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036年起,党项族控制凉州地区之后,形势逐渐稳定,经济状况亦渐有所好转。这些出土文物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凉州地区经济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建筑工业亦有很大发展。这都表明西夏建国后,凉州地区在砖木建筑工艺上的水平也是很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佛教文化比较兴盛。1094年,夏崇宗大力修复因地震倾颓的凉州护国寺,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2023-08-07
杨爽是北周大将杨忠幼子、隋文帝杨坚异母弟。6岁时,父亲杨忠去世,由哥哥杨坚和嫂嫂独孤皇后抚养成人。580年,杨坚任丞相,拜18岁的杨爽为大将军、秦州总管。
581年,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废武威郡,置凉州总管府,治所姑臧。任命大将军贺娄子干为凉州总管,镇守凉州。582年,因凉州总管贺娄子干战功显赫,被隋文帝提拔为工部尚书。为了培养和锻炼的需要,杨坚命20岁的杨爽接任凉州总管。就这样,杨爽开始了他在凉州为期五年的辉煌军旅生涯。
隋朝初年,突厥分为五部,以沙钵略可汗最为强大。因沙钵略可汗的妻子是北周的千金公主,所以,突厥与原来北周的关系相处的相当不错,井水不犯河水。当隋文帝杨坚篡夺北周政权之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千金公主因为隋朝灭亡自己的宗族,日夜不停地向沙钵略可汗吹枕头风,请他替自己家族报仇雪恨。沙钵略可汗禁不住妻子的纠缠,开始侵扰隋朝边境。
582年农历五月,沙钵略可汗联合阿波可汗等其他四位可汗,聚集40万大军,进入隋朝边境。十二月,他们窜入内地骚扰,来到凉州、金城、天水、延安等地,大肆掠夺,上述几个地区的牲畜大多被掠夺一空。
隋文帝杨坚大怒,命令杨爽为行军元帅,率领7万军队对付突厥。杨爽没有被动防御,而是积极寻找决战机会,他率兵出平凉,希望与突厥决一死战。但因为突厥掠夺之后,早已撤退,一路之上,没有遇到突厥的一兵一卒,杨爽只好无功而还。
583年农历二月,沙钵略可汗又派兵袭扰隋朝北部边境。接到敌情通报,21岁的杨爽即刻行动,他作为行军元帅,兵分八路出塞攻打突厥。
杨爽指挥行军总管李充等将领出塞,四月十二日,与沙钵略可汗大军在大青山相遇,双方随即展开了一场大战。关于这次作战经过,《隋书·列传第九》有详细记载,当时,杨爽与众将领召开军事会议,李充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斩首行动,他建议:“俗话说骄兵必败,突厥近年来多次取胜,必定轻视我军,如果我们用特战队向突厥大本营发动突然袭击,定能打败他们。”此言一出,众将领多持怀疑态度,只有元帅府长史李彻赞成。杨爽斟酌之后,当即拍板同意李充的计划。李彻和李充挑选五千精锐骑兵,向突厥大本营发动了突然袭击。突厥军队骄横惯了,没有想到隋军竟敢前来偷袭,措手不及,顿时慌了阵脚,纷纷逃命。杨爽见到奇袭得手,随即率领大军掩杀过来,突厥全军大乱,自相踩踏,死伤不计其数。突厥首领沙钵略可汗身负重伤,为了逃命,丢弃所穿的金甲,潜伏于茂盛的草丛之中才得以逃脱。当时,隋军夺取了突厥大量的牛羊马匹,导致突厥军中缺少粮草,只好以兽骨作为粮食,加上军中疾病流行,因此死亡的人极多。这一战,打得突厥魂飞胆丧,心有余悸,直接导致了突厥的内部分裂。
第二年,也就是584年,在隋军的不断打击下,突厥分为东、西两部,阿波可汗号称西突厥,沙钵略可汗为东突厥。东、西突厥互相攻打,隋朝边境安静了许多。东、西突厥各派使节到长安向隋朝请和求援,隋文帝采取坐山观虎斗的策略,都不答应。
沙钵略可汗因数次遭隋军打击,又加上内战的消耗,终于折腾不起了,请求与隋朝和亲。千金公主亦上书隋朝,请求改姓杨氏,做隋文帝的女儿。隋文帝答应了他们的要求,派人出使突厥,改封千金公主为大义公主,赐姓杨氏。沙钵略可汗十分高兴,表示永远做大隋的藩附属国,与隋朝订立盟约,以沙漠作为两国的分界,并派遣儿子入隋朝为人质。
东突厥暂时安定了,可是西突厥还在挑衅。586年,24岁的杨爽再次担任行军元帅,率步骑15万出合川,进攻西突厥。西突厥听说是杨爽亲自率军到来,闻风丧胆,哪里敢应战,落荒而逃。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自1036年起,党项族控制凉州地区之后,形势逐渐稳定,经济状况亦渐有所好转。这些出土文物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凉州地区经济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建筑工业亦有很大发展。这都表明西夏建国后,凉州地区在砖木建筑工艺上的水平也是很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佛教文化比较兴盛。1094年,夏崇宗大力修复因地震倾颓的凉州护国寺,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2023-08-07
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在民国时期曾来武威视察。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接踵而至,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于右任一行抵达武威后,游古迹、览名胜、访同乡、拜前贤,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以卖凉面为生的武威人郭中藩,擅长字画,属市井中之雅人。......
2023-08-07
唐末,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不久,由于归义军内乱,再加上黄巢起义,凉州又与中原隔绝,出现了自立政权的情况。至五代时期,凉州地方虽屡屡派人请命,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无力管辖凉州,导致凉州政局动荡,州官更迭频繁。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申师厚的上任成了凉州与中原关系的重大转折点。由于凉州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矛盾错综复杂。......
2023-08-07
概括起来,咏凉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热情讴歌了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凉州一直是我国西北战略要地,历史上一向为兵家所倚重。咏凉诗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凉州多民族生活的图景,其中唐代的咏凉诗最引人入胜。咏凉诗中还有不少作者,虽非名家,但因久居凉州,或者本来就是凉州人,对凉州的山山水水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其作品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2023-08-07
但除了葡萄,凉州的白柰也是名声显赫。曹植看到凉州白柰,觉得这个东西太珍贵了,只配皇帝享用,自己和大臣们不配接受赏赐,便诚惶诚恐上表推辞。大意是,魏明帝曹叡赐给王公大臣一盒白柰,曹植上书致谢说:当天晚上,大殿宣诏,赐给臣等凉州白柰,白柰平常在夏天成熟,现在却长在冬天。意思是凉州产的一种白柰,在冬季成熟,果实为碧绿色。......
2023-08-07
李益,字君虞,甘肃武威人,唐代著名诗人。827年,李益任礼部尚书,两年后去世,享年81岁。李益存诗189首,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李益初与艺妓霍小玉相恋,立下结为终身伴侣的誓言。霍小玉日夜思念,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成疾。此文一出,李益遂背负薄幸的千古骂名。此评论,让宋人对李益负心一事深信不疑。但此举并未冲淡人们对李益的骂名。......
2023-08-07
26岁的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与乔知之率领的北征军。但在七月,陈子昂却离开军队独自南返。在陈子昂的眼中,那时凉州的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陈子昂的这段话,是了解初唐时期凉州边防、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可见,陈子昂在回归的过程中,对张掖、凉州的军事力量、粮草储备、边防潜在的危险等进行了详细考察。......
2023-08-07
宋太宗至道二年四月,党项族首领李继迁兵锋直指河西地区的凉州。大中祥符四年九月,又遣西凉人苏守信带兵攻打凉州样丹族,六谷部厮铎督会集诸部兵卒迎敌,苏守信被击退。次年底,苏守信一举攻克凉州城。甘州回鹘乘机联合凉州吐蕃围攻凉州城,啰麻弃城逃跑,凉州城被回鹘占据。北宋天圣六年五月,党项族攻占甘州之后,凉州孤立无援。......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