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卫儒学当年招生,11岁的李锐报考“童子试”,考中就读,是文庙儒学历史上第一批学生。按照科举规定,李锐应该由凉州卫儒学推荐参加在西安贡院举办的乡试。分明填写自己“贯陕西凉州卫籍”,却又是湖广乡试的中式举人,这在科考史上实属罕见。这也只能侧面说明,李锐成年后,已经随家迁居到湖北了。皇帝震怒,彻查礼部办差人员,李锐疑遭牵连被罢职。......
2023-08-07
华锐藏族,世居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在地理文化意义上还包括甘肃省肃南县,青海省门源县的仙米乡、珠固乡以及互助县、大通县的部分地域。华锐藏族民歌作为华锐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藏文字出现以前,就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以唱词洗练、富有文学性、旋律优美动听而著称。最初发源于当地群众的口头创作,自公元7世纪藏文字应用推广后,经文人整理、提炼和再创造,更具艺术感染力,从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华锐藏族民歌分为勒和拉伊。勒,也称酒曲、家曲,一般句数不等,有三、五、六句,多至十余句,每句的音节相等,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相互对仗,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程式。早在8世纪,这种民歌形式就有了文字记载。拉伊,即情歌,在华锐藏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数量之多、流传之广不亚于酒曲。其曲调悠长婉转,表现手法委婉、含蓄,唱法较多。
情歌有对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建立的深厚感情的表白,有对封建婚姻反抗的大声疾呼,有寻求幸福爱情的深深渴望,也有恋人失意的痛苦……凡此种种,表现了青年男女间的情感历程。
劳动歌是在平时的劳动生活中唱的,其内容反映了劳动项目、方法等,能够激发劳动者的劳动兴趣,解除疲劳,反映了劳动人民热爱劳动、勤劳吃苦的品质。
生活歌内容广泛,反映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大略有见面歌、赞颂歌、临客歌、兴世歌、酒歌、逗趣歌、讽嘲歌、祝福吉祥歌、思恩歌等。
学问歌主要有《医药歌》《天文历算歌》两种。前者采用问答方式,介绍了800多种治疗各种疾病的藏医药药物和施药知识,后者唱天文历算方面的学问,是研究藏族古代医学和天文历法的珍贵资料。
历史歌保存下来的有《创世纪》《格萨尔大王歌》等,具有非常珍贵的价值,其中《创世纪》在天祝藏区流传很广,影响颇大。叙事歌有情节、人物,但大多已失传,流传下来的数量有限。
舞蹈歌主要有则柔、锅庄。则柔是一种表演歌舞,有两妇女演唱、四人以上的男子集体歌舞、男女对唱表演这三种形式。华锐藏区原生的锅庄歌舞已不多见,多是由康巴藏区和青藏区流传而来的。
华锐藏族民歌源远流长,自成体系,艺术手法上和其他民歌相比既有着共同性,也有独到之处,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双关、联想,形式上以格律体为主,非常讲究韵味。华锐藏族民歌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情感、奇妙丰富的想象、生动朴实的语言、通俗易懂的唱词、抑扬顿挫的音调,在民间传唱,生生不息,承载着华锐藏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史,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是一幅反映华锐藏族语言、生活习俗、风土人情、理想愿望的历史画卷。
华锐藏族民歌浩如烟海,到21世纪初在华锐藏区流传的只是沧海一粟,大部分已在岁月的更迭和历史的迁延中散失,就是流传下来的大部也已面目全非、残缺不全,有的也只是只知其名而不知其内容。大量的华锐藏族民歌由于无人组织搜集整理和挖掘,面临自生自灭状态。虽有成长起来的为数不多歌手仍在说唱,延续着华锐藏族民歌的生命,但所记的数量已很有限,加之受现代文明的冲击,华锐民族文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植根的土壤越来越贫瘠,甚至在逐渐消失。
2008年,“华锐藏族民歌”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后,天祝县高度重视其传承和保护工作,截至2011年,搜集整理了3000余首民歌和50余种民歌调类,整理出版了70余万字的《藏曲珠海之宝》;又于2010年翻译出版了30余万字的《华锐民歌词曲精粹》。从2010年暑期开始,天祝县藏语办面向社会积极举办藏语培训班,组织人员传授华锐方言以及华锐民歌,同时安排华锐民歌进校园活动,通过学生的传承学习,起到保护华锐民歌的作用。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凉州卫儒学当年招生,11岁的李锐报考“童子试”,考中就读,是文庙儒学历史上第一批学生。按照科举规定,李锐应该由凉州卫儒学推荐参加在西安贡院举办的乡试。分明填写自己“贯陕西凉州卫籍”,却又是湖广乡试的中式举人,这在科考史上实属罕见。这也只能侧面说明,李锐成年后,已经随家迁居到湖北了。皇帝震怒,彻查礼部办差人员,李锐疑遭牵连被罢职。......
2023-08-07
(一)藏族民歌经典赏析北京的金山上知识阅读箭歌是藏族民歌中的风俗歌曲,在藏语中称“达鲁”,多流行于西藏东南部林区。其民间音乐,以丰富的内容、多变的形式、鲜明的风格受到人们赞誉,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一颗灿烂夺目的明珠。另外,苗族歌曲只有五个调。千百年来,歌是这个民族的灵魂,歌是这个民族的寄托。“饭养身,歌养心”成为侗乡广为流传的谚语,情节生动、想象离奇的侗族民歌反映了侗族人对歌的深厚情结。......
2023-11-01
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在民国时期曾来武威视察。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接踵而至,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于右任一行抵达武威后,游古迹、览名胜、访同乡、拜前贤,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以卖凉面为生的武威人郭中藩,擅长字画,属市井中之雅人。......
2023-08-07
概括起来,咏凉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热情讴歌了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凉州一直是我国西北战略要地,历史上一向为兵家所倚重。咏凉诗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凉州多民族生活的图景,其中唐代的咏凉诗最引人入胜。咏凉诗中还有不少作者,虽非名家,但因久居凉州,或者本来就是凉州人,对凉州的山山水水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其作品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2023-08-07
26岁的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与乔知之率领的北征军。但在七月,陈子昂却离开军队独自南返。在陈子昂的眼中,那时凉州的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陈子昂的这段话,是了解初唐时期凉州边防、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可见,陈子昂在回归的过程中,对张掖、凉州的军事力量、粮草储备、边防潜在的危险等进行了详细考察。......
2023-08-07
唐末,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不久,由于归义军内乱,再加上黄巢起义,凉州又与中原隔绝,出现了自立政权的情况。至五代时期,凉州地方虽屡屡派人请命,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无力管辖凉州,导致凉州政局动荡,州官更迭频繁。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申师厚的上任成了凉州与中原关系的重大转折点。由于凉州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矛盾错综复杂。......
2023-08-07
自1036年起,党项族控制凉州地区之后,形势逐渐稳定,经济状况亦渐有所好转。这些出土文物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凉州地区经济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建筑工业亦有很大发展。这都表明西夏建国后,凉州地区在砖木建筑工艺上的水平也是很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佛教文化比较兴盛。1094年,夏崇宗大力修复因地震倾颓的凉州护国寺,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2023-08-07
但除了葡萄,凉州的白柰也是名声显赫。曹植看到凉州白柰,觉得这个东西太珍贵了,只配皇帝享用,自己和大臣们不配接受赏赐,便诚惶诚恐上表推辞。大意是,魏明帝曹叡赐给王公大臣一盒白柰,曹植上书致谢说:当天晚上,大殿宣诏,赐给臣等凉州白柰,白柰平常在夏天成熟,现在却长在冬天。意思是凉州产的一种白柰,在冬季成熟,果实为碧绿色。......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