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不久,由于归义军内乱,再加上黄巢起义,凉州又与中原隔绝,出现了自立政权的情况。至五代时期,凉州地方虽屡屡派人请命,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无力管辖凉州,导致凉州政局动荡,州官更迭频繁。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申师厚的上任成了凉州与中原关系的重大转折点。由于凉州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矛盾错综复杂。......
2023-08-07
武威魏晋时期的墓群主要有三处,即东山坡魏晋墓群、臧家庄魏晋墓群和赵家磨魏晋墓群。
东山坡魏晋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西营镇南营村。这里四周土山环抱,形成一处东西宽160米、南北长1700米的山湾,又称东山湾。墓葬分布在湾内阳山坡上,分布范围东西宽160米,南北长约1000米。墓葬大部分是以东西向排列的斜坡墓道土洞墓,有个别小型砖室墓。明显暴露出墓道痕迹和已遭破坏的东西墓葬18座,均依阳山坡一带建墓,墓葬规模小,形式简单。1985年当地群众在修建南营水库时发现一座土洞墓,出土葬品较少,主要有灰陶罐、灶、仓、井、碗、豆和少量的五铢钱币等文物。1986年武威地区文物普查队对该墓区进行调查、了解,根据现场暴露遗物和当地群众反映的出土文物考证,为魏晋时期的一处墓葬区。1981年9月10日,被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臧家庄魏晋墓群位于武威市凉州区金塔镇西北方向,以臧家庄村为中心,四周数千米范围内分布着众多的古代墓葬。墓葬分布区现已辟为耕地,现存只有5座墓有明显的封土堆。1998年武威地区博物馆在这里清理发掘出两座墓葬。墓葬都是砖室墓,规模较大。一座墓由墓门、甬道、前室和后室组成。墓门上方有砖砌的门阙式照墙,墓门用七层券。墓上方平砖砌有高1.2米的照墙一堵。出土随葬制品有绿釉陶仓、井、豆、甑,红陶灶、灰陶罐、灶、碗、耳杯案、钵等陶制物,铜制品有铜俑、筷子、牛角、马腿、连枝灯残件、铜头斗器等遗物39件及铜货币174枚。货币大多为五铢钱,有个别布泉、货泉和大泉五十。从墓葬形制和出土随葬品考证,属魏晋时期墓葬,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
赵家磨魏晋墓群位于武威市金沙镇赵家磨村。地面分布众多墓群,大部分已平为耕地,现存有明显墓葬封土堆数座。1976年5月,赵家磨村林场在开荒造林时发现一座砖室墓,经文物管理部门清理,出土各种随葬品30余件,以灰陶器为主,货币大多为东汉五铢。同年6月,武威地区文化馆对该墓群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试掘,清理墓葬两座,出土随葬品较丰富,有灰陶罐、壶、盆、案、豆、仓、甑、钟、灶、碟、灰陶楼院、钵、青铜十二连枝灯残件和漆器、金饰物等。从历年出土遗物考证,属魏晋时期墓葬。1975年3月,在这里出土记载有前秦建元十二年(376)石质墓表一方,记载了墓葬的方位和墓主人姓名,为研究这一墓葬区的时代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魏晋时期出土的代表性文物主要有前秦宋华墓表、前凉木牍、前凉玉雕卧羊、前凉绸夹衣、前凉绸凤帽、魏晋彩绘灰陶盆及凉造新泉(凉造新泉单独设节叙述)。
前秦宋华墓表于1975年3月在武威县金沙公社,即城西7.5公里航校机场附近田野发现。墓表上圆下方,高37厘米,宽26.6厘米,厚5厘米;下承长方形,莲花座,莲花纹饰为浅浮雕,二重尖角莲瓣。上部用篆竖行阳刻“墓表”二字,下部为正文,为新隶体阴刻。表文9行,每行8字,其上刻文为:宋华为凉故晋昌太守,安定乌氏人梁舒夫人,故三府录事、京兆人宋延女,于建元十二年(376)十一月三十日葬城西十七里。该墓表是一件罕见的纪年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凉州墓表石刻中年代最早的。墓表对研究武威古城历史和十六国时期计量制度有重要意义。表文字用真书结构,方正古朴,反映了我国汉字体由方折顿挫的汉隶,向新隶体(真书)过渡的情况,为研究书法艺术的珍贵实物。
1980年以来,武威县旱滩坡、头坝前凉墓葬中先后出土前凉木牍共8枚。木牍主要是记载墓主人身份和生平及随葬衣物等。前凉时期的文物迄今发现的极少,所以这批木牍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官职、纪年、服饰、文化及其他方面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资料。
前凉玉雕卧羊出土于武威城郊灵均台遗址,为前凉时期的玉雕遗物。卧羊系用优质的和阗青白玉雕琢而成,青中透绿,黄斑亮丽,长15.1厘米,高8厘米,宽6厘米,重为910克。造型优美传神,雕刻精湛独到,即显示出前凉时期玉雕工艺的精湛技艺,又是研究这一时期社会经济文化习俗的珍贵实物资料。
1972年,在武威县南营东山城出土一件前凉绸夹衣、一顶前凉绸凤帽,保存完好。
1982年武威县文管会征集文物时发现一枚北凉“临松令印”。该印为红铜制,重50克,为方形,边长2厘米,上有纽,为拱形,阴刻篆文“临松令印”4字,为北凉时期的一枚白文官印。北凉存在时间很短,遗物很少,所以此印对研究这一时期的建置、官职历史意义颇大。
魏晋彩绘灰陶盆于1982年出土于武威城区魏晋墓中。盆内绘壁画,把伏羲和女娲加以神化,画面栩栩如生,极富想象力。在我国考古发现中,以陶盆壁画形式表现这种神话传说的实属罕见,所以它既是一件古代器具,又是一件艺术价值很高的神话传说绘画作品。
有关凉州文化概览的文章
唐末,张议潮收复凉州之后不久,由于归义军内乱,再加上黄巢起义,凉州又与中原隔绝,出现了自立政权的情况。至五代时期,凉州地方虽屡屡派人请命,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自顾不暇,鞭长莫及,无力管辖凉州,导致凉州政局动荡,州官更迭频繁。也有节度使死后,军中拥立他的子弟或大将为留后的,朝廷有时予以承认,有时不予承认。申师厚的上任成了凉州与中原关系的重大转折点。由于凉州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矛盾错综复杂。......
2023-08-07
自1036年起,党项族控制凉州地区之后,形势逐渐稳定,经济状况亦渐有所好转。这些出土文物都反映了这一时期凉州地区经济文化水平是非常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建筑工业亦有很大发展。这都表明西夏建国后,凉州地区在砖木建筑工艺上的水平也是很高的。西夏时期凉州的佛教文化比较兴盛。1094年,夏崇宗大力修复因地震倾颓的凉州护国寺,就是一个有力的明证。......
2023-08-07
国民党元老、监察院院长、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在民国时期曾来武威视察。于右任是著名的书法家,古浪各界慕名求字者接踵而至,围观的老百姓也不少。于右任一行抵达武威后,游古迹、览名胜、访同乡、拜前贤,留下了许多逸闻趣事。以卖凉面为生的武威人郭中藩,擅长字画,属市井中之雅人。......
2023-08-07
概括起来,咏凉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热情讴歌了凉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凉州一直是我国西北战略要地,历史上一向为兵家所倚重。咏凉诗中有相当部分描写了凉州多民族生活的图景,其中唐代的咏凉诗最引人入胜。咏凉诗中还有不少作者,虽非名家,但因久居凉州,或者本来就是凉州人,对凉州的山山水水有着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其作品的内容具有强烈的真情实感和浓郁的地方气息。......
2023-08-07
但除了葡萄,凉州的白柰也是名声显赫。曹植看到凉州白柰,觉得这个东西太珍贵了,只配皇帝享用,自己和大臣们不配接受赏赐,便诚惶诚恐上表推辞。大意是,魏明帝曹叡赐给王公大臣一盒白柰,曹植上书致谢说:当天晚上,大殿宣诏,赐给臣等凉州白柰,白柰平常在夏天成熟,现在却长在冬天。意思是凉州产的一种白柰,在冬季成熟,果实为碧绿色。......
2023-08-07
李益,字君虞,甘肃武威人,唐代著名诗人。827年,李益任礼部尚书,两年后去世,享年81岁。李益存诗189首,以边塞诗最为有名,擅长绝句,尤其工于七绝。李益初与艺妓霍小玉相恋,立下结为终身伴侣的誓言。霍小玉日夜思念,后得知李益负约,愤恨成疾。此文一出,李益遂背负薄幸的千古骂名。此评论,让宋人对李益负心一事深信不疑。但此举并未冲淡人们对李益的骂名。......
2023-08-07
26岁的陈子昂怀着“感时思报国”的满腔热忱,参加了左豹韬卫将军刘敬同与乔知之率领的北征军。但在七月,陈子昂却离开军队独自南返。在陈子昂的眼中,那时凉州的经济军事状况如何呢?陈子昂的这段话,是了解初唐时期凉州边防、经济状况的重要史料。可见,陈子昂在回归的过程中,对张掖、凉州的军事力量、粮草储备、边防潜在的危险等进行了详细考察。......
2023-08-07
东晋十六国时期,河西先后出现了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西凉五个地方政权,简称“五凉”,辖地主要在今甘肃河西走廊以及青海、新疆的部分地区。吕光经过一年多的征战,统一了西域全境。399年十二月,吕光去世,时年63岁。397年,自称大部督、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建立政权,以弟秃发利鹿孤为骠骑将军,秃发傉檀为车骑将军。400年,李暠据敦煌建立政权,以敦煌为都城,疆域在今甘肃西部及新疆哈密小部分。......
2023-08-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