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凉州攻鼓子:西部鼓魂鼓舞,独特风格,获奖屡次

凉州攻鼓子:西部鼓魂鼓舞,独特风格,获奖屡次

【摘要】:攻鼓子也称滚鼓子,是流行于武威市凉州区北乡一带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攻鼓子的表演特点是打起鼓来要手到、眼到、神到,姿态潇洒,干净利落,稳健大方。现在,攻鼓子作为地方特色鼓舞,经常参加各种节令表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凉州攻鼓子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革新,使之日臻完美,并多次参加省内外的节会表演,因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而屡次获奖,被誉为西部“鼓魂”。

攻鼓子也称滚鼓子,是流行于武威市凉州区北乡一带(主要是四坝镇)的一种民间鼓乐舞蹈。据说这是一种古代军旅出征的乐舞遗存,也有人认为是为阵亡将士超度亡魂、祈祷神灵的古老鼓舞。四坝镇农民不断挖掘整理,革故鼎新,代代相传。四坝攻鼓子,与一般腰鼓、扇鼓、太平鼓的风格迥然不同,演员的服饰以黑色为主,阵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奔、腾、跳、挪式的对打、互打等,舞姿庄重雄浑、气势磅礴,从它的化妆到表演,都给人以威武雄壮、粗犷豪放的美感,具有强烈的西部特色。

攻鼓子的表演特点是打起鼓来要手到、眼到、神到,姿态潇洒,干净利落,稳健大方。它的基本打法可以用四句口诀来概括:“双手胸前划弧线,交错击鼓轮换翻,上前踏地凭脚力,挺胸抬头身不弯。”你看,一队雄壮的古代武士,黑衣、黑裤、黑靴、黑幞头,身背羊皮长鼓,手执枣木鼓槌,在一阵由轻而重,由缓而急,初似铮鏦流泉,渐如惊雷奔电的隆隆鼓声中起舞,那整齐划一、沉着稳健的步伐,那一往无前、冷峻刚毅的神情,那力贯千钧、震人心魄的击鼓动作,还有那忽而如雁翎般展开、忽而如长蛇般疾冲、忽而旋走太极、忽而列成方阵的进退变化,把人们带进了金戈铁马的古战场,如闻刀枪撞击,如见铁骑突奔。表演攻鼓人数不限,一般由数十名到上百名精壮男子组队,每年正月,由社火队组织,走乡串户进行表演,有时还要进行击鼓表演,叫作“会鼓子”。会鼓子的场面十分壮观,每队鼓子都有一个领队指挥,几十队甚至上百队鼓子汇在一起,由数十面大鼓配合协调节奏,外加锣镲烘托气氛。几百人同敲一个鼓点,同走一种步伐,游走变化,配合默契,进退开合,和谐统一,形成一种排山倒海、雷霆万钧之气势。现在,攻鼓子作为地方特色鼓舞,经常参加各种节令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对凉州攻鼓子这一民间艺术进行了系统地整理和革新,使之日臻完美,并多次参加省内外的节会表演,因风格独特、气势恢宏而屡次获奖,被誉为西部“鼓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