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益,字君虞,甘肃武威人,唐代著名诗人。827年,李益任礼部尚书,两年后去世,享年81岁。李益存诗189首,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李益初与艺妓霍小玉相恋,立下结为终身伴侣的誓言。霍小玉日夜思念,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成疾。此文一出,李益遂背负薄幸的千古骂名。此评论,让宋人对李益负心一事深信不疑。但此举并未冲淡人们对李益的骂名。......
2023-08-07
李锐,字文盛,凉州卫人,宣德四年(1429)五月二十七日生。曾祖李原旺,系江西新淦人(今江西新干县),世居文化之乡,李原旺通算理、晓诗书。洪武初年,李原旺之子李伟到凉州卫指挥使司衙门为官,遂迁一支到凉州,落籍为民户。洪武末年,李伟调宁州府同知。李锐之父李惟址,在永乐年间以官生身份征调应天府,宣德年间升为高邮州吏目。
正统四年(1439),凉州卫“学舍”建成,即今文庙内儒学。凉州卫儒学当年招生,11岁的李锐报考“童子试”,考中就读,是文庙儒学历史上第一批学生。李锐会试试卷填报栏里也填写自己是“卫学生”。
按照科举规定,李锐应该由凉州卫儒学推荐参加在西安贡院举办的乡试。然而,李锐履历表中却记载他远赴武昌去参加湖广乡试。分明填写自己“贯陕西凉州卫籍”,却又是湖广乡试的中式举人,这在科考史上实属罕见。这也只能侧面说明,李锐成年后,已经随家迁居到湖北了。
天一阁藏明代《湖广乡试录》显示,景泰八年(1456)八月初九日,丙子科湖广乡试在武昌贡院举行,27岁的李锐参考,考取第134名举人。次年,赴北京参加天顺元年丁丑科会试,结果落第了。
天顺三年(1459)冬,李锐赴北京参加会试。次年二月初九、十二日、十五日分别参加了三场考试,主要考四书文、五言八韵诗、五经文以及策问。其中策问最为重要,明代档案中存该科策问试题,其内容为:
“皇帝制曰:朕惟治天下亦多术矣,举而行之,必有其要。……朕嗣承祖宗鸿业,孜孜图治,夙夜不遑,于礼乐刑政亦既备,举而并行之矣,而治效犹未极于盛,何欤?……子大夫潜心经史有年矣,其详著于篇,朕将采而用焉。”
这是一道英宗皇帝虚心向考生们询问治国之道的试题,言辞恳切,连续发出5个问题,要求考生一一回答。这样直白问治的考题,在明清会试策问中少见。李锐擅长礼治方面的研究,答题恰巧切中英宗心思,所以,此科考试中,李锐虽名列天下举子名单后面,却以策问优等而被主考官翰林院学士吕原、尚宝司少卿柯潜录取,判为第131名,会试中第。本科,一共考取了156人。二十六日,名单呈英宗御批。
这一科会试结束后,因策问5题考的是务实从政的问题,一大批原本被看好的文采名士纷纷落榜,于是,爆发了落第举人向皇帝御告的案子。内阁班首李贤的弟弟李让,还有一批京城官员的子弟落选,“会试举子不中者,皆怨考官。”结果引起皇帝亲自问案,细加追究,皇帝认为考官没有错,是落第举子不务实所致。三月初一清早,李锐等150人参加殿试,李锐考中三甲。
不久,朝廷挑选15名进士入翰林院,其余进士并没有外放给官,而是“令回原籍依亲读书”。因为前科所取的进士中仍然有107名没有安排,还在候补差事。李锐回到高邮州,继续研读学问,直到天顺七年(1463)正月,才被朝廷以“主事”一职安排在礼部衙门办差。
天顺七年(1463),李锐赴京补官。然而,仕途不顺,来到礼部办差几天,就遇上了癸未科会试。礼部主考,下属官员一例到贡院办差,负责考场秩序。结果,二月初九戊辰“龙日”开考,“是日大风,至晚,试院火,烧杀举子九十余人”。皇帝震怒,彻查礼部办差人员,李锐疑遭牵连被罢职。
《江西乡试录》中记载,李锐于成化元年(1465)八月再次参加了江西乡试,考中了第109名举人。但以后多次上京会试,都没考中。其中隐情,不得而知。不过,他能参加江西乡试侧面说明,36岁左右,李锐又迁了一次家,迁回了原籍新淦。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李益,字君虞,甘肃武威人,唐代著名诗人。827年,李益任礼部尚书,两年后去世,享年81岁。李益存诗189首,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李益初与艺妓霍小玉相恋,立下结为终身伴侣的誓言。霍小玉日夜思念,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成疾。此文一出,李益遂背负薄幸的千古骂名。此评论,让宋人对李益负心一事深信不疑。但此举并未冲淡人们对李益的骂名。......
2023-08-07
华锐藏族民歌作为华锐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藏文字出现以前,就以口头文学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并以唱词洗练、富有文学性、旋律优美动听而著称。拉伊,即情歌,在华锐藏族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数量之多、流传之广不亚于酒曲。大量的华锐藏族民歌由于无人组织搜集整理和挖掘,面临自生自灭状态。......
2023-08-07
阴铿才名远扬,为人谦和,德行卓伦,不论贵贱均能以礼相待。在一个寒冷的冬日,阴铿与友人同宴共饮。山东郯城人何逊写诗风格颇似阴铿,人们遂将二人之诗并称为“阴何体”。杜甫评价李白云:“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而杜甫自己诗中的一些名言警句,也是从阴铿的诗中脱化而来的。据历史记载,阴铿的文集有三卷。值得一提的是,阴铿的父亲阴子春为梁武帝时的大将军,因战功卓著,又迁信威将军,都督梁、秦、华三州诸军事。......
2023-08-07
据《宋史》记载,李遵顼为西夏宗室,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乾顺的曾孙,“齐国忠武王彦宗之子”。加之,此时国内自然灾害频发,人民家破人亡,怨声四起。由于连年用兵,西夏军费耗费巨大,伤亡严重,致使举国厌战,朝议沸腾,神宗遵顼拒绝为蒙古出兵。首先,在都城遭到围攻之时,李遵顼逃亡避难之地首选陪都西凉府是理所当然的。李遵顼出生于1163年,这时正好是其父亲齐王彦宗镇守凉州期间。......
2023-08-07
北宋宝元元年十一月,西夏正式建国后的一个月,夏景宗李元昊到西凉府进行祠神。以上史料反映了元昊到西凉府祠神的大体情况,但对于祠神的对象及地点在西凉府何地没有明确记载。元昊这次祠神并非惯例,以后历代西夏皇帝鲜有在凉州举行类似活动。基于这种状况,元昊利用西凉府祠神之机对河西进行战略部署十分必要。......
2023-08-07
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在民国时期曾来武威视察。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接踵而至,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于右任一行抵达武威后,游古迹、览名胜、访同乡、拜前贤,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以卖凉面为生的武威人郭中藩,擅长字画,属市井中之雅人。......
2023-08-07
概括起来,咏凉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热情讴歌了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凉州一直是我国西北战略要地,历史上一向为兵家所倚重。咏凉诗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凉州多民族生活的图景,其中唐代的咏凉诗最引人入胜。咏凉诗中还有不少作者,虽非名家,但因久居凉州,或者本来就是凉州人,对凉州的山山水水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其作品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2023-08-07
726年,由于受到小人的诬陷攻击,39岁的王之涣愤然辞官而去,过了15年自由的生活。可是,任职不久,王之涣竟身患重病,不幸于742年去世,享年55岁,后葬于洛阳北原。王之涣的《凉州词》便作于其辞官居家的那15年期间,也就是727年至741年。王之涣曾做过两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是第一首。......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