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如此坦荡的胸怀,如此的大气与豪放,唯有王翰的《凉州词》。710年,王翰荣登进士榜之后,并州长史张惠贞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对王翰礼遇有加,十分尊重。这次,王翰未能逃过命运的安排,“未至道州而卒于途中”。这就是王翰,尽管有些狂妄自大,尽管有些放浪不羁,但千年而下,一首历代传诵的《凉州词》,足可以原谅他的一切缺点,足可以映射他的全部光芒。......
2023-08-07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笔下的《凉州词》,被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称为绝句之最。
《凉州词》是千年历史陶冶下的不朽遗存,是汉风唐韵洗礼过的文字精粹,是古城武威悠久灿烂的文化见证。据《乐府诗集·乐苑》记载,大唐开元年间,常年驻守西部边关的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将搜集到的《凉州曲》进献给精通并酷爱音乐的唐玄宗,玄宗让教坊翻成中原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所配的歌词自然便称为《凉州词》。从此,《凉州词》以歌曲形式出现在唐代宫廷,并流传至民间,成为当时影响很大的一部套曲,当时也称为《凉州歌》。唐代许多诗人如王之涣、王翰、张籍等,都曾为《凉州曲》填写新词,抒发一腔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冠有“凉州词”或以凉州为背景的唐诗有一百多首,《凉州词》从而风行天下。
关于王之涣的生平经历,《旧唐书》《新唐书》都没有立传,《唐才子传》虽然提到了王之涣,但也“语焉不详”。直到1932年,盗墓贼将埋藏在洛阳北原的王之涣墓志挖掘而出,然后被国民党元老、金石学家、爱国人士李根源收购而得,王之涣的身世之谜才彻底揭开。
根据王之涣墓志铭可知,688年,王之涣出生于太原,后迁居绛州,长大成人后以门子身份调补冀州衡水主簿。726年,由于受到小人的诬陷攻击,39岁的王之涣愤然辞官而去,过了15年自由的生活。742年,王之涣又补文安郡文安县尉。可是,任职不久,王之涣竟身患重病,不幸于742年去世,享年55岁,后葬于洛阳北原。
王之涣的《凉州词》便作于其辞官居家的那15年期间,也就是727年至741年。在这期间,王之涣在干什么呢?
我们仍然从王之涣墓志铭中去寻找答案。墓志铭说,王之涣辞官后,“遂化游青山,灭裂黄绶。夹河数千里,籍其高风;在家十五年,食其旧德。雅谈珪爵,酷嗜闲放”。从中可以看出,那15年,王之涣并不是默默无闻独守家中,而是或居家闲散,或远游塞外。例如,732年左右,王之涣就曾流寓蓟门,这可从其《九日送别》以及高适《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诗中可以看出。但他是否来过河西边塞呢?我们继续回到那首《凉州词》,去做一些简要的分析和判断。
王之涣曾做过两首《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是第一首。此诗又名《出塞》,又题作《听玉门关吹笛》。高适有和诗《和王七听玉门关吹笛》,全诗曰:“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著名历史学家、唐代研究学者岑仲勉先生在他所著的《唐人行第录》一书中认为,高适所“和”的“王七”,就是王之涣,因为高诗所押的韵也与王之涣这一首相同。一般情况下,“和诗”大都依对方诗句的原韵而作,据两首诗来看,这个理由是比较充分的。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能有如此坦荡的胸怀,如此的大气与豪放,唯有王翰的《凉州词》。710年,王翰荣登进士榜之后,并州长史张惠贞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对王翰礼遇有加,十分尊重。这次,王翰未能逃过命运的安排,“未至道州而卒于途中”。这就是王翰,尽管有些狂妄自大,尽管有些放浪不羁,但千年而下,一首历代传诵的《凉州词》,足可以原谅他的一切缺点,足可以映射他的全部光芒。......
2023-08-07
千百年来,《凉州词》以其意境苍凉慷慨、雄浑壮阔,一直受到世人的推崇和好评。古代词曲一体,欲觅《凉州词》之由来,必先探寻《凉州曲》之源头。从此,《凉州词》以歌曲形式出现在唐代宫廷,并流传至民间,成为当时影响很大的一部套曲,当时也称为《凉州歌》。在此期间,《凉州曲》逐渐被误用为《梁州曲》,宋元及其以后的文献中这种现象较为普遍。《凉州曲》高亢雄浑,悠扬动听,风格......
2023-08-07
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在民国时期曾来武威视察。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接踵而至,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于右任一行抵达武威后,游古迹、览名胜、访同乡、拜前贤,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以卖凉面为生的武威人郭中藩,擅长字画,属市井中之雅人。......
2023-08-07
自1036年起,党项族控制凉州地区之后,形势逐渐稳定,经济状况亦渐有所好转。这些出土文物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凉州地区经济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建筑工业亦有很大发展。这都表明西夏建国后,凉州地区在砖木建筑工艺上的水平也是很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佛教文化比较兴盛。1094年,夏崇宗大力修复因地震倾颓的凉州护国寺,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2023-08-07
但除了葡萄,凉州的白柰也是名声显赫。曹植看到凉州白柰,觉得这个东西太珍贵了,只配皇帝享用,自己和大臣们不配接受赏赐,便诚惶诚恐上表推辞。大意是,魏明帝曹叡赐给王公大臣一盒白柰,曹植上书致谢说:当天晚上,大殿宣诏,赐给臣等凉州白柰,白柰平常在夏天成熟,现在却长在冬天。意思是凉州产的一种白柰,在冬季成熟,果实为碧绿色。......
2023-08-07
唐末,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不久,由于归义军内乱,再加上黄巢起义,凉州又与中原隔绝,出现了自立政权的情况。至五代时期,凉州地方虽屡屡派人请命,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无力管辖凉州,导致凉州政局动荡,州官更迭频繁。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申师厚的上任成了凉州与中原关系的重大转折点。由于凉州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矛盾错综复杂。......
2023-08-07
概括起来,咏凉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热情讴歌了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凉州一直是我国西北战略要地,历史上一向为兵家所倚重。咏凉诗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凉州多民族生活的图景,其中唐代的咏凉诗最引人入胜。咏凉诗中还有不少作者,虽非名家,但因久居凉州,或者本来就是凉州人,对凉州的山山水水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其作品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2023-08-07
26岁的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与乔知之率领的北征军。但在七月,陈子昂却离开军队独自南返。在陈子昂的眼中,那时凉州的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陈子昂的这段话,是了解初唐时期凉州边防、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可见,陈子昂在回归的过程中,对张掖、凉州的军事力量、粮草储备、边防潜在的危险等进行了详细考察。......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