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凉州乐舞: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结晶

凉州乐舞:中国多民族文化的结晶

【摘要】:五凉时期凉州成为民族大融合的熔炉,西域文化与当地的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乐舞文化。五凉时随着大量的中原流民涌入凉州,中原的音乐、舞蹈也随之传入,并逐步流传。在凉州与西域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胡声”的加入成为一种趋势,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凉州乐舞。凉州乐舞既是中国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结晶。

五凉时期,民族交流和融合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凉之中,除前凉张氏、西凉李氏外,后凉、南凉、北凉分别为氐、鲜卑和匈奴族建立。除了这些曾建立过政权的民族外,五凉时还有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也在凉州定居,主要有西域胡人、匈奴、突厥吐谷浑等。

五凉时期凉州成为民族大融合的熔炉,西域文化与当地的游牧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乐舞文化。

五凉时随着大量的中原流民涌入凉州,中原的音乐舞蹈也随之传入,并逐步流传。在凉州与西域日益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胡声”的加入成为一种趋势,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凉州乐舞。前凉张重华时,天竺(印度)乐舞传入凉州,并随之传来了凤首箜篌、五弦、琵琶、笛、铜鼓、毛员鼓、都昙鼓、铜钹、贝等乐器9种和乐工12人。

河西乐舞的真正形成是在后凉。吕光于公元384年远征西域时,为龟兹瑰丽的文化艺术所倾倒。在班师东归时,用2万只骆驼运送珍宝和乐舞艺人。到姑臧后,他将带来的乐人舞伎和各种乐器编成一支庞大的乐舞队,又将大量的龟兹乐曲加以改编,与河西地区的中原乐舞融合,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后凉乐舞集曲调欢快、舞姿矫健的西域风格和轻盈柔曼、婀娜多姿的中原特色于一身,融入大量的龟兹乐舞成分,使手、眼、步、身变化无穷,形成了舞蹈语言相当丰富的独特艺术风格。后来,人们把五凉时期形成的乐舞通称为西凉乐舞。

通过凉州及河西一带大量出土的当时的墓葬壁画、石窟壁画、画像砖、随葬品等文物,我们今天仍能领略到凉州乐舞的动人风采,一睹箜篌、琵琶、洞箫、长笛、排箫、羯鼓等多种西域乐器的形状及其演奏方式和曲调。

作为西凉乐舞代表作的《秦汉伎》,是融合了凉州当地音乐、中原古乐、龟兹音乐和天竺音乐而形成的有自己特色的乐舞。

凉州乐舞既是中国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多民族交流融合的结晶。它是辉煌灿烂的五凉文化宝库中闪耀着奇光异彩的一颗珍珠,其艺术与历史价值将永存史册。