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是近代有抱负、有见解的政治家,深知吏治的良窳对于国家治乱兴衰的重要作用。左宗棠并不一味地谴责百姓“大逆不道”,而是承认吏治败坏、“官逼民反”的事实,从而主张整饬吏治,并把“饬吏治”放在“修军政”之先,并提出了一套整饬吏治的标准与原则。......
2023-07-20
牛鉴(1785—1858),字镜堂,号雪樵,甘肃武威人。清嘉庆十九年(1814)考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散馆,授编修。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任国史馆纂修。清道光三年(1823)二月,迁御史、给事中。五月丁母忧,奉柩归葬。清道光四年(1824)主讲榆林书院。清道光六年(1826)进京补官。清道光十一年(1831)后,历任云南粮储道、山东按察使、顺天府尹、陕西布政使等职。清道光十六年(1836)冬,因与巡抚不合,请病假归乡。清道光十八年(1838)五月,授江苏布政使。道光十九年(1839)三月,代理江苏巡抚。八月补授河南巡抚。
牛鉴一到河南,立即整顿吏治。凡文武官员的年终考语,都须经过他亲自考察德才情况,查阅各人办过的文书档案,听取百姓的意见,据实填写。地方官员工作勤恳踏实,成绩显著的,他要呈请分别嘉奖;不能胜任现职的,他要呈请立即罢免;有劣迹被指控的,他要亲自查办,不徇私情。
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三月至五月,河南旱象严重。六月,突然下了大雨,陕州(今河南陕县)万锦滩一段黄河连续涨水,不到两天,河水竟涨到9尺6寸。省城开封在黄河南面,地势犹如一个锅底。城北原来有护城堤,距城有8里地。护城堤北面就是河堤,距城20多里。而正河距河堤还有10多里。这时候,城下面的南厅滩涨到几乎与堤一样平,滩内的村庄被水淹没了。牛鉴派人雇上船只,带上钱钞和大饼进行赈救。又立即通知沿河厅讯,加强防守。
六月十六日,下南厅祥符上汛三十一堡南岸决口,河水直逼省城北门。牛鉴赶到黄河决口现场,暂驻祥符六堡,调集下游防汛的官员赶紧抢筑河堤。第二天,大水包围了省城。3天以后,牛鉴乘小船到城下,用绳子攀越城墙,进城一看,各街巷积水有几尺深,一些不法之徒乘机抢劫,全城商人罢市。他当机立断,将首恶分子斩首示众,并张贴布告,命令各商贩不得乘人之危以高价勒索受困灾民。他又派官员、士绅在城内分段抗洪,买芦席、干粮以救难民。并调人在城外挖沟排水,准备船和粮食,以救济流离失所的灾民。
六月二十三日,洪水泛滥,10多尺高的浪头直冲护城堤向下倾泻,正河下游断流,省城危在旦夕。牛鉴派人从各产粮区购买、调运了足够的粮食,以救济灾民。七月初十日下大雨一昼夜,水浪直拍北门、西门,洪水突然涨高了4尺,几乎与城墙一样高。自发洪水以来,万锦滩涨水13次,为历来所罕见。开封城内到处都是水塘,街道变成了河流。牛鉴率文武官员分段抛筑河堤,并设法疏通水路。七月十九日半夜,西北城墙塌陷,水围几丈深,人心惶恐,流言四起,牛签伏地痛哭,为民祈祷。全城1万多市民自动集结,一队运土,一队运砖,回民自动组成一队分路抢险。两天之后砖石、土等料已经用完,城墙到处断裂,全城人民已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一天中午,忽然从曹考厅运来了几船物料,牛鉴立即督工筑城。根据自然规律,凡是秋天的洪水一过白露节,水势就会逐渐减退。这一天恰好节交白露,因此人心逐渐安定了下来,这时候,朝廷突然下达了搬迁省会的诏命。牛鉴奏称,我们一月以来固守这座危城,幸好没有发生大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人心维系”。如果一听到省城迁移,黎民各自逃生,孤城谁来驻守?恐怕省会来不及搬迁,大水会灌满全城,坏人会乘机抢劫,那时官方号令无人听从,老百姓将会遭殃,后果是不堪设想的。道光帝采纳了这个意见,让他们保护好省城。
河东河道总督文冲奏称,省城西北隅极危险,他建议搬迁省城。幸亏有钦差大臣王鼎、慧成等到现场勘察,据实上奏,认为牛鉴所奏情况属实,所提的建议也是正确的。于是诏命将文冲革职由王鼎代理河东河道总督,与牛鉴和衷共济,修筑堤坝,增高加厚不几天,洪水平息,河水归道,城内人民各自归家团聚。
九月初五日,牛鉴接到署理两江总督的诏命。在他离开赴任的前一天,有1000多父老守着他的官署衙门,垂涕挽留,一夜都不愿散去。牛鉴绕道启程,“沿途跪送者不绝”。
牛鉴任两江总督时,英国军队侵扰沿海疆域已有3年之余。前任两江总督裕谦在宁波战斗中以身殉国。道光帝认为英国军队主力在浙江,必须用重兵才能剿除,于是派清王朝宗室奕经任扬威将军,侍郎文蔚为参赞,赴浙江剿办。派两江总督牛鉴防堵江苏各海口。
牛鉴于道光二十一年十月初二日到达苏州。第二天就到上海至宝山一段查看各海口情形。道光二十二年春天,扬威将军奕经遭到失败。前已革职的伊里布这时又以七品官衔,随杭州将军耆英来到浙江。而伊里布以前在浙江曾释放过英国俘虏目安土德。五月初一日,牛鉴到海塘和提督陈化成督促备战。截至初六日,英军停泊在吴淞口的各类船只共有70多艘。五月初八日,牛鉴督战,提督陈化成奋勇抵抗,击沉英国火轮船3只,三桅船1只,击断三桅船高桅一段,打死敌军400余人。但是敌军继续,大炮齐轰,西炮台及江面上的战舰都被轰破。提督陈化成传话,大势已去,请牛鉴及早撤退,好策划后事。眨眼之间,陈化成牺牲在大炮台上。牛鉴退到嘉定,宝山、上海相继失陷。他估计敌军将会进一步窥探苏、松,于是驻在昆山,收溃兵2400多,分防江汊,以保卫苏、松。五月十四日半夜,敌军攻陷镇江府城,“居民被掳掠烧杀,非常惨苦”。六月二十九日,英军到达下关。七月初七、初八日,英军向伊里布提出条件。七月十四日,清方代表耆英全部承认英方所提条件。并奏请批准。七月二十四日,《南京条约》正式签字。牛鉴虽未在条约上签字,但以他为首的地方官吏,参与了这一签字活动。九月,牛鉴以丧权辱国、贻误封疆罪被革职逮捕,判处死刑。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十六日获赦释放。
牛鉴被释放后,到河南中牟河工程效力。工竣,授予七品官衔。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回原籍武威闲居。清咸丰三年(1853),以五品官衔任河南按察使。清咸丰四年(1854),参与镇压捻军起义。清咸丰五年(1855)加二品官衔,以病老请回原籍。清咸丰八年(1858),卒于家中。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左宗棠是近代有抱负、有见解的政治家,深知吏治的良窳对于国家治乱兴衰的重要作用。左宗棠并不一味地谴责百姓“大逆不道”,而是承认吏治败坏、“官逼民反”的事实,从而主张整饬吏治,并把“饬吏治”放在“修军政”之先,并提出了一套整饬吏治的标准与原则。......
2023-07-20
由于情势紧急,他们一怒之下,忽地变成了九条牤牛,昼夜不停地用犄角豁,用四蹄刨,一直把洪水引到涧河,泄入渤海。他们开成的河,就是现在从水库流过唐山市区的陡河。后人为纪念他们牺牲奉献、造福乡里的精神,就把这条河起名叫牤牛河。至今,当地仍把陡河上游称为牤牛河,榛子镇大桥叫牤牛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陡河村有一庙宇,庙门有副楹联是:“黑水牛蹄国,万丈陡牛河”。可能是人们对牤牛开河的一个纪念和颂扬。......
2023-06-18
夫将不心制,卒不节动,虽胜,幸胜也,非攻权⑧也。兵力过于分散的时候,进攻的力量就会减弱;军心疑惑纷纷动摇时,士气就会涣散背离。如果军中将士之间意见不同,而且空话连篇,将领丧失威严,士兵不再进行常规训练而惰怠懒散,这种状态下,交战必定会流血失败。是故知胜败之道者,必先知畏侮之权③。对士兵的仁爱在于能让他们服从;将领的威信要从上面树立。曲胜,言非全也,非全胜者,无权名。......
2023-08-04
(三)甘肃吏治人才的改良与吏治环境的好转历来国家与事业的兴盛,主要靠发挥人才的群体作用。左宗棠就是以“廉干”为标准,在甘肃引用和培养了一批吏才,促进了甘肃吏治民风的改变和好转的。[85]由这一段话可以看出左宗棠在甘肃整饬吏治的实况和甘肃吏治人才成长的情况。尽管如此,甘肃吏治较前大有好转,甘肃廉政建设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却是不争的事实。左宗棠整饬甘肃吏治的努力,基本上为甘肃的开发与发展创造了这......
2023-07-20
牛弘年少生活流离,为官后依然俭朴,侍奉皇帝尽到礼节,对待下属宽容仁厚,不善言谈却恪尽职守,史载“学优而仕,有淡雅之风,怀旷远之度,“被称为”大雅君子”。但牛弘听了,神色丝毫不变,随口说道:“那就做成牛肉干吧。”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射牛不问”的故事。牛弘知道弟弟射死了自己珍贵的牛,仍然面不改色,不多问,平静地交代应该做成牛肉干以便食用,对弟弟的过错并不打算追究,可见豁达宽容之心!......
2023-11-27
岳飞的部将牛皋是员猛将,也是员福将,他醉酒破敌的故事广为流传。岳飞即以大将余化龙、杨虎领兵解救汜水关;自己则亲提大军,以大将牛皋为先锋,急救藕塘关。金节看牛皋已有八九分醉意,又见外边的军士来报:“金兵来犯关了!”金节无奈,只得取来一坛陈酒,放在他面前,牛皋双手捧起吃了半坛。家将慌忙将剩下的半坛酒送到牛皋面前,牛皋双手捧着乱吃。......
2023-08-07
背景描述受市教研室指派,要求上一节经典课文公开课,并与宣城市名师——宣城中学赵庭芳老师同台执教,我选择了朱自清先生的经典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也是如此。像这篇《荷塘月色》,我是抓住时间,像跟着朱自清一起走。......
2023-07-21
(二)左宗棠对甘肃吏治的整饬1.左宗棠在甘肃的用人标准与吏治原则左宗棠在甘肃时曾指出:“窃维治乱安危,虽关气数,而拨乱反治,扶危就安,则必人事有以致之。”左宗棠衡量人才的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居首”。左宗棠认为整饬吏治、任用官员最根本的问题是要注重实效,切合实际。左宗棠认为,对于吏治“非随时考察,分别汰留,树之风声,正恐人心趋向不专,仍难收激扬澄叙之效”。左宗棠对这一点认识得非常清楚。......
2023-07-2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