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凉州文化:不同民族融合的成果

凉州文化:不同民族融合的成果

【摘要】: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北部民族结构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河西走廊也不例外。西晋末发生永嘉之乱,大量中原汉族流寓河西,使汉文化在河西地区得以延续,从而确保了汉文化在河西走廊的地位。南凉灭亡后,屠各胡族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此外,还有在河西走廊北面游牧的、由各种民族成员组合成的鲜卑北部落——赀虏。这一时期,河西汉族大姓势力衰歇,不得不依附于鲜卑族的统治。此后,散居河西的鲜卑族,在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中逐渐被融合。

魏晋时期,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而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武威,是一个少数民族相互交汇的地方,从早期的西戎、月氏、乌孙,到后来的匈奴、羌、鲜卑,还有自中亚而来的粟特人等,他们在这里生活、居住,不仅吸收先进的汉族文化,还带来了本民族文化,为当时的武威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如中亚粟特商人来往凉州,商业活动十分活跃。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胡人、鲜卑人、柔然人、天竺人先后入迁河西地区,武威迁入的各少数民族随着自身实力越来越强大,开始与汉人合作,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生产生活中,甚至建立政权。他们的到来,犹如新鲜的血液输入到这一地区,他们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演绎着各自的历史,有的建立了割据一方的政权,有的参与地方行政管理,有的则融合于其他民族之中。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北部民族结构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河西走廊也不例外曹魏前期对河西统治较为薄弱,卢水胡、羌等少数民族也发动叛乱。魏晋时期,河西土著的氐、羌、卢水胡及休屠胡,纷纷东迁关中或南下西蜀;而鲜卑族则从东北迁徙到西北,尤其是秃发树机能领导的河西鲜卑,在西晋时掀起了历时较长的反抗斗争。西晋末发生永嘉之乱,大量中原汉族流寓河西,使汉文化在河西地区得以延续,从而确保了汉文化在河西走廊的地位。十六国时期,前凉、西凉是汉族大姓建立的地方政权,尤其是前秦时期还迁徙了17000余户中原汉人来到河西西部。而从关陇西来的氐族、河西鲜卑及留居本土的卢水胡,在河西走廊分别建立了后凉、南凉与北凉王国

南凉时期,屠各胡在姑臧城里就有相当规模。南凉灭亡后,屠各胡族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此外,还有在河西走廊北面游牧的、由各种民族成员组合成的鲜卑北部落——赀虏。在历史的长河中,赀虏逐渐被融合。

这一时期人口的掠夺性移动较强,前凉、后凉、北凉为中原王朝所灭后,许多凉州人户被徙出河西,尤其是北凉亡国后,凉州3万余家被迁往北魏,使得河西人口锐减,深刻地影响到北朝河西社会的变化,卢水胡族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

伴随着鲜卑族在河西走廊的统治,北朝时期许多漠北少数民族如匈奴、稽胡、高车等族纷纷南下,进入河西;由于北魏政府的西域招引政策,大量西域胡人东来中原,在河西走廊经商贸易,甚至定居营农,成为中原王朝的编户百姓。这样,在北朝时期的河西地区形成了新型的民族结构。这一时期,河西汉族大姓势力衰歇,不得不依附于鲜卑族的统治。此后,散居河西的鲜卑族,在北方各民族的大融合中逐渐被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