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白塔寺:凉州文化见证地,萨班与阔端会商之处

白塔寺:凉州文化见证地,萨班与阔端会商之处

【摘要】:白塔寺,藏语称“谢尔智白代”,意即东幻化寺。白塔寺是萨班在凉州卓锡讲经处,也是阔端与萨班在凉州举行会商、达成西藏归顺中原条款和发出《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的所在地,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元朝因以喇嘛教为国教,故白塔寺佛事活动盛况空前,香火极盛,僧侣众多。元末,白塔寺遭兵乱火灾,遂逐渐败落。

白塔寺,藏语称“谢尔智白代”,意即东幻化寺。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武南镇白塔村刘家台庄,距城区20公里。《武威县志》记载:“内有大塔,四环小塔九十九,以数而得名。”亦称百塔寺。《安多政教史》记载:相传,蒙古汗国西凉王阔端为试探西藏萨班的法力,让一位幻化师幻化了一座极为庄严美妙的经堂,请萨班观赏,法王看破意图,即施展法力,使幻术师无法解除幻术,故为幻化寺。白塔寺是萨班在凉州卓锡讲经处,也是阔端与萨班在凉州举行会商、达成西藏归顺中原条款和发出《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的所在地,是西藏纳入中国版图的见证地。

白塔寺始建年代不详。元时,蒙古皇子西凉王阔端进行了大规模重修,距今已有760多年的历史了。据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凉州白塔志》记载:“城东南40里有古寺,俗名白塔,不知建于何代,原其本乃前元也;火端王(即阔端王)重修,请致帝师撒失加班支答居焉(即萨班),师后化于本寺,乃建大灵塔一座,高百余尺,小塔五十余座,周匝殿宇非一。”元朝因以喇嘛教为国教,故白塔寺佛事活动盛况空前,香火极盛,僧侣众多。萨班师徒住寺时期,寺内有令人目眩意夺的数处稀奇佛堂和拉让。元末,白塔寺遭兵乱火灾,遂逐渐败落。明宣德四年(1429),西僧妙善通慧国师锁南监参募捐重修寺塔,次年完工后,请命于朝,钦赐寺名为庄严寺。清康熙时,大塔坚固完好,小塔大多淋漓坍塌。康熙十一年(1672),凉州净宁、弘济二寺的僧侣,从番经中译出白塔之源流后,历经八载,又对寺塔修葺一新,塔院三楹,塑造供奉萨班与宝贝、达赖喇嘛诸像,大菩提佛塔49座。1927年,武威发生大地震,塔林被毁,再加上以后的人为破坏,殿宇、城垣均被拆除,现仅存大塔复钵以下残部,高约8米。塔基是边长16米的方形基座,其上为十字折角塔座,边长14米。塔座之上为复钵,塔全身系土石夯筑,并残存砖砌痕迹。塔座及复内,曾发现大量模制小塔、泥佛,明永乐时期的汉、藏文版经卷及元代银币等,还发现明宣德五年(1430)《重修凉州白塔志》和宣德六年(1431)建塔藏、汉文碑记,大塔东侧树有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重修白塔记》大石碑一通。

据《武威县志·建置志》记载:此寺范围“东西二里半,南北一里半”,周长八里。以此计算占地1400多亩,近似县城规模。四周有墙,墙高8米,宽4米,四面开门,如同城垣,并筑有8座烽墩拱卫寺院,有山门、钟鼓楼、金刚殿、三宝殿、大经堂等建筑。寺前有松林和塔林,左右有官邸、僧舍、戏楼、店铺,号称佛城,是凉州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当时殿堂内佛像诸多,造型考究,千姿百态。《安多政教史》记载,大经堂中央,供奉金刚持,左右是金刚菩萨和度母、能仁佛、二胜、无量光佛、药师佛等诸佛、菩萨、近侍子、尊者、明王。在佛殿的天花板上260个小方格井藻中,就有20尊佛像,左右各有六层光彩耀人、巧夺天工的壁画。山门及左右壁,都画有时轮金刚、五部胜乐、五部喜金刚及其上师传承等。整座佛城之宏伟,殿宇之庄严,塔林之众多,佛像造型之优美以及巧夺天工之壁画,实属国内罕见。

2000年,白塔寺修复工程启动,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建成由塔林、白塔寺遗址和“凉州会谈”纪念馆三部分组成的景区,占地22.3万平方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