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的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与乔知之率领的北征军。但在七月,陈子昂却离开军队独自南返。在陈子昂的眼中,那时凉州的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陈子昂的这段话,是了解初唐时期凉州边防、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可见,陈子昂在回归的过程中,对张掖、凉州的军事力量、粮草储备、边防潜在的危险等进行了详细考察。......
2023-08-07
藏传佛教在河西走廊的传播,从“前弘期”开始,历经“后弘期”之西夏、元、明各代,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武威城乡寺院林立,僧人众多。藏传佛教寺院主要有:天堂寺、石门寺、华藏寺、东大寺、达隆寺、祝贡寺、朵什寺、红沟寺、庄严寺、弘化寺、金刚亥母寺、白塔寺、金塔寺、海藏寺、莲花寺等。在这些寺院中,位于天祝县大通河畔的天堂寺,是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僧人众多,寺规严谨,名人辈出,为安多藏区的名寺之一。
天堂寺背靠端坐的宝瓶山,前映苍翠的照壁山,右有洁白的双螺山,左有雄奇的法幡山。大通河碧波荡漾,从寺前滚滚而过。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温和,森林茂密,物产丰富,有天祝“小江南”之雅称。寺院被山峰环抱,金瓦红墙掩映在绿茵翠柏之中。
天堂寺,藏语称“却典堂扎西达吉琅”,意为宝塔滩吉祥兴旺洲,汉语译名“朝天堂”,又名天堂寺。它的建成比拉卜楞寺还要早800多年,其前身是唐宪宗(806—822)时所建的苯教寺院,当时称雍仲寺。500年后,到元至正二十年(1360),西藏藏传佛教噶举派噶玛噶举第四代黑帽系活佛噶玛·若贝多吉(1340—1383)进京路过此地,接受当地群众的请求,降伏大通河中的“毒龙”,在扎西滩建镇龙塔108座,遂得名“却典堂”,意为宝塔滩。
自噶玛大师建塔后,藏传佛教噶玛噶举黑帽系便在此兴盛起来,古老的苯教寺院遂变为噶举派寺院。此后,噶玛噶举派红帽系也在大通河南岸建琼擦寺,与黑帽系竞相弘法。明朝中期,宗喀巴创立的格鲁派兴起,逐渐替代了宁玛、萨迦、噶举诸教派。明万历年间,青海互助甘禅寺大师丹玛慈诚嘉措,改天堂寺为格鲁派寺院。清顺治四年(1647),第四世东科多居嘉措活佛应僧俗之邀请,扩建了天堂寺并任寺主。清顺治九年(1652),五世达赖喇嘛进京路过镇羌川(今金强川)时,给天堂寺赐名“扎西达吉琅”。天堂寺极盛时,有1000余僧人,俗有“天堂八百僧”之称。清末,曾有两位研究藏学的德国学者到天堂寺莫科央增大师处学习,可见寺院影响之大。
天堂寺建筑布局合理,宏伟庄严,具有浓郁的藏族风格。全寺占地1500亩,建有僧人庄院2000多座,4000多间。经堂有大经堂、千佛殿、密宗殿、菩萨殿、佛母殿、狮身佛母殿、天王殿、文殊殿、释迦牟尼殿、护法殿、龙王殿。以上13座殿堂中,以建于清初的大经堂最为壮观,共两层,102间,囊谦17座。1980年3月1日重新开放。修建久康(释迦牟尼殿)1座,时轮经堂一座。
1999年起,在地方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多识仁波切及僧俗信众的努力下,先后重新修建了千佛殿、天堂宾馆、文殊殿、空行宫、密宗殿、嘉仪活佛囊、多识活佛囊、土祇殿、龙尊殿、小布达拉等建筑。2002年,千佛殿竣工,殿高27米,宽18.7米,内造18米高的宗喀巴大师木雕坐像,这在我国还是第一座,也是世界之最。今日的天堂寺正以它昔日的名气和崭新的面貌,吸引观光者游览。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26岁的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与乔知之率领的北征军。但在七月,陈子昂却离开军队独自南返。在陈子昂的眼中,那时凉州的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陈子昂的这段话,是了解初唐时期凉州边防、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可见,陈子昂在回归的过程中,对张掖、凉州的军事力量、粮草储备、边防潜在的危险等进行了详细考察。......
2023-08-07
海藏寺,藏语称“香尖措代”,即北部海藏寺。海藏,为佛教用语。海藏寺内有水井一处,名为“药泉井”,亦称海心,相传井水与西藏圣湖相连。久而久之,四方游客、当地民众游览海藏寺时亦进行品尝。明清以来,海藏寺就以风景优美著称当地。道出了站在海藏寺灵钧台上眺望四野的美丽景色。......
2023-08-07
但除了葡萄,凉州的白柰也是名声显赫。曹植看到凉州白柰,觉得这个东西太珍贵了,只配皇帝享用,自己和大臣们不配接受赏赐,便诚惶诚恐上表推辞。大意是,魏明帝曹叡赐给王公大臣一盒白柰,曹植上书致谢说:当天晚上,大殿宣诏,赐给臣等凉州白柰,白柰平常在夏天成熟,现在却长在冬天。意思是凉州产的一种白柰,在冬季成熟,果实为碧绿色。......
2023-08-07
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在民国时期曾来武威视察。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接踵而至,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于右任一行抵达武威后,游古迹、览名胜、访同乡、拜前贤,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以卖凉面为生的武威人郭中藩,擅长字画,属市井中之雅人。......
2023-08-07
自东汉初期开始,大量羌族移居凉州,从此凉州常常被困于羌族的侵扰。羌族是我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东汉建立后,羌族趁着局势大乱之际大举侵入了凉州领域并定居下来,开始与汉人杂居。永初四年,羌族叛乱,攻掠凉州,东汉军队多次讨伐失败。护羌校尉段颎对羌族人民进行血腥镇压,但起义仍不断发展,“寇势转盛,凉州几亡”。羌人起义最后虽被东汉政府镇压下去,但羌族攻城略地,对包括凉州在内的河西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严重破坏。......
2023-08-07
概括起来,咏凉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热情讴歌了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凉州一直是我国西北战略要地,历史上一向为兵家所倚重。咏凉诗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凉州多民族生活的图景,其中唐代的咏凉诗最引人入胜。咏凉诗中还有不少作者,虽非名家,但因久居凉州,或者本来就是凉州人,对凉州的山山水水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其作品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2023-08-07
天梯山石窟也称大佛寺,位于武威城南50公里处,地处凉州区张义镇灯山村。1986年,中国著名考古学家宿白在《考古学报》上发表了《凉州石窟遗迹和“凉州模式”》一文,正式提出了“凉州模式”。天梯山石窟开凿于北凉时期。北魏“徙凉州民三万馀家于京师”,其中有僧侣、工匠3000多人。2001年6月,天梯山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拨款维修。2005年12月24日,甘肃省举行天梯山石窟文物交接签字仪式,标志着文物正式回归武威。......
2023-08-07
唐末,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不久,由于归义军内乱,再加上黄巢起义,凉州又与中原隔绝,出现了自立政权的情况。至五代时期,凉州地方虽屡屡派人请命,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无力管辖凉州,导致凉州政局动荡,州官更迭频繁。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申师厚的上任成了凉州与中原关系的重大转折点。由于凉州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矛盾错综复杂。......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