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坡魏晋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南营村。1986年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对该墓区进行调查、了解,根据现场暴露遗物和当地群众反映的出土文物考证,为魏晋时期的一处墓葬区。1981年9月10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表是一件罕见的纪年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凉州墓表石刻中年代最早的。......
2023-08-07
在武威六中西侧、钟楼巷东端,有一座古色古香但显破败的民国建筑。它的建筑年代,比凉州植物园里的蝴蝶楼还要早8年。这座建筑,就是贾坛故居。
贾坛故居,建于民国十九年(1930),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原来位于北大街中心巷34号,因城市建设需要,整体、原貌搬迁于武威六中西侧。
该故居南北长约40米,东西宽约30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故居为土木结构,双套四合院。外院由街门、倒座和东西厢房组成。街门面阔一间,装板上有“望春长沙”字迹,由曾任凉州知府、甘凉兵备道的王步瀛于1919年题写。影壁上的壁画已经漫漶不清,两侧刻写有对联一副:传家德谊敦三物,华国文章本六经。影壁左边的前院门上有“诗书门第”匾额。里面有倒座和左、右厢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前出廊。后院有垂花门,里面由东西厢房和堂屋组成,堂屋面阔五间,进深一间,前出廊,为两层楼阁式。院内砖雕、木雕非常精致,代表了当时的雕刻水平及艺术风格。
在民国年间的武威城,能拥有这样一座精致的院落,其主人不是商贾大家,便是豪门权贵。那么,贾坛是何许人也?
贾坛(1862—1941),字杏卿,武威县城关镇人。贾坛的父亲常年经商,家境富裕。贾坛兄弟三人,哥哥贾坤在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中举。弟弟贾垣一生从商,民国初任武威县商会会长。相对而言,贾坛却是大器晚成,他在1902年才中了秀才,还被封了个文林郎的头衔,那时他已经41岁了。此后,由于贾坛在商业和社会民生方面的出色表现,民国初至民国二十年,任武威县参议会参议员,同时接替弟弟贾垣担任武威县商会会长。
贾坛出身于商贾之家,能书善画,酷爱金石文物。他为武威地方事业做出的许多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振兴武威农林事业。民国初年,贾坛创办凉州实验农场一处,并担任农会会长,大力培育果木、花卉、麦种等,为武威农林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二是赈灾济民。1928—1929年,武威大旱,庄稼颗粒无收,饥民成群结队。武威商会决定开展赈灾行动,贾坛协同地方人士,动员商号、大户募捐粮食,开办舍场,救济灾民。
三是重视地方教育。面对武威部分学校办学经费不足的实际困难,贾坛作为商会会长,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他常常为教育事业带头集资,以解决办学经费。
四是保护地方文物。这是贾坛一生最引以为豪、也是最值得让人们记住他的地方。
1915年4月,武威南营青嘴喇嘛湾唐代弘化公主墓被当地群众掘开,墓志被人藏匿。弘化公主,也叫光化公主,武则天时,改封西平大长公主。弘化公主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出生在唐王朝宗室家中。贞观十四年(640),年仅18岁的她,远离长安,下嫁少数民族吐谷浑首领慕容诺曷钵。她是唐朝开国以后第一位下嫁周边少数民族的公主。墓志记载,弘化公主入吐谷浑58年,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贡献了毕生,去世后葬于今武威南营青嘴湾。贾坛知道后,心急如焚,四处寻访,终于将墓志找回,保存在文庙文昌宫,现为国家一级文物。
1927年武威发生大地震,文庙建筑大半震毁。贾坛多方筹资动工维修,身负主事之责。1931年,武威文庙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贾坛任委员,并被公推为维修文庙主事。现在的文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34年,贾坛与唐发科在永昌石碑沟村发现“元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残碑。碑刻立于元顺帝元统二年(1334),是为了纪念元朝宰相、御史大夫帖睦儿不花祖先的功勋而立的,碑正面为汉文,背面为回鹘文,碑文由元代著名大文学家虞集撰文。此碑在清朝时埋没地中,后被当地群众挖出,上下两端凿为碾磨。1933年秋,仅有的中段又在当地出土。1934年,贾坛与唐发科几经周折,寻得半块石碑,将残碑用牛车移置文庙保存。那一年,正是“元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立碑600周年。
梳理着贾坛的这些事迹,我们不由肃然起敬。可以说,贾坛为抢救、保护家乡文物,维修家乡历史古迹,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941年,贾坛去世,享年80岁。
如今,站在破败的贾坛故居面前,我们感慨万千。这座院落的主人,曾经用自己的一生,用无私的爱心,付出大量心血和汗水,保护过无数武威文物。可是,几十年来,他曾经的故居,却默默无闻、茕茕孑立地坐落在那儿。
贾坛早已远去,但故居还在,精神家园还在。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东山坡魏晋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南营村。1986年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对该墓区进行调查、了解,根据现场暴露遗物和当地群众反映的出土文物考证,为魏晋时期的一处墓葬区。1981年9月10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表是一件罕见的纪年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凉州墓表石刻中年代最早的。......
2023-08-07
自1036年起,党项族控制凉州地区之后,形势逐渐稳定,经济状况亦渐有所好转。这些出土文物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凉州地区经济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建筑工业亦有很大发展。这都表明西夏建国后,凉州地区在砖木建筑工艺上的水平也是很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佛教文化比较兴盛。1094年,夏崇宗大力修复因地震倾颓的凉州护国寺,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2023-08-07
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在民国时期曾来武威视察。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接踵而至,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于右任一行抵达武威后,游古迹、览名胜、访同乡、拜前贤,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以卖凉面为生的武威人郭中藩,擅长字画,属市井中之雅人。......
2023-08-07
唐末,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不久,由于归义军内乱,再加上黄巢起义,凉州又与中原隔绝,出现了自立政权的情况。至五代时期,凉州地方虽屡屡派人请命,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无力管辖凉州,导致凉州政局动荡,州官更迭频繁。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申师厚的上任成了凉州与中原关系的重大转折点。由于凉州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矛盾错综复杂。......
2023-08-07
概括起来,咏凉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热情讴歌了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凉州一直是我国西北战略要地,历史上一向为兵家所倚重。咏凉诗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凉州多民族生活的图景,其中唐代的咏凉诗最引人入胜。咏凉诗中还有不少作者,虽非名家,但因久居凉州,或者本来就是凉州人,对凉州的山山水水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其作品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2023-08-07
但除了葡萄,凉州的白柰也是名声显赫。曹植看到凉州白柰,觉得这个东西太珍贵了,只配皇帝享用,自己和大臣们不配接受赏赐,便诚惶诚恐上表推辞。大意是,魏明帝曹叡赐给王公大臣一盒白柰,曹植上书致谢说:当天晚上,大殿宣诏,赐给臣等凉州白柰,白柰平常在夏天成熟,现在却长在冬天。意思是凉州产的一种白柰,在冬季成熟,果实为碧绿色。......
2023-08-07
李益,字君虞,甘肃武威人,唐代著名诗人。827年,李益任礼部尚书,两年后去世,享年81岁。李益存诗189首,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李益初与艺妓霍小玉相恋,立下结为终身伴侣的誓言。霍小玉日夜思念,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成疾。此文一出,李益遂背负薄幸的千古骂名。此评论,让宋人对李益负心一事深信不疑。但此举并未冲淡人们对李益的骂名。......
2023-08-07
26岁的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与乔知之率领的北征军。但在七月,陈子昂却离开军队独自南返。在陈子昂的眼中,那时凉州的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陈子昂的这段话,是了解初唐时期凉州边防、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可见,陈子昂在回归的过程中,对张掖、凉州的军事力量、粮草储备、边防潜在的危险等进行了详细考察。......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