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鲜为人知国宝:武威西夏木缘塔

鲜为人知国宝:武威西夏木缘塔

【摘要】:据了解,迄今在国内发现三处西夏墓葬,其中一处是武威。1977年在武威西郊林场平整场地时发现的两座有明确纪年的西夏单室砖墓,墓葬出土一批木器、木版画和四座木缘塔。三是西夏木缘塔对逝者记述十分清楚,有生前职位,有埋葬记事,特别详细叙述葬墓筑建“入课”时日,可见对于墓葬的重视程度。四是从两座葬墓与木缘塔的形态来看,共埋四人,各置一座木缘塔,一大三小,应为夫妻合葬墓。

“红脸的祖坟白河上。”

这是一句西夏宫廷颂诗中对西夏葬俗的描写。关于西夏的葬俗,史籍有零星记载。如《通典·边防》记载,西夏主体民族党项人“死则焚尸,名为火葬”。这说明,西夏时期葬俗是焚尸,又有坟墓,也称葬墓。

据了解,迄今在国内发现三处西夏墓葬,其中一处是武威。1977年在武威西郊林场平整场地时发现的两座有明确纪年的西夏单室砖墓,墓葬出土一批木器、木版画和四座木缘塔。其中一座木缘塔,保存完整,造型奇特,为研究西夏葬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西夏木缘塔通高76厘米,塔顶边沿宽47厘米,呈四层八角形,饰红色;分塔座、塔身、塔顶和塔刹四部分。塔座为四级八边台阶。塔身为八边柱体形,由长34厘米、宽12.5厘米、厚2厘米的8块木板合成,表面涂蓝色,每边有黄色工整梵文“陀罗尼”,并用汉文注明陀罗尼经名。塔顶为伞式八边形,每边彩绘云气纹和一个梵文字,内有墨书“故考任西经略司都案刘德仁,寿六旬有八,于天庆五年岁次戊午四月十六日亡殁,至天庆七年岁次庚辰夏十五日建缘塔,至中秋十三日入课讫”。塔刹围栏为八边形,其他相轮、覆钵、刹顶都是圆形,由下向上收分;底座周围绘有卷草纹。

武威西郊出土的两座西夏葬墓,保存了许多墓葬信息,反映出西夏民族的一些葬俗特点:

一是墓主人采用木缘塔葬具,相对较小,应是火葬墓,相似于四川西部发现的宋代小型火葬墓类。

二是火葬墓存储“森缘塔”,有记载称“灵匣”。灵匣是装骨灰用的匣子,是和骨灰盒一样的用途。这种灵匣也叫木缘塔,只是形式不同。

三是西夏木缘塔对逝者记述十分清楚,有生前职位,有埋葬记事,特别详细叙述葬墓筑建“入课”时日,可见对于墓葬的重视程度。

四是从两座葬墓与木缘塔的形态来看,共埋四人,各置一座木缘塔,一大三小,应为夫妻合葬墓。从葬墓总体分析,墓穴墓室不用彩绘壁画,而用木板作画。

五是木缘塔四周书写佛经咒语,且以梵文为主。其葬俗主要是受佛教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