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状元皇帝李遵顼避难西凉-凉州文化概览

状元皇帝李遵顼避难西凉-凉州文化概览

【摘要】:据《宋史》记载,李遵顼为西夏宗室,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乾顺的曾孙,“齐国忠武王彦宗之子”。加之,此时国内自然灾害频发,人民家破人亡,怨声四起。由于连年用兵,西夏军费耗费巨大,伤亡严重,致使举国厌战,朝议沸腾,神宗遵顼拒绝为蒙古出兵。首先,在都城遭到围攻之时,李遵顼逃亡避难之地首选陪都西凉府是理所当然的。李遵顼出生于1163年,这时正好是其父亲齐王彦宗镇守凉州期间。

据《宋史》记载,李遵顼为西夏宗室,西夏第四代皇帝崇宗乾顺的曾孙,“齐国忠武王彦宗之子”。年少时,天资聪颖,勤奋好学。及少长,博览群书,通晓经史,在书法上工于隶篆,颇有造诣。“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纯佑廷试,进士,唱名第一。”于西夏桓宗天庆十年(1203)参加科举考试,在廷试中唱名第一,被桓宗点为状元,成为西夏唯一考中进士、高中状元的皇室宗亲。1203年,其父齐王彦宗在京师病故,李遵顼奉旨承袭了齐王爵位,不久又擢升为大都督府主,统领全国军事

《宋史·夏国传》载,嘉定四年八月五日,夏襄宗安全去世,享年四十二岁。襄宗安全,本为镇守甘州的镇夷郡王,他是在罗太后帮助下,通过政变,废黜了桓宗纯祐而登上帝位的。在位六年。谥号敬穆皇帝,庙号襄宗,陵号康陵。史书记载,襄宗本来是有儿子的,名曰承祯,但其去世后登上帝位的却不是他的儿子,而是齐国忠武王彦宗之子,大都督府主李遵顼。由此可知,李遵顼在西夏皇建二年(1211)发动宫廷政变,废黜了襄宗安全,登上了西夏皇帝宝座,改元光定。金卫绍王崇庆元年三月(1212),西夏尊奉的宗主国金朝遣使,册封遵顼为夏国王,成为西夏第八位皇帝。

遵顼登上帝位后,继续承袭襄宗安全奉行的附蒙抗金的对外政策,穷兵黩武,数次发兵攻打金国。由于连年的战争,导致西夏社会经济日益凋敝,国力下降。加之,此时国内自然灾害频发,人民家破人亡,怨声四起。在其执政后期,又改变对外政策,拒绝派兵随蒙古西征,开始抗击蒙古,导致蒙古的不满,将进攻矛头直接指向西夏。西夏光定七年(1217),蒙古攻西侵花剌子模,再次向西夏征兵。由于连年用兵,西夏军费耗费巨大,伤亡严重,致使举国厌战,朝议沸腾,神宗遵顼拒绝为蒙古出兵。蒙古见西夏不听驱使,便发兵围困西夏国都中兴府,逼其就范。遵顼见蒙古突然来攻,惊恐万状,逃奔西凉府避难,只留太子德任驻守都城。直到蒙古兵退,神宗才返回国都中兴府。以太子德任等为首的抗蒙派,力谏神宗,放弃进攻金朝的政策,主张与金议和,联合金抗击蒙古,但遵顼刚愎自用,战欲极强,难以听取忠臣良将的进谏,并因此废黜了德任的储君。西夏光定十三年(1213),面对蒙古军队对都城中兴府的再次强力围攻,束手无策的神宗将皇位传位给次子德旺,自号上皇,成为西夏历史上唯一一位太上皇。西夏乾定四年(1226)五月,李遵顼殂,谥曰英文皇帝,庙号神宗,在位13年。

面对蒙古对都城中兴府的强力围攻,李遵顼为什么要向西逃亡到西凉府去避难呢?首先,在都城遭到围攻之时,李遵顼逃亡避难之地首选陪都西凉府是理所当然的。其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西凉府是李遵顼父亲齐王彦宗曾经驻守之地,也是他的出生地。

据《宋史·夏国传》记载,“宝庆二年春,遵顼殂,年六十四”。1226年遵顼去世时终年六十四岁,由此可以推算出夏神宗遵顼出生于1163年。又知遵顼是皇室齐王彦宗之子。据《西夏书事》天庆十年三月条载:齐王彦忠,“材器英敏,善骑射,饶武略,预事敢为”。1147年,因镇压国内农民起义有功的外戚任得敬上表仁宗皇帝请求自西平入朝,企图参预国政。齐王彦宗与濮王仁忠、御史大夫热辣公济等皇室宗亲向仁宗谏告:“戚臣任得敬上表请朝,其心盖为干政地也。从古外戚擅权,国无不乱,得敬虽属懿亲,非我族类,能保其心之不异乎?惟陛下察之。”仁宗纳谏后,不准任得敬入朝。1148年十一月,中书令濮王仁忠病死后,任得敬用金珠向晋王察哥行贿,察哥请仁宗召任得敬为尚书令。1150年,又为中书令。1156年,晋王察哥死,任得敬进为国相。仁忠、察哥等皇室重臣相继病死,使得任得敬在朝更加无所顾忌。任得敬当权后,开始大肆排挤打击曾经反对他入朝的皇室宗亲。任得敬因害怕齐王彦宗的才能,以流言蜚语陷害彦宗,最终其被排挤出都城,贬守凉州。在镇守凉州期间,齐王彦宗勤政爱民,民庶安乐,在郡有政绩,深受汉人、党项、吐蕃等民众爱戴畏怀。1170年,任得敬因谋反分国,其家族被仁宗诛杀后,齐王彦宗才被仁宗召入朝,担任马步军太尉,掌管军事。后病死,谥齐忠武王。据此,夏神宗父亲齐王彦宗被任得敬贬到凉州的时间应该为1156年,也就是说在1156—1170年其一直镇守凉州,在凉州任职十五年之久。李遵顼出生于1163年,这时正好是其父亲齐王彦宗镇守凉州期间。

如果李遵顼在1170年其父齐王彦宗被召回都城中兴府出任马步兵太尉时随之返回京师,遵顼至少在凉州生活了八年,在凉州度过了童年。史书记载:“(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工隶篆”。可知,他年少时勤奋好学,博览群书,有可能在凉州生活时就接收到了很好的儒学启蒙教育,为其后来在西夏桓宗天庆十年(1203)的科举考试廷试中独占鳌头、摘得状元功名奠定了良好的教育基础,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西夏时期凉州儒学的发达。

可以说,遵顼就是地道的凉州人,是从凉州出生的西夏状元皇帝。纵览我国古代科举史,以状元身份荣升至宰相之位,已是被世人称羡不已的殊遇,尽管遵顼是以政变的途径当上了西夏皇帝,而其曾经状元及第的特殊身份,则为中国历史上仅见之事,他也因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状元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