算歌》两种。前者采用问答方式,介绍了800多种治疗各种疾病的藏医药药物和施药知识,后者唱天文历算方面的学问,是研究藏族古代医学和天文历法的珍贵资料。

历史歌保存下来的有《创世纪》《格萨尔大王歌》等,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其中《创世纪》在天祝藏区流传很广,影响颇大。叙事歌有情节、人物,但大多已失传,流传下来的数量有限。

舞蹈歌主要有则柔、锅庄。则柔是一种表演歌舞,有两妇女演唱、四人以上的男子集体歌舞、男女对唱表演这三种形式。华锐藏区原生的锅庄歌舞已不多见,多是由康巴藏区和青藏区流传而来的。

华锐藏族民歌源远流长,自成体系,艺术手法上和其他民歌相比既有着共同性,也有独到之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联想,形式上以格律体为主,非常讲究韵味。华锐藏族民歌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情感、奇妙丰富的想象、生动朴实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唱词、抑扬顿挫的音调,在民间传唱,生生不息,承载着华锐藏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幅反映华锐藏族语言、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理想愿望的历史画卷。

华锐藏族民歌浩如烟海,到21世纪初在华锐藏区流传的只是沧海一粟,大部分已在岁月的更迭和历史的迁延中散失,就是流传下来的大部也已面目全非、残缺不全,有的也只是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内容。大量的华锐藏族民歌由于无人组织搜集整理和挖掘,面临自生自灭状态。虽有成长起来的为数不多歌手仍在说唱,延续着华锐藏族民歌的生命,但所记的数量已很有限,加之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华锐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植根的土壤越来越贫瘠,甚至在逐渐消失。

2008年,“华锐藏族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天祝县高度重视其传承和保护工作,截至2011年,搜集整理了3000余首民歌和50余种民歌调类,整理出版了70余万字的《藏曲珠海之宝》;又于2010年翻译出版了30余万字的《华锐民歌词曲精粹》。从2010年暑期开始,天祝县藏语办面向社会积极举办藏语培训班,组织人员传授华锐方言以及华锐民歌,同时安排华锐民歌进校园活动,通过学生的传承学习,起到保护华锐民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