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凉州文化概览:高昌王碑与西宁王碑对比

凉州文化概览:高昌王碑与西宁王碑对比

【摘要】:《高昌王碑》,全称为《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西宁王碑》,全称为《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均为元时的石刻。《高昌王碑》是为纪念高昌王帖木儿补化祖先的功勋而镌刻的石碑。高昌王本人名纽林的斤。高昌王的名字仍然是沿用他的家族在新疆高昌驻地的旧称。《西宁王碑》,立于元至正二年,保存尚完整。高昌王和西宁王碑刻,汉文端厚雄浑,回鹘文流畅自如,书法都很高超。

高昌王碑》,全称为《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西宁王碑》,全称为《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均为元时的石刻。

《高昌王碑》是为纪念高昌王帖木儿补化祖先的功勋而镌刻的石碑。此碑初发现时尚完整,由于重视保护不够,后为人毁坏,如今仅存有下段。残碑身高1.82米,宽1.73米,厚0.74米,全文36行,每行现存41字(原碑每行92字),正面为汉字,阴为回鹘文。碑文为元大学士虞集撰,书法家巎巎书。高昌王本人名纽林的斤。据碑文记述,纽林的斤为畏兀儿族,他的父亲叫火赤哈儿的斤,元世祖时为亦都护。当时的火赤哈儿的斤受命守卫火州(今新疆吐鲁番)。这里遭受叛军围攻,由于他守护有力,保护了城池,最后战死,建立了功勋。火赤哈儿的斤死后,纽林的斤继承父志。后来他率兵北征,行至永昌,见此处土沃物丰,风景秀丽,遂留居下来。由于他也建立了卓越的功绩,元仁宗封他为高昌王。高昌王的名字仍然是沿用他的家族在新疆高昌驻地的旧称。

《西宁王碑》,立于元至正二年(1362),保存尚完整。全碑分碑座、碑身、碑首3部分,高5.8米,宽1.6米,厚0.45米。碑座为龟趺,制作精致;碑首刻蟠螭,碑额篆书“大元敕赐西宁王碑”八字,为荣禄大夫、中书右丞、同知经筵事、提调国子监大都府学陈敬伯撰写。碑文为通奉大夫、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提调四方献言详定使司危素撰写,由光禄大夫、腾国公、集贤大学士张书丹。正、阴两面分别为汉和回鹘文刻成。全文共32行,满行63字。内容系记述惠宗时,元中书平章政事斡栾的父亲忻都及其先辈们历代对元朝所建立的功勋。其中对忻都生平事迹的表述尤为详尽。由于忻都及其先祖对元室建立过卓著的功勋,加之斡栾本人当时官职仅次于宰相,亦有功于元室,故元惠宗于至正十八年(1358)追封斡栾的父亲忻都为西宁王,特立此碑作为纪念。

高昌王和西宁王碑刻,汉文端厚雄浑,回鹘文流畅自如,书法都很高超。《高昌王碑》对回鹘族的源流、发展颇多阐述,故两块碑刻对研究回鹘、蒙、汉民族历史和元代书法都有重要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文物,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融合和团结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